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個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來說,15-20道的資料分析是必須要拿下的題目,相較於其他模塊,資料分析有著套路少,模式單一的特點。即使是這樣,要想做好資料分析依舊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資料分析的考點其實並不算多,平均值的計算可以稱得上是資料分析中的一個大難點了。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關於平均值的考點,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公考#說道平均值,我們都知道平均值=總量除以個數,但是在考場上的時候,大家往往都不能區分到底是誰除以誰,造成了分子分母顛倒,正確答案也就離我們而遠去了。在平時練習的時候,我們或許還可以慢下來好好梳理一番,但是到了考場上,大家心裡一緊張,就往往會犯下低級錯誤,同時因為資料分析中涉及到了許多專業名詞,在弄不清楚定義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容易犯錯的。所以今天交給大家的第一個小技巧就是,在計算平均值的時候,如何區分是誰除以誰。
平均值=後/前
平均值的總數和個數判定如果遇到了困難的時候,只要記住,平均值就是後除前。那麼什麼是後?什麼又是前呢?——在設問中,在句子後面的量就是後,在句子前面的量就是前。比如:
問:人均GDP為多少?GDP在句子的後面,人在句子的前面,所以這道題的分子就是GDO,分母就是人,這樣下來一目了然,自然就不會混淆了。
人均GDP是一個簡單的平均值問題,在遇到複雜問題的時候,這個方法的優越性就更加凸顯出來了,比如:
問:B省平均每個農業產業化生產(加工)基地創造的銷售產值約為多少億元?銷售產值在後,生產基地在前,所以後除前,也能很快計算出來。
基期平均數的計算
在弄明白了平均數是怎麼回事之後,就要邁向下一個臺階,即基期平均數的計算。題目中可能給的是2020年的數據,但是會問你2019年A佔B的比重視多少,這種題型如下:
問題1:2011年全國共舉辦展覽6830場,比2010年增加9.2%;展出面積為8120萬平方米,比2010年增長8.5%;50人以上專業會議64.2萬場,比2010年增加17.4%;萬人以上節慶活動6.5萬場,比2010年增長3%。問:2010年平均每場展覽展出面積約為多少平方米( )?
記住,基期平均的公式為現期平均A/B乘以(1+b)/(1+a),其中A是平均值的分子,也就是上文的「後」,B是總量,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前」a和b分別是A和B的增長率。本題的正確答案約為12000,大家可以動手計算一下。
兩期平均數的比較
兩期平均數的比較是一個技巧非常強的題型,常見的題型為2019年A佔B的比重與2018年相比上升還是下降?
在面對這個題型時候,千萬不要埋頭計算。我們有捷徑。第一步:題幹如果只是讓我們判斷比重.上升還是下降,只需要找到這個比重分子,分母的增長率。將分子增長率標記為a,分母增長率標記為b。當a>b時,比重上升;當a< b,比重下降;當a=b,比重不變。
如果題幹要求我們要計算出具體數值的情況下,我們千萬不要去算,在弄清楚上升或者下降後,果斷選一個最小的數字。因為在公務員考試的歷史上,兩期平均之出現過一次正確答案不是最小數字的情況。即判斷升降之後,大膽選絕對值最小的。
平均數增長率
2014年,新登記註冊外商投資企業3.84萬戶,同比增長5.76%。投資總額2763.31億美元,同比增長15.05%;註冊資本1796.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87%。問題:2014年,新登記註冊外商投資企業戶均註冊資本約比上年同期增長:
這就是一道平均值增長率的題目,借這道題的關鍵還是要藉助一個公式,平均數的增長率=(總量增長率-份數增長率)/(1+份數增長率),用符號表達就是(a-b)/1+b。稍微記憶一下,計算起來就可以幫上大忙。
總的來說,資料分析中的平均數就這些考察點,關於平均數增長率可能還存在一些變形,但是都是基於「平均數的增長率=(總量增長率-份數增長率)/(1+份數增長率)」這一公式展開的。希望希望大家可以「一戰成公」
小福利:我為大家準備了2020國考視頻備考資料,如果有需要的可以關注私戳我,我上線後會給大家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