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蘭,設計是一種思維方式,甚至已經無縫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了解完芬蘭人的習性和芬蘭文化後,就會有人想知道,被稱為「設計之都」的芬蘭究竟如何將設計應用在遊戲領域?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孟菲斯」。
孟菲斯指的是一群聽著Bob Dylan的歌,反對單調冷峻的現代主義,強調手工藝方法製作的產品,並從波普藝術、東方藝術、非洲拉美的傳統藝術中尋求靈感的藝術家所創造出的藝術風格。
「孟菲斯」的風格打破配色規律,用明快、風趣、高對比度的色調突顯個性,
幾何圖形以及組合方式像遊戲關卡和地圖一樣多變。
現代主義思潮一直在崇尚 「北歐性冷淡風」,但是當下設計界對於 「少即是多」 的 「黑白灰」難免產生疲倦。於是,後現代的「孟菲斯風」 輕鬆愉悅的審美價值再度被大眾發掘。
從遊戲設計的角度來看,如果「INSIDE」 是遊戲界的「性冷淡」,那麼「荒野亂鬥」就像是遊戲界的「孟菲斯」。
同為北歐遊戲製作公司的作品,這兩款遊戲除了類型不同之外,畫風和人物設置也天差地別。
前者是暗黑畫風背景與緩慢靜謐的節奏之下,孤獨的個體尋找未知旅程,在關卡中尋找隱喻和破解之法;後者採用了快節奏moba 的對戰模式,短平快的時間限制,以及如拆盲盒一般解鎖Q版硬核英雄形象。
受「維京」文化的影響,無論從藝術創作還是內容製作上,北歐人都有著兩極又和諧的特性。而「維京」其實並不是一個名詞,而是動詞,代表一種「無畏、探索、靈活、多變」的精神。
這也是為什麼北歐人常常一專多能,身兼數職,如同從「巨人」到「精靈」,如同從「極寒」到「極光」,而當下的風潮似乎打破了思維定式,讓巨型、沉重、史詩、冷峻這些足夠「北歐」的詞彙被解構重組,構成更具色彩和靈活性的模樣。
值得思考的是,細品流行文化中的符號,北歐文化中的悲愴性與玩樂性被應用到眾多領域,從影視界的《變相怪傑》到《雷神》,再到設計靈感中的less和more,小眾的文藝和歷史如何成為大眾的文化和潮流,或者至少能夠成為大廠中意的寶藏資源,其中的奧秘值得反思與借鑑。
無論是Shelly糖果紫色的頭髮,還是Rosa粉綠配色的裝備,甚至是每個人物的表情,《荒野亂鬥》這款短時間內爆火的手遊贏在了對戰模式以及美術風格上,得益於維京文化,利用北歐傳統內核裡突破文化壁壘吸人眼球的創作風格和民族性格。
這些力量都化作童心注入到遊戲當中,就像Bob Dylan《Forever Young》裡唱的:May your heart always be joyful,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願你的心永遠快樂,願你永遠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