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身體的必備,回歸脊柱中立位,站如松坐如鐘

2020-12-16 鍛鍊fun

在運動與健康領域,脊柱中立位的概念經常會被提及。

上一篇文章,「回歸更自然的體態,擺脫長時間使用手機帶來的脖子前傾」,就是解決頸椎不能回歸中立位的方法。

但具體什麼是中立位,保持中立位重要嗎?本文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闡述。

非中立位的不良表現脊柱的基本構造:脊椎骨脊柱的基本構造:椎間盤與脊髓科學意義上的中立位中立位的好處簡易方法實現中立位當我們運動時,脊柱都會先脫離中立位,之後再恢復。

1、不能恢復中立位的弊端

但是,一些人由於長期有不良姿勢或由於疾病,脊柱已經無法恢復到中立位的狀態。這首先會導致不良姿態的出現。

最為常見的四個部位曲度異變包括: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脖子前傾胸椎過度後凸:駝背腰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前凸:各類腰椎疾病骶骨向前偏移:骨盆前傾另外,脊柱離開正中線向左右偏曲,則是脊柱側彎。

以上非中立位會影響脊柱的承重,影響呼吸,身體內部器官,甚至影響大腦功能,比如認知能力、注意力。

有些人僅從外觀看起來,就器宇軒昂、自信滿滿。其實這和健康的脊柱中立位形態,有很大的關係。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脊柱的構造,避免將來會出現的一些基本概念混淆。

2、了解脊椎骨

脊柱屬於身體的中軸骨骼,為軀幹提供必要的支撐,使我們能夠站立、彎曲、旋轉。

脊柱包括:脊椎骨、椎間盤、脊髓。

脊柱由33塊脊椎骨組成,從上到下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骨、4塊尾骨。

由於最下方的5塊骶骨與4塊尾骨相互融合,他們被稱為」假脊椎「。並且由於這個原因,很多教科書和健身方法中,會直接將這一部分省掉,直接說脊柱由24塊脊椎骨構成。

7塊頸椎:支撐頭部及頸部,使我們能點頭、搖頭。12塊胸椎:與肋骨一起,形成胸腔。

5塊腰椎,承擔了上半身的大部分重量,幫助移動時保持重心穩定。5塊骶骨+4塊尾骨:融合在一起,形成骨盆後壁。

3、椎間盤與脊髓

相鄰的脊椎骨之間,存在椎間盤。椎間盤既堅韌,又富有彈性,承受壓力時收縮,除去壓力後復原。

它使脊椎能有一定的活動角度,同時也可以緩衝外力對脊柱的震蕩,起著避震器的作用。

椎間盤由外圍的纖維環和中心處的髓核組成。纖維環將各椎體緊密的連接成一體,同時保護髓核並限制髓核向周圍突出。

身體彎曲時,髓核就承擔軸承的作用。

除了提供活動與支撐,脊柱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護神經全身分布。

脊髓是腦部中樞神經的延伸部分,它位於脊柱內部的脊椎管內,受脊椎管的保護。

脊髓承擔著大腦與身體間的信號傳遞,對運動能力具有重大影響。

4、脊柱中立位

了解了脊柱的構造後,弄懂脊柱中立位就比較簡單了。

正常成年人的脊柱形態,從正面看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成兩個s形彎曲狀。

也就是脊柱從上到下有4個正常健康的生理性彎曲,由上到下依次是:頸椎曲線、胸椎曲線、腰椎曲線、骶骨曲線。

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稱為脊柱前凸,胸部和尾部向後凸出稱為脊柱後凸。

如果4個部位都處於自然的彎曲狀態,此時脊柱就處於中立位。

5、脊柱中立位的好處

當脊柱處於中立位時,脊柱與肌肉都會處於最強壯、最穩定、最不易受傷的狀態。所謂的站如松、坐如鐘,才能行如風。

原因有兩點:

一、脊椎骨之間的關節會處於中間位置,可以分散椎間盤的壓力。

否則椎間盤的受力越大,椎間盤突出或受損的機率就越大。

二、此時下背部的肌肉也處於最佳長度,肌原纖維節最大程度重疊,能夠產生最大力量。

6、簡易方法體會中立位

平躺於水平的地面上,是最容易體驗脊柱中立位的方法。因為此時,頭與肩的後部,自然處於一條直線上。

然後,開始調整骨盆位置。

屈腿,先使骨盆前傾,這時下背部離地高度增加(左圖),再調整骨盆後傾,下背部完全貼地(右圖)。

之後,如果臀部、腹部、背部都能保持放鬆的轉態,同時把骨盆上方的碗調整成水平狀態,既不前傾也不後傾,就實現脊柱中立位。

記住這個位置和感覺。

注意事項:脊柱的4個生理彎曲只適用於成年人,嬰兒整個脊椎只有後凸,成C形狀。

7、最後

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專注於介紹脊柱中立位的概念,是這個系列專欄的理論基礎。

更為詳細可實操的鍛鍊、康複方法,後續會詳細講解。

EN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瑜伽的「中立位」來告訴你原因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瑜伽的「中立位」,以及它的重要性,還有如何做到?練瑜伽,我們經常會聽到瑜伽老師說:「保持脊柱的中立位,調整骨盆到中立位,在身體中立位的前提下……」於是乎,很多初學者伽人會問,什麼是人體的中立位?瑜伽中,如何找到和判斷身體的「中立位」?
  • 穿個尿布竟然脊柱變形?5個常見動作最毀脊柱,影響娃長個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要站如松坐如鐘,修煉挺拔的身形每當我們不小心彎腰駝背了媽媽的鞭子就恨不得馬上抽過來為了讓孩子「挺起胸膛」做人她們啥事都做得出來!或是通過滾動的方式,從這邊滾動的另一邊,這會讓寶寶的脊椎保持中立和對齊,也不會對寶寶的腹部造成壓力。
  • 駝背誘因、孕婦常見、健身愛好者要注意,骨盆中立位是健康的基礎
    脊柱的下半部分存在的常見體態問題,被稱為下交叉症候群。常見的表現為:骨盆前傾與後傾。骨盆與腿骨和脊柱其他部位聯動,骨盆變形會導致這些部位跟隨變形。同時,身體的傾斜,會使多處肌肉出現失衡現象。此外,骨盆變形會壓迫到部分內臟與生殖器官,內分泌和生殖系統也會受到影響。
  • 瑜伽初學者,如何找到身體「中立位」?分享練瑜伽的4大正位原則
    經常修習瑜伽的人都會接觸到這樣的提示語言「保持你的身體處於中立位置」「保持你的脊柱處於正常生理曲度,不要左右偏斜。」「保持你身體的骨盆處於身體的中間位置」……或者你也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無中位不訓練,讓身體處於中位的練習原則甚至可以貫穿到整個瑜伽體式的練習當中,那麼對於剛剛接觸瑜伽的人來說,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瑜伽體式練習中這麼強調中立位呢?身體保持中立位有這麼重要嗎?
  • 「站如松,坐如鐘」用英語怎麼說?注意在口語、書面語中有些區別
    [例句] 他可以像松樹一樣站著。(站如松)●like 表示「像……一樣」He could stand like he was a pine tree.(只用在口語中)在這個句子中,大家會注意到動詞好像有點多。
  • 走路的姿勢,居然也暗示著健康問題?
    這可能是疾病來臨的徵兆,比如:慌張步態常見於帕金森症;剪刀步態常見於雙側大腦或脊髓的病變,如腦性癱瘓或家族性痙攣性截癱等;跨越步態常見於坐骨神經麻痺、多發性神經炎等。 3、走路不穩 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身體健康的人,每一步都走的特別穩,但如果一個人走路的時候踉蹌不穩,甚至需要人的攙扶,那麼就要及時就醫了。
  • 讓成長的枝幹更加挺拔(大家談·關注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②)
    據統計,我國脊柱側彎病人超過300萬人,並以每年30萬的速度遞增,其中超過半數為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已成為繼肥胖症、近視之後我國青少年兒童面臨的第三大健康問題。本期大家談,我們選編三篇來稿,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更好預防和矯正脊柱側彎。
  • 4個功能性訓練動作,有效強化核心區域,讓你的身體穩如泰山
    °-70°即可,要不使上半身與腿部呈垂直狀態;③屈膝,進行深蹲動作,然後利用臀部力量起身,再使髖關節回至中立位;動作二:單腿深蹲動作要領:①站姿,推薦站在跳箱上,這樣動作幅度不會受到太多限制;②屈膝,單腿下蹲,膝蓋不用過度前伸,保持自己的舒適度即可;③緩慢下蹲至自己能夠承受的最低點後保持1-2s,然後緩慢起身;注意:前兩個動作都需要收緊核心,腰背部挺直,脊柱處於中立位,不要發生駝背弓腰現象,速度一定要慢!
  • 12動作平衡「脊柱、骨盆和雙腿」,防止脊柱側彎!
    >3、脊柱側彎影響呼吸,易發短氣、喘氣等呼吸障礙4、脊柱側彎引發的一系列身體問題,還容易導致人情緒異常,抑鬱等心理問題看到脊柱側彎這麼多危害,很多伽人都會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脊柱側彎,該如何糾正?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套平衡脊柱、骨盆和雙腿的瑜伽序列,預防脊柱側彎,同時對非結構性S和C型輕微脊柱側彎,有調整平衡功效,一起來看看吧:一、坐立練習——平衡脊柱和骨盆1、簡易坐+呼吸+扭轉
  • 脊柱壽命的延長者,男女通吃的姿勢|腰椎|前鋸肌|胸椎|豎脊肌_網易...
    ,在中立位上練習貓牛式可以很好地穩定骨盆,同時有利於脊柱中立位。  日常貓牛兩分鐘,脊柱康健身心爽  脊柱越柔韌,穿越附著在脊柱上周圍的神經肌肉也就會越健康,血液循環好,新陳代謝快,人自然就會越年輕健康。
  • 二郎腿、盤腿坐、「葛優癱」,暑期裡推拿科一周接診40多位脊柱側彎...
    「我們醫院推拿科一周要接診40多位脊柱側彎的青少年患者。幾乎每個帶孩子過來就診的家長,都會說孩子平時坐姿有問題。」浙江省中山醫院推拿科副主任應曉明說。孩子的不良坐姿比如兩天前從海寧趕來複診的12歲女孩涵涵。
  • 坐著怎麼會腰疼?臀部幹嘛要墊高墊多高?瑜伽坐姿到底怎麼坐?
    瑜伽坐姿很多,替代雙盤最好的是至善坐今天再給大家補充一點:關於瑜伽基礎坐姿的一些通用的基本的要求和正位。咱們中國有句古話: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相。在瑜伽中也是一樣的,站的標準是山式,坐的標準的也是山式,坐姿中身體各部位的正位要點,我們從骨盆開始,分上下兩個部分來講第一部分:骨盆及骨盆以上1、骨盆我們在山式中強調骨盆處在中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