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為何拼命去掉「FM」?

2020-12-23 唆麻

科技唆麻(ID:techsuoma)原創

作者:科技唆麻

上市夢難圓的喜馬拉雅繼續著新一輪的「折騰」。

進入 2019,喜馬拉雅開始了一輪力度極大的工商變更:2 月,上海喜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 9 家公司退出股東名單中;4 月,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退出喜馬拉雅股東名單;5 月,小米副總裁洪峰等 12 名董事退出,僅剩喜馬拉雅聯合創始人兼聯席 CEO 餘建軍。

據相關行業人士表示,喜馬拉雅尋求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國內架構存在制約。而喜馬拉雅相關負責對外也回復為:

因為公司在搭建 VIE 結構,所有境內 VIE 公司的董事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於 VIE 標準結構。

而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張,也從側面印證喜馬拉雅正在試圖通過擴充業務線講一個更大的故事:

繼今年 2 月,與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聯合成立北京小雅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 65% 佔股推進硬體小雅AI音箱後;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在本月 6 日成立的足求(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中作為第二大股東佔股 30%;該公司經營範圍則為機器人、電子產品、智能家居設備銷售等。

喜馬拉雅相關負責人也曾不止一次地在採訪中表示:

「在下遊,喜馬拉雅也在加大對汽車、智能家居等終端的布局。希望通過布局智能硬體為聲音從手機拓展更多便利性的場景,以擴大使用人群和商業機會。」

科技唆麻(ID:techsuoma)換言之,喜馬拉雅的雙線動作,正映射出網絡音頻行業不高的天花板,與盈利壓力下資本市場對於其核心商業模式的質疑。

1.版權掣肘下的糾結與隱形天花板

拋開早年播客們基於個人網頁的零星探索,把誕生網絡音頻平臺潮的 2013 年作為「元年」,國內的網絡音頻行業已經邁過「五年小成」的行業「代際更替」,但直到現在依舊沒有玩家在資本市場證明其價值。

一眾選手中,優聽、多聽、鳳凰FM、聽聽FM 等眾多平臺早已消失,僅有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 等平臺尚在,其中僅喜馬拉雅就佔到了超過七成份額。

換言之,喜馬拉雅的軌跡,某種意義上就代表了行業的發展。

與眾多經歷野蠻生長並最終跑出來的內容產品一樣,喜馬拉雅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玩家,但卻是將市場規模吹大的功臣。

比如,蜻蜓其實早在 2011 年 9 月便已上線,但一直便旗幟鮮明力推 PGC,更加傾向於人文主義取向明顯的精英化內容;這才被 2013 年 3 月才上線,以 UGC 承載大而全的喜馬拉雅超車。

而這也預示著,版權將一直是懸在網絡音頻平臺的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版權對於音頻平臺的掣肘體現在兩方面,一為侵權,二為版權採買。

先說前者。UGC 模式下用戶可以自行上傳扒自其它平臺的成品資源,或是自行錄製有聲讀物賺取廣告收入,豐富平臺內容資源的同時,自然也成為侵權的溫床。

科技唆麻(ID:techsuoma)以喜馬拉雅為例,誕生多年來便先後因為侵權唐家三少、饒雪漫等人作品而對簿公堂;去年 3 月,知名大V 曾鵬宇更因為作品《世界有顆後悔藥》被喜馬拉雅侵權上線,牽扯出多宗侵權事件。裁判文書公開資料顯示,涉及喜馬拉雅的的多達 718 起訴訟中,大部分都為版權糾紛。

再說其二,版權採買。

之所以,UGC 模式的音頻平臺很難對於侵權內容揮下重錘,在於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平臺獲客和留存成本壓力。

同是內容平臺,僅以愛奇藝為例 2018 年虧損便高達 60 億,主要壓力便是來視頻賽道的優愛騰三家早已攀升至百億級別的版權投入;另一邊的閱文集團,幾乎壟斷網文市場所有重點版權,但市值相較於其巔峰時的千億已跌去三分之二。

音頻平臺也不例外,大IP、名人、人氣衍生內容在競爭成為了平臺間競相爭奪的稀缺資源。以目前音頻賽道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分天下,內容產品紛紛半隻踏進音頻賽道的行業現狀而言,版權合規與競爭勢必將進一步走向白熱化。

2.那些去掉「FM」的 FM 們

如上文提到的版權問題,以「去FM化」是網絡音頻玩家面對盈利壓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所謂「去FM化」,即基於音頻生產-消費,在傳統的內容-廣告模式之外,尋求更豐富的變現手段。

比如,去年 1 月「荔枝FM」宣布更名為「荔枝」,主營業務切換為語音直播。彼時,荔枝透露,經過數月試水,語音直播月收入已經接近 1 億規模,並已經實現規模化盈利。

換言之,以此為音頻開闢打賞-分成的變現方式。

喜馬拉雅與蜻蜓FM 則押寶於知識付費但打法各異,前者圖謀「管道」,後者甘作「水源」。

喜馬拉雅通直接拿出了覆蓋家庭、車載等場景的各類 AI 音箱產品,試圖以知識付費類產品的碎片化消費特徵,搭乘這一波智能家居「入口爭奪戰」,為喜馬拉雅的服務布局更多場景化的「觸點」。

蜻蜓FM 官方則表示「未來著重布局全場景生態、串聯上下遊產業鏈」:通過與華為、VIVO、小米、百度、今日頭條等企業合作,拿到了更高一級的流量入口,通過付費分成的方式提升盈利。

事實上,儘管「水源」或許會因為離用戶太遠,難以建立起自家的用戶池,導致逐漸丟失話語權以及精耕用戶的機會;但「管道」或許更難看到曙光。

AI 音箱本身不只是一個音頻內容的輸出口,更是基於語音交互的全屋智能家居中樞,考驗的是家居產業鏈的整合能力,這對於喜馬拉雅而言顯然已經「超綱」。

不過,兩家不同的思路似乎並不重要,因為整個知識付費行業正在起變化。

在第一波以「販賣焦慮」作為核心思路的產品成功「割韭菜」後,整個知識付費行業在去年開始了明顯的衰退。打開率、完課率、復購率等關鍵指標都開始了大幅走低。

以頗具代表性的得到為例,連續更新三年的《李翔知識內參》上月底宣布團隊解散欄目停更,原因之一便是其不斷下滑的數據已經很難作為免費產品實現引流。同時,萬維鋼、劉潤、吳軍等在得到連續開設 3 個專欄的頭部大V,也面臨著訂閱量的大幅下滑。

在科技唆麻(ID:techsuoma)看來,知識付費類產品的碎片化、普適性以及非標準化,造成其很難交付給用戶如同誕生之初營造出的「顛覆認知」的效果,更難以形成門檻與護城河。早年為其穿上的「培訓」的外衣,也在泡沫破滅後被用腳投票的用戶們一一扒下。

換句話說,知識付費並不能撐起百億市值,以及音頻平臺未來的現象空間。

3.以及

對於音頻平臺而言,挑戰並不只是來自於行業內部。

音頻的消費增長其實並不是發掘了增量需求,而是從廣播等形式手中搶來的存量市場。這源於音頻有更好的「兼容性」。尤其是語音喚醒技術快速發展後,做菜、打掃、開車……各種場景下,音頻內容隨時都能夠通過 AI音箱、AirPods 等以「背景音」形式出現。

這一新場景顯然不會被科技巨頭放過,它們正謀劃一場供給側改革正在上演。

比如,去年 12 月,Google 公布計劃與《紐約時報》等內容源合作。通過算法和語音技術,實現音頻形態的資訊分發。以話題為粒度將報導進行碎片化提供,以此進行算法重組並分發給潛在聽眾,新聞正在準備搶奪音頻的已有陣地。

而語音合成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實際上將由下至上逐步替代有聲讀物類主播。UGC 土壤下的大批非職業主播將更早面臨 AI 在效率上的碾壓。手握技術與入口的百度、Google 們,將很快以巨大的內容池搶走用戶。

屆時,音頻平臺的故事,或許很難繼續講下去。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轉載,請聯繫ID:spymagicv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fm免費手機APP下載
    喜馬拉雅fm免費手機APP下載是中國最大音頻分享平臺,數億人都在用的手機隨身聽!聽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脫口秀、段子笑話、英語、兒歌兒童故事,就用喜馬拉雅!
  • 知名大V開撕「喜馬拉雅FM」,估值百億竟成盜版溫床?
    大家熟知的《兒童孤獨症系列書籍》的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編輯也私信曾鵬宇,他們的作品雖然銷量不比商業暢銷書,但在喜馬拉雅上卻同樣被全文盜版製作成有聲書。  更糟心的是,在發現被侵權後找喜馬拉雅FM平臺維權,特別困難。華夏出版社編輯分別與主播和喜馬拉雅平臺聯繫,主播明知侵權也未將作品下架,喜馬拉雅更是拒不回應。
  • 蜻蜓、荔枝、喜馬拉雅:耳朵經濟的霸主之爭
    一方面,買車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能買得起汽車的人,消費能力也比較強,加上在汽車場景中聲音的伴隨性相比較視頻或圖片來說要更強,喜馬拉雅fm對車聯網的布局能為其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受二胎政策的影響,我國親子市場有了很大的發展,喜馬拉雅fm對親子市場的布局,能延長平臺用戶生命周期。
  • 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頻APP違規被下架,網友紛紛轉移到蜻蜓FM
    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頻APP違規被下架,網友紛紛轉移到蜻蜓FM.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對「網易雲音樂」、「荔枝」、「喜馬拉雅」、「企鵝FM」等4款APP採取下架30天處置。
  • 喜馬拉雅fm錄音用什麼麥克風?10款喜馬拉雅錄音電容麥克風推薦
    前一段時間,音平商城給大家推薦了10套喜馬拉雅主播常用的錄音設備,有不少同學反映能不能把這些套裝分開了推薦,比如喜馬拉雅fm錄音時,常用的動圈麥克風、電容麥克風、音效卡等,分開單獨推薦介紹,所以我們有了接下來的這幾篇文章。
  • 喜馬拉雅fm專業錄音設備套裝推薦,入門級夠專業!
    今天,先給大家推薦一套很多喜馬拉雅主播都在用專業錄音設備。麥克風:舒爾pga27音效卡:山葉UR22c錄製原聲吉他、錄歌、自媒體影視配音、喜馬拉雅fm有聲小說錄製等,用這款音效卡和舒爾PGA27搭配,非常合適。
  • 6款USB麥克風推薦,即插即用,適合主播直播、喜馬拉雅fm錄音
    Apogee Electronics MiC PlusApogee MiC Plus小巧輕便,可以隨身攜帶,它是USB心形電容麥克風,旨在為家庭錄音室,個人工作室和可攜式場所中的歌手,喜馬拉雅fm的UP主,自媒體作者和音樂家,簡單的設置,高品質的音質。
  • 中國播客案例研究——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
    不僅中國大眾對播客一詞理解上存在偏差,國內主流的播客平臺如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也更多的標榜自己為有聲小說平臺而非播客平臺。 3.1.1.3 主播粉絲互動 喜馬拉雅為其主播、入駐的自媒體,音頻用戶開放了更為全面的互動功能如K歌房、趣配音、全民朗讀、自媒體的視頻內容等,讓喜馬拉雅的內容除了音頻外,還包括了視頻類素材,內容生態更為完善。 這些功能均位於喜馬拉雅的發現頁面。
  • 最受喜馬拉雅主播歡迎的十大麥克風排行榜
    2020年1月1日,繼入駐抖音、快手、B站後,央視新聞正式宣布入駐喜馬拉雅,深耕音頻行業近7年的喜馬拉雅fm再次受到大家關注。7年來,喜馬拉雅fm聚集了大批優秀內容創作者,生產了大量優質的廣播劇、播客、有聲小說、寶寶故事等音頻內容。喜馬拉雅fm上的主播們,鍾愛使用哪些麥克風來錄製他們的音頻內容呢?
  • 喜馬拉雅fm值得聽的『長知識類』節目
    到最後就剩下喜馬拉雅fm,算是我最喜歡的音頻類APP了。我個人比較喜歡口齒清晰,聲音洪亮帶有感情色彩的主播。所以一般都是聽有趣又長知識的脫口秀訪談類,歷史類的音頻節目和一些有聲書。 我推薦的節目涉及到經濟,歷史,文學語言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方面。總之都是我自己這些年來聽過並且喜歡的節目,都是乾貨!
  • 喜馬拉雅FM聽書app下載
    喜馬拉雅FM聽書每天都有數千位聲音玩家每天發布數千條聲音,只在喜馬拉雅,你才能聽到最新的好聲音哦,億萬人的隨身聽,隨水隨地聽你想聽,睡前聽安眠曲有助睡眠,下班聽有助於解悶,快來下載吧。
  • 喜馬拉雅FM上線「美聲圖書館」
    (原標題:喜馬拉雅FM上線「美聲圖書館」) 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
  • 喜馬拉雅FM上市?面前還有三座大山
    經歷了初期野蠻生長之後,音頻APP依靠資本獲得了用戶規模,如今形成了喜馬拉雅、荔枝、蜻蜓等巨頭爭雄的局面。在這其中,喜馬拉雅FM以4.8億的用戶規模、73%的市場佔有率而穩坐「在線移動音頻分享平臺第一」的位置。據相關機構測算,喜馬拉雅目前估值已經超過200億人民幣,是當之無愧的行業獨角獸。
  • 喜馬拉雅FM產品體驗分析報告(下)
    作為一種常見的營銷手段,會員機制不僅能夠為喜馬拉雅帶來直接的營收,而且能夠提高用戶的使用頻次和時長,進而提升用戶留存率。4.3.1 VIP主頁喜馬拉雅通過VIP專屬頁,能夠很好地解決用戶買了VIP後該聽什麼的問題。無論是喜馬拉雅自製的講書,還是首屏的猜你喜歡,抑或是頁面的其他內容,都給用戶選擇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 蜻蜓fm APP體驗報告及產品建議
    13、14年以來,包括考拉fm、喜馬拉雅等多家細分方向上有所不同的網絡電臺都獲得了資本投資的青睞。在文字、聲音、圖片、視頻這四項基本的信息傳播媒介下,移動通訊、移動視頻早已是一片紅海,而「聲音」這一領域BAT三巨頭尚未發力布局,騰訊和百度的電臺都不溫不火。
  • 喜馬拉雅軟體免費版下載
    喜馬拉雅軟體免費版擁有中國最大的聲音庫,包括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英語、兒歌、兒童故事、廣播劇、脫口秀、笑話、鬼故事、培訓、財經,播客,廣播電臺fm、聽書節目等,能夠讓用戶重新發明電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
  • 網易雲和喜馬拉雅遭整改下架,「淨網2019」重拳打擊網絡色情
    28日17點國家網信辦發布了「國家網信辦集中開展網絡音頻專項整治」的通知,隨即安卓應用市場陸陸續續下架了26款音頻相關APP,其中不乏網易雲和喜馬拉雅這等行業龍頭,下架的原因是:傳播歷史虛無主義和淫穢色情內容。
  • 音平商城推薦:喜馬拉雅怎麼錄音?主播錄音麥克風推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直接影響到歌聲音質的麥克風,顯得尤為重要,專業的有聲作品, 肯定要使用專業的錄音設備,根據個人預算不同,音平商城推薦10款常見的喜馬拉雅、荔枝、蜻蜓等主播錄音麥克風給大家。動圈麥克風如果你的錄音環境,做不到非常安靜,推薦使用動圈麥克風
  • 喜馬拉雅FM產品體驗分析報告(上)
    喜馬拉雅FM作為國內最大的音頻平臺,用戶數已經突破4.7億。在音頻王國裡一路領跑的喜馬拉雅,發展至今,有什麼樣的變化?筆者就帶著大家從市場、用戶、產品結構、功能和運營等幾個角度來深度剖析它。1.2 喜馬拉雅發展狀況喜馬拉雅公司成立於2012年8月,同年11月網站上線,次年,喜馬拉雅iOS和安卓客戶端上線。2016年,藉助知識付費的東風,喜馬拉雅開啟了國內首個內容消費節「123知識狂歡節」。
  • 喜馬拉雅軟體下載手機版
    喜馬拉雅軟體下載手機版簡介:喜馬拉雅軟體擁有中國最大的聲音庫,包括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英語、兒歌、兒童故事、廣播劇、脫口秀、笑話、鬼故事、培訓、財經,播客,廣播電臺fm、聽書節目等,能夠讓用戶重新發明電臺,隨時隨地,聽我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