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我比別人多知道的一點點,就是我知道我是無知的第一篇

2020-12-22 牆角安全感那麼靜

好,大家好,我們今天從論語的第九章第六則開始,9.6,大家可能會問不對,呀上次講到了9.4,還有9.5,哈我們說9.5在此前已經預期點231起講了還記得嗎?所以今天我們就把它跳過去了,從9.6折開始。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古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避世!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是一段對話,有三個人,一個叫太宰的人,這個太窄I有人說是官名,但是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哪那麼所以我剛才說有一個叫太宰的人講的有問題,就是有一個做太宰的人,有一個做太宰的人是什麼人不知道了,他有一天碰到孔子的學生子貢就問了子宮一個問題,你們家的老先生是一個聖人,吧他怎麼這麼多才多藝那子宮就說了這沒錯,這就是上天將要讓他成為聖人,又使他多才多藝的呀孔子聽到了這個以後說太再了解我嗎!

我少年的時候憑藉所以會許多卑賤的記憶,君子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記憶,他們不會多我們看看這一個做太宰的人,那他的這一個問題實際上還是很觸動孔子的心事,孔老先生怎麼那是聖人,吧他怎麼這麼多才多藝?呀我們看古人哪在孔子時代,那麼腎實際上實際上有兩種含義了,一種是指腎之既具有廣博的知識和毒針的才能,第二個指的是德行高尚,我們現在講孔子是聖人,那後世關於聖這個字那就偏於後者了,主要是指什麼是大德之人阿!

德配天地之人叫聖人,但是很多人還是認為聖人嗎,那就是有很多的知識和才能,他是這樣看的,這一個做太宰的,這個也是這樣的一種想法了,哇這麼多才多藝,那就是聖人,因為多才多藝,所以是聖人,就這麼個意思,但實際上我們說這句話很觸動孔子的心是為什麼孔子說我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之所以多才多藝,那是因為我少年之時出身低賤,為了養活自己,所以學會了很多的be是這個所謂的避世,就是下層人的謀生的手藝!

我們今天在做教育的時候,我們常常說我們今天的孩子的動手能力太差了,光會學習做作業連家務都不會做,甚至連吃一個雞蛋雞蛋殼都不會泊窪動手能力這麼差怎麼辦學校應該多做手工課,呀我覺得這些都是偽命題而已!

實際上孩子的動手能力那是不可以也不必要讓學校來教的學校是有限的學時裡面的有限的教育,所以他只承擔有限的責任,你不能什麼都是學校來教,像這個動手能力那實際上是家庭的責任,你多讓他做做家務都讓他洗洗碗,甚至讓他炒炒菜,他不就有動手能力了嗎?你在家裡面什麼都不讓他做,然後怪他沒有動手能力,接著就怪學校裡面沒教他動手能力那這顯然是打錯了板子,找錯了對象,更糟糕的是什麼?

是把教育的方向給扭曲了。孔子的動手能力是生活造就的,不是學校學會的。那麼還有一點,愛這個子貢是這麼說的,固天縱之將聖,這個將字很有意思,噢也就是說天啦把它怎麼樣?放他自由,讓他愛將要達到聖人的境界,他沒說天縱之聖是說天縱之將聖而太宰說的是怎麼樣來愛你的老師,那就是甚至於愛!

問責說你老師是聖者,而子貢的回答是我的老師是將要成為聖人的子貢善於說話,在別人的面前代表老師表示了一下小小的謙虛,可是我們要記住,孔子實際上對一個人的都知並不很讚賞,並不很鼓勵,對別人的多能,他也並不怎麼樣,覺得很重要,因為一個人有多種的生活技能,掌握很多的知識當然很不錯

但那不是人生的必要,實際上我們說在人生裡面有太多的技能我們都不會了,您說你在生活中能做多少事,這個世界有多少多少各種各樣不同的職業,各種各樣不同的生活技能,你才會多少不會了又怎麼樣,這個世界有無窮的知識,你才了解多少,沒有了解又怎麼樣,真的不怎麼樣,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什麼?有關係的是你有沒有一個判斷是非的能力,有沒有價值觀,有沒有信仰!所以孔子後面講的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什麼意思?

就是君子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和技能,君子需要的是他的判斷力。孔子講君子不器,那也就是說君子不是一個氣,君子不是某一種功能,君子是一種素質。決定一個人是不是君子,決定一個人是不是聖人,不是看他的知識的總量,而是看他判斷力的高低,所以尋子就曾經講過某一些知識對人來說沒有多大的改變,知道了這個知識也不因此就稱為君子,不了解這個知識,也不因此就成為小人,實際上我們說大多數知識不都是如此嗎?

大多數的技能不也都是如此嗎,你不會彈鋼琴你就不是君子嗎!你不會跳舞你就不是君子嗎,你不會修燈這個修馬桶你就不是君子嗎?你不會換燈泡你就不是君子嗎?那顯然都沒有關係,當然我們說擁有生活的一些相應的技能是很重要,但是那只是某一些生活的技能而已,人不可能什麼都會,人也不必要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做,這是一個合作的社會!

相關焦點

  • 我知道自己無知別人卻連「無知」都不知道,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呢?
    事物已經是被人偽裝過的;可能還是眼前的石頭,但不知道石頭是別人做的假石頭。3、別人想要我們看到的。別人騙我們的眼睛和耳朵。事情是我們自己想看到的眼前有許多事物,但我們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自己想看到的。看到李四在跟張三交頭接耳,我們以為就是看到了李四在跟張三說自己的壞話。以為我們心理定義了李四是一個愛嚼舌頭的人,剛好自己有什麼把柄在李四手裡。特徵:1、時間上是當下。2、我所面對。3、別人想要我們看到的。夢境中我們也會見到些事物,是真相嗎?我們主觀想像些事物,是真相嗎?
  • 面試解析 |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
    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請你談談對兩位先哲這兩句話共同點的認識。關鍵詞分析:1.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論語》中孔子對子路說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裡「知」是「知道」的意思,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知也」中的「知」是通假字,通「智」,是智慧的意思。
  • 我的天!!有生之年居然看到《論語》更新…千年第一坑!
    一般情況下,竹簡上的文字多書於一面,此簡正反兩面均書文字,當為一卷竹書的篇首簡。「智道」即為「知道」,當為此卷竹書的篇題。漢代「知」、「智」互通,此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簡上就將《論語》中「知者樂水」一句寫為「智者樂水」。由此可知,這枚竹簡上所書寫的「智道」,就是《漢書·藝文志》所載《齊論語》第二十二篇的篇題——「知道」。專家斷定,「基本可以確信,海昏侯墓出土竹書《論語》確係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
  • 蘇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借著假裝無知的方式,蘇格拉底強迫他所遇見的人們運用本身的常識。這種裝傻、裝呆的方式,我們稱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
  • 我讀《論語》
    那本極其小巧的《論語》注本,名叫《論語簡注》,山東友誼版,一百二十八開本,淺灰色封面,裝幀簡樸,繁體字豎排版,只記得作者姓汪,才花了一塊錢。這是我接觸的第一本《論語》書。就是這本小巧的書,讓我愛不釋手,夜裡經常翻著玩兒,也沒啥體會,看過即忘。女兒兩三歲時就愛拿著這本小書玩兒,趴在我的背上,小手高高地舉著它。
  • 我超怕別人知道我是外語系的...
    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們對英語專業的普遍感受嗎?英語太XX難學了。英語專業保研是個什麼情況?無論是中翻英還是英翻中都大有學問在,並不是說學幾年英語就能做好。語言的錘鍊,句式的使用,文化的差異,再加上其他專業方面的東西,我們做翻譯並不比非英語專業的簡單得多少啊,能幫忙的最多就是proof reading一下。
  • 論語分享|學而篇第一 1.8
    「君子不重則不威」,拿現代話來講,也可以說是自己沒有信心, 我們要知道,人都天生有傲慢,但有時候,對事情的處理,一點自信都沒有,這是心理的問題,也是大眾的心理。所以一個人沒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視自己,不自尊,「學則不固」,這個學問是不穩固的,這個知識對你沒有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
  • 我知道,我全都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
    看到別人跑步,你熱血沸騰,從明天起,也開始運動,結果堅持不到兩周,運動就擱淺。 看了一本書、聽了一堂課、分享了別人創業成功的經驗,於是創業激情爆棚,寫下豪言壯語立志創業,誰知一不小心三年過去,還是原地踏步。 想做個小項目,學別人擺攤,好不容易鼓足勇氣進了產品,可是擺攤頭一天無人問津,很快又放棄了。
  • 《論語》:我非生而知之者
    逍遙玄出品,《論語》解讀。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七篇「述而篇」。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好古人智慧。《論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認為,吃糙米飯喝涼水,躺在自己胳膊上,過簡單的生活,也是可以很快樂孔子就跟他說,你為何不這樣說呢:「他是發憤用功到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等。」這是孔子對自我介紹的表達,表明他是一個正直勤奮,誠實好學的人。可以勤奮到忘記吃飯;正直到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快樂得忘記憂愁。
  • 論語 | 學而篇第一
    聖人深造之已極,自知彌深,自信彌篤,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淺學所當驟企也。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學。孔子之教人以學,重在學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務本之義,乃學者之先務,故《論語》編者列之全書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實有深義。學者循此為學,時時反驗之於己心,可以自考其學之虛實淺深,而其進不能自已矣。學者讀《論語》,當知反求諸己之義。
  • 詩經論語起名:你們只知道拿我取名,卻不知道我唱起來有多動聽!
    大家都知道,詩經最美的是它的質樸、率真,也最能窺知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看完詩經,只覺生命蘊含輕逸悠長的深意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你。《詩經》、《楚辭》用作取名,已經是非常流行和盛行的代表書籍了,在文學創作上更是史無前例,獨一無二。用詩經起名,取一個婉轉悅耳的好名字!
  • 當了別人的小三後,我以為是真感情,誰知道竟是附體在背後作祟
    當了別人的小三後,我以為是真感情,誰知道竟是附體在背後作祟 回望我這過去的二三十年,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業障深重。現在想來整個大學時光是我人生最迷茫無助的昏暗時刻,經濟上的貧困讓我無心學習,大把的時光浪費在找兼職的路上,這其中雖然也有善緣幫助,但也曾險入虎口,還去聲色場所兼職,期間也遇見心懷鬼胎的人,雖然最後都有驚無險,但現在想來依然臉紅慚愧,如果不是佛菩薩默默保護,恐怕我的人生就是另一種色彩了。懺悔自己當初的無知和愚蠢!阿彌陀佛!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不患人之不己知」和論語開篇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同樣道理,全篇論語談不要糾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章節有好幾處,可見這是我們修身主要方向。不了解別人經歷了什麼,不知道別人需要什麼,就一股腦兒用自己的想法、做法強加於人,這麼做首先沒有禮貌,再者遭人怨恨。「沒多大的事,你看我上次就怎麼怎麼著……」「這點事至於嗎?我也是為你好!」這種話要少說,言多必失!真正想給予別人幫助,可以去學習約翰·惠特默提出的GROW模型,不評價的教練方式除了在工作中能應用,在婚姻、親子、朋友關係中也很實用,這樣能避免說錯話,做錯判斷,給錯意見。
  • 原來,我就是這樣無知的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導讀:原來,我就是這樣無知的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原來,我就是這樣無知的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周末,我帶我的孩子們在操場上玩太空沙。
  • 我想掙錢,但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是賣貨的
    我想通過大量的銷售賺錢,說白了不管賣什麼,我想買個東西能賣出去,賣的越多越好,就是不想讓別人知道我想掙的錢。我問你,他這個其實就形成一個左右糾結,就是很多人還沒有開始之前,自己身體裡邊兩個人已經打起來了。我告訴你這營銷只分兩種,它不分說我要掙你錢,我要賣你貨。營銷就分兩種,一種就是騙人。那什麼叫騙人?
  • 一起閱讀‖《論語》:哀公問社於宰我
    本章為《論語》:八佾篇【原文】3.21 哀公問社於宰我①。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②,既往不咎。」【注釋】①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庸也稱社。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學生。
  • 我不知道我什麼喜歡你,但是你就是我拒絕別人的理由
    我也不知道,我好像喜歡一個人也不知道喜歡她什麼。我就是喜歡她,就是想和他在一起。我就是想天天看到他,我心裡有他,我可以拒絕所有的感情。或許,這就是最純粹的愛吧。愛情的樣子,我們始終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愛上一個人,我們可能會變的不理智,但是,愛上一個人卻可以讓我們知道,原來心還會小鹿亂撞,原來喜歡一個人還會有這種感覺。
  • 國學經典之論語,每天一篇和你分享 第一篇
    《論語》從學而篇到堯曰篇共計二十篇,每篇都是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的言行的集合。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現存的論語共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他人談論之語共444章,孔門弟子之間的談論之語48章。今天我們從學而篇開始,逐一分享。
  • 我可能不知道我想要什麼,但是我知道我不想要什麼
    大學到現在三年半了,數一數我好像也嘗試過挺多職業第一次是在一個兒童樂園,檢檢票衝衝卡之類的,很無聊在媽媽的補習社幫忙過,面對一群調皮的小朋友真的頭都大了,不過他們聽話的時候還是蠻可愛的,以後可能會考慮考個老師做過銷售,這個完全不會在考慮範圍,臉皮太薄了,別人說了一次不要我就絕對不會再說第二次哈哈做過統計局的工作
  • 捍衛我的「無知權」
    但很多孩子平時學習緊張,無暇旁顧,也不用智慧型手機,根本就沒聽說過李子柒的名字,自然也不知道李子柒的精彩故事,因而無從下筆。家長們呼籲,在李子柒這個問題上,孩子們有無知的權利,而校方恰恰漠視了這一重要權利。從孩子家長爭「無知權」,我想起老藝人潘長江的一次網絡暴力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