置頂「苑燕兒」,一起閱讀、寫作,職場升職加薪,副業賺錢升值
這是【小人物·大職場】的第51期人物: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農村老爺子,在彈棉花日漸沒落的時候,居然還能年賺15萬,他究竟作對了什麼。
年齡:54 職業:彈棉花師傅
坐標:浙江 年入:15W+
年前,鄰居小程給我看了一個小姑娘彈棉花的視頻,他告訴我這是網絡上最有名的姑娘,叫李子柒。視頻裡面,這個小姑娘彈棉花的架勢還是挺有模有樣的,不過,真的彈棉花可沒有像她這麼舒服,也沒有這麼好看,更沒有像她那樣賺得那麼多。
14歲學彈棉花,從一個月找不到活幹到被人搶著請回家
小時候家裡挺窮的,雖然有地可以種,但是抵不過張嘴吃飯的人多。為了能掙口飯吃,我14歲小學畢業後,就開始跟著舅舅學彈棉花。
我從最簡單的開始學,什麼上絲啊,彈花啊,一邊學一邊做,為了能早點賺錢,我學得快,6個多月就出師可以單獨幹活了。
當初我學彈棉花,只是為了暫時餬口飯吃,卻沒想到,這一彈就彈了四十多年。
15歲的我,背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傢伙什走街串巷,一邊走還一邊賣力吆喝:「彈棉花咯!」
卻沒有想到,因為我人小個子矮,很多人覺得我不太牢靠的樣子,不願意找我幹活。經常是一天下來,一個生意都沒有。
沒辦法,我只能擴大吆喝的範圍,一個月裡幾乎跑遍了周邊所有的鄉鎮,卻依然沒有攬到活幹。
舅舅看我一直沒開張,就介紹了幾個東家給我。一開始,我也沒怎麼敢收錢,只要東家給飯吃就好了。
因為我勤快,技術不錯,人也老實,慢慢的,很多東家都開始喜歡找我做被子。
到後來,我的生意好做得很,一出門幹活,幾乎好個月都不能回家。
以前,我是沒有店面的。通常是在路上吆喝,東家聽到後,被叫去做棉被的。之後的幾天,就會住在東家的家裡,包吃包住。
慢慢的,尤其是冬天快到了的時候,是彈被子的旺季,好幾戶住在附近的東家,會組合在一起請我過去彈被子。這一彈就要半個月到一個月左右,然後接著再被請去下一家彈,基本上一個活連著一個活, 忙完了,一整個冬天也就差不多過去了。
在沒有固定的店鋪之前,冬天我都是在東家的院子或者門廳裡彈的,經常是一雙手長滿凍瘡,又紅又腫,一不小心還會開裂出血,所以,現在長過凍瘡的手指粗粗的,皮膚顏色也比周圍的要黑。
我就是靠著這一雙長滿凍瘡的手,不但不再餓肚子,還能自食自立,養育一家人。
被人嫌棄又苦又累的彈棉花,卻讓我成了村子裡第一個蓋房子的人
大家平時習慣說的是彈棉花,實際上彈的是棉胎。除了做大家熟知的棉被外,還有墊被和嫁妝用的喜被。材料用的棉花除了新的之外,還可以拿原來的舊棉翻新。
新棉好彈還好用,但每次都用新的,太浪費,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翻新。
有句老話叫做: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
意思是, 原來破舊又黑硬的舊棉胎,經過翻新重彈之後,不僅重新變得白軟蓬鬆,而且看上去整個體積比原來膨大很多,看上去比之前更重,一點都不輸給新棉胎。
在很多人眼裡,彈棉花「襠鐺鐺」得挺簡單,沒啥技術含量還又髒又累。其實,彈棉花的工作的確很累,但不髒也並不簡單。
一床棉被彈得好不好,是非常考驗一個師傅的手法技術,力道,甚至還有耐心的。
因為一床被子彈得好,蓋久了之後是不會起殼,不成坨,更是不會出棉,經久耐用,所以,活好不好從一床被子就能看得出來。
雖然,在東家包吃包住,但是,畢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每次出門很是辛苦。每次回家後,就有種不想出門的念頭,但是,怎麼辦呢?不出去就沒得飯吃。
直到結婚有了孩子,家裡需要照顧,我想總是這樣漂泊在外面不行,加上老熟客也多了,也不用擔心沒有生意。於是,我就在那時候最熱鬧的街上,開了家彈棉花店,算是有了一個落腳點。
這家店一開就開到了現在。
彈棉花雖然又苦又累,但是,賺得不少,我靠著這一雙手,成了村子裡第一個蓋小樓的人。
沒落的彈棉花生意,面臨關門,找到突破點後年賺十幾萬
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彈棉花的生意開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市面上開始流行羽絨被,蠶絲被,太空被這種新式被子。
雖然價格比棉被貴那麼點,但是,卻比棉被輕巧,天冷的時候,不用像棉被這樣幾斤幾斤的往上疊, 而且蓋久了還不會坨,不用翻新,加上又是潮流,更重要的是,這些被子商場裡有的是,想什麼時候買就什麼時候買,方便得很。
而我彈棉花做被子,全靠手工,一床被子我得彈上大半天,一天最多就只能彈兩條棉被,這當然比不上這種機器做的被子來的快。
我的生意受到了打擊,原來的那些老客戶也不怎麼上門了。
怎麼辦呢?
這活越來越不掙錢,我以前的徒弟好幾個人都撐不下去,關門外出打工了。
看看原來熱鬧的門面現在冷冷清清,我愁得一晚上一晚上睡不好。
關門?
我幹了幾十年的老本行,一下子讓我轉,也不知道做啥好。
不幹?
生意越來越少,保不定哪天就關門大吉了。
後來再想想,這是時代在往前發展,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如果我老是原地踏步,可不就要被淘汰?不想被淘汰,那就必須跟著變!
於是,我和老婆一商量,一咬牙,花了大幾千買了一個軋花機,來代替我用了幾十年的彈弓。
還真別說,有了機器以後,彈棉花做被子一下子方便多了,效率蹭蹭就上去了。以前我光用彈弓,彈勻棉花,就得連續不斷地幹5個多小時。
現在,用機器十來分鐘就能彈好,被子一個多小時就能做好,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以前一天只能做一、兩床被子,現在不費力,一口氣能做七八床!
雖然機器效率高還省力,但中間的鋪棉,包邊這種細緻的活還得靠手工。
尤其是, 棉花內膽均不均勻,四個邊是不是平平整整,還有中間是不是厚,兩邊薄,這些小細節都是衡量手藝好不好的關鍵。
除了把速度提上去之外,我依然堅持著做生意的底線,寧可賺得少,也不能做虧心事。很多同行因為生意不好,就互相壓價格,價格低賺不到錢,就動歪心思,會在彈被子的時候,偷棉或者以次充好。
但是,我認為,既然有人找我彈,那就是認可我,相信我,我怎麼可以騙人家呢?再說了,騙一次是一次,人家也不是傻瓜,第二就不來了,這不就丟了以後的生意嘛?
棉花是白的,就像人心,絕對不能變黑。
雖然棉被失去了原來的巔峰位置,被羽絨被這種現代的新式被子取代了,但是,在很多人心裡,棉被還有一個其他被子不可取代的地位。
那就是,結婚時候用的婚嫁被。
在人們眼裡,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而婚嫁被在結婚中,對新人美好祝福的寓意尤其重要。即使是全盤接受了現代教育的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也會按照傳統的習俗來,就為了討個好彩頭。對於出嫁的棉被,特別講究,專門定製的。
雖然婚嫁被我們常做,但我發現這個需求點之後,就開始專門在這個上面下功夫。
在做婚嫁被的時候,我除了被子和墊被這種基礎的活幹完之外,還會提升自己的特色。
比如,在罩棉被的網線裡,除了用彩色的毛線勾勒各種「福」字,「喜」字,「百年好合」這種吉祥的字句外,還會應東家的要求,勾勒簡單的「龍鳳呈祥」, 「牡丹」這種吉利的圖案。
除此之外,我還會告訴他們有關婚嫁被需要注意的一整套的習俗和相關事項。
就這樣,漸漸的,我做婚嫁被子的名氣就傳開去了。
很多的外地人,甚至還有人從上海,廣州專門跑來找我做婚嫁被。
其中,有一個我的老東家,她結婚時候就在我這裡定製了棉被,墊被,到現在還在用。她的女兒,甚至親戚結婚,幾十年了,都在我這裡定製婚嫁棉被。
還有的是從別人那裡介紹來的。
原來冷冷清清的門面,慢慢的又開始熱鬧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最近幾年,人們的觀念又開始變化了,天然健康成了生活的首選,所以,我這種完全由棉花做的棉被又開始受人歡迎,生意就更好了。
現在一年到頭基本沒的休息,單子都已經排到幾個月之後了。
雖然這個行當挺辛苦的,但是一年賺個十五、六萬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打棉花這個工作辛苦,但是靠自己雙手賺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再辛苦也值得。
一直以來,就有個想法,講述身邊普通人的職場、創業故事,他們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沒有腰纏萬貫,甚至還在努力為生活,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的故事也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故事裡一定有悲傷,有溫度,有力量,有觸動你的某些東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故事請私信聯繫我,【小人物·大職場】期待聽到你的職場故事。
* 作者簡介 *
苑燕兒,一個通過閱讀、寫作找到人生價值的普通人,頭條、有書、中信等多平臺籤約寫作者。
個人公眾號:苑燕兒(ID:cy06130228),歡迎關注,和我一起閱讀、寫作,職場升職加薪,副業賺錢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