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些企業可以更廣泛地通過擴大商品的市場份額而獲得高額的利潤。其中,在奢侈品領域就非常明顯,以Canada Goose(CG加拿大「鵝」)這一服裝企業為例,如果僅憑藉加拿大地廣人稀的市場其或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創造較大的經濟價值。
然而,事情卻在幾個月前發生了轉變,加拿大鵝無論是銷量還是股價,都迎來了做空潮。曾經這隻高貴的「鵝」遭遇了一記響亮的耳光。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加拿大鵝最新公布的業績顯示,在截至3月末的第四財季,其營收同比增長25%至1.562億加元(1.15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589億加元,為2017年3月上市以來最低來最低,也是首次出現營收不及預期。
受這一消息的影響,加拿大鵝在資本市場也迎來了空前的重挫。5月29日,加拿大鵝股價暴跌30.86%,創上市以來(24個月)最大跌幅,收盤價格報33.89美元,也是14個月以來新低。空頭一日實現超過1億美元浮盈,還實現了年內8470萬美元的獲利,收益水平達到23%。僅在開盤15分鐘後,跌幅就迅速擴大至21.2%。顯然,加拿大鵝在資本市場遭到了斷崖式的大跌和做空。
事實上,加拿大鵝被全球投資者拋棄已持續一段時間了,我們不妨用倒敘的方法回顧一下。稍早前,擔任加拿大鵝股票承銷商的全球知名投行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在2018年年底,因持有加拿大鵝的股票而虧損了約6000萬美元,這是該投行連續三年虧損。
據加拿大鵝官網顯示,當時其股東減持手中1000萬股,而瑞信在此次大宗交易中擔任其承銷商。知情人士透露,瑞信最終不得不虧本出售了所持有的加拿大鵝股票。而更早時,加拿大鵝的股價曾在四天的時間大跌約20%,並連續成為加拿大基準股指的第二大被做空的標的,市值一度蒸發17.57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按以往的慣例,北半球冬季都是以羽絨類產品著稱的加拿大鵝股價持續走高的時期,一是由於產品季節性特點;二是加拿大鵝市場履蓋範圍不斷擴大。但2018年的冬天加拿大鵝卻遭遇了空前罕見的真正寒流。而通過加拿大鵝近日股價再度斷崖大跌和業績慘澹,幾乎可以確信的是,加拿大鵝遭遇的這場寒流並沒有真正過去,反而或愈演愈烈。
不僅如此,去年冬天計劃在北京三裡屯正式亮相的加拿大鵝店鋪也是沒能按時開業,一再拖延。儘管後來得以開業,但人們對加拿大「鵝」的好感度也驟然降低了許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費者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她對加拿大相關產品一下子失去了興趣,就連此前較為喜愛的加拿大鵝品牌或許不會再光顧了。
或正是在悲觀市場前景的預期下,加拿大鵝財報預計,在未來三年,其營收增速將大幅放緩至20%左右,這較過去兩個財年每年超過40%的增速也打了對摺。有分析師調侃稱,難道加拿大鵝的售價也要打對摺嗎?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稱,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企業CEO們也都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企業成為一下一隻加拿大鵝。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鵝表示,由於將要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同時還有新開門店等動作,預計當前財季還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