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中開始,就有摘抄文段的習慣,這也給我學生時代的作文增色了不少。
高中的時候,我的作文大多是散文,哪怕老師一再叮囑,這種文體的風險性。
我喜歡那種恣意飛揚落筆生花的美感,也享受那種平仄起伏,彼此呼應的文字,更觸動於從字裡行間傾瀉而出的幽幽情思,或家國熱血,或寂寂離愁,或長亭折柳,人比黃花瘦。
大學之後,沒有了寫作文的任務,偶爾也會隨性地記錄一些心情和隨感,但是再也沒有對外開放過。
因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文藝」成了做作,虛榮的代名詞。
在很多人看來,用憂傷漂亮的字句描述心情和感想,表達情緒是一種矯情的表現。
反而,人們開始更加追捧自黑,冷嘲熱諷甚至粗淺直接的網絡用語或段子,認為這是直爽,真性情。
但是,我們真的無時無刻都不會被生活的風景觸動嗎?
當你下班後邁著沉重的步伐站在人流湧動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在清晨被陽光喚醒拉開窗簾看到悄然綻放的花朵,當你在雨夜聽到一首觸及心扉的歌曲,當你登上山頂俯瞰一城的美景,當你在失意無助時被擁入一個溫暖的懷抱,當你坐在海邊等到了最美的日出,當你在深夜看到了最璀璨的星河······
你是否會有無數敏感的,溫柔的情緒想要輕輕述說。
快節奏,功利性,以結果為導向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所以很多時候情緒的流露被認定為軟弱的象徵。
而曾經的感動,細膩,溫柔,純真仿佛不應該出現在今天這個社會。
因為害怕被人說矯情軟弱,這個社會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女漢子」,因為擔心說「文藝」,我們將很多小情緒偷偷隱藏。
明明在電影院裡淚流滿面,也要趁著黑暗擦乾眼淚;明明羨慕那一書一茶一世界,偏偏選擇那一杯苦苦的咖啡;明明在新聞觸目驚心的數字中潸然淚下,也要趁著低頭拂去淚痕;明明有很多情緒想要表達,到口的詩句也會偷偷咽下。
殊不知,能夠為一個虛構的人物感動落淚,能夠為一朵花的綻放悄然駐足,能夠為一縷陽光揚起嘴角,能夠為他人的快樂真誠祝福,這並不是矯情,而恰好說明你還沒有被這紛繁的人世所擾,你還擁有一顆善良,純粹的心。
放慢腳步,去為街頭那一首蒼涼的歌曲駐足,抬頭仰望那澄澈如藍水晶的天空,看公園裡攜手漫步的情侶,帶著微笑輕輕走過書店裡捧書而坐的少女,每一幀畫面都可以旖旎出絲絲縷縷的文字與情思。
願你聽從自己的內心,做一個情感細膩的文藝青年,領略這世間的萬千美好,過屬於自己的詩意生活。
願有一方天地,盛滿人世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