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前,大家有想過為什麼生二胎嗎?
雖然生孩子是權利,但我忠告一句,沒能力的話還是慎重。
這幾天被一則新聞氣到了,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丈夫48歲,女兒46歲,一家人靠著丈夫打零工生活。
二胎開放之後,兩口子一心想要個兒子。結果還真如他們所願,在女兒20歲的時候,他們順利生下了一個男孩子。
但兩年後,兩人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撫養孩子,於是決定讓22歲的女兒撫養,女兒生氣地說到:
「弟弟是你們生的,你們生他的時候沒有經過我同意,現在你們身體不行了,就要我來養他,那你們生的時候就該想到你們的身體不行啊!反正我不養,就算你們告我,我也不養!」
沒想到父母真把她告上了法庭,並且勝訴了,讓網友覺得憤怒。
從法律上來講,姐姐的確有義務撫養弟弟,但這還是讓人不能接受,紛紛指責父母生而不養,陪葬女兒的幸福。
看到這新聞,同樣作為母親的我,也為女孩感到可惜,出生時不能選擇父母,碰到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父母,必然註定受委屈。
這則新聞,同樣告訴我們一個訊息,雖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為何而生,自己是否有能力撫養,二孩關係怎麼處理等等,都是必須要考慮清楚的。
畢竟養孩子不是管他吃喝而已,這幾點必須要考慮清楚。
去年,印度74歲的老太太生了一對雙胞胎,讓網友實在祝福不起來。
老太太結婚50多年一直沒生孩子,當地人民紛紛議論說她「受到了詛咒」。
直到前年,55歲的鄰居通過試管嬰兒生了個孩子,她動了心思,去醫院做了個檢查,沒想到還真符合條件。
一頓操作猛如虎,她真懷上了。
後來剖腹產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兩個寶寶都是1.8公斤。老太太深感欣慰,表示:「再也沒人說我不孕了」「我的人生完整了」。老太太的九旬老母親更是表示,她會幫著帶娃。
但寶寶出生的第二天,82歲的父親因為心臟病住進了重症監護室,產婦因為高齡也一直在重症監護室,所以,兩個孩子遲遲未取名字,交由親戚照顧。
老太太想證明自己的心沒有錯,但這真的值得自己冒生命危險生嗎?
且不說自己的精力不足,孩子的幸福她能保證的了嗎?顯而易見,很難;因為爸媽年紀那麼大,可能連抱都夠嗆。
如果你想生二胎,趕緊趁著年輕生,別等著中年後感覺孤獨,再來要二胎,對小孩不一定好。
網上曾有個統計,養一個孩子的總金額,在62萬到198萬之間,一般家庭花費在70萬左右,育兒成本已經佔我國家庭平均收入近50%。
這還是保守估計,不考慮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也不包括僱月嫂、請保姆、購買學區房,並且孩子從小身體健康,認真讀書,不報考藝術院校。
如果這些都考慮,算下來,養一個孩子,相當於消滅一個百萬富翁吧!
就算再保守估計,養大一個孩子,20萬也要花的;這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到孩子成年前,平均每年花費1萬,對於收入低水平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大開支。
養一個孩子,勒緊褲腰帶也能養出來,還能給他較好的教育條件;而養兩個孩子,降低老大的標準同時,又不能保證老二的物質條件。
有人可能會說,那我們小時候不也這麼過來的嗎?無非是吃的差點,穿的差點,讀得書少點;我只能說,再用以前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只能說你還活在過去。
現在的孩子如果隨他讀不讀,試圖通過教育來降低開支,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既然生了就要好好養,沒說要報補習班,但至少大學也要上的。
不能保證物質條件,不如集中培養一個孩子。
兩個孩子不能相差太大,否則就是對老大的不公平。
試想一下,如果老大二十歲了,老二才幾歲,而你們都已經四十多,等老二成年時,你們已經六十多;會造成這樣的後果:
老二成家買房時,老大要出錢;
你們年老精力不足時,陪伴老二的重擔就交給了老大;
甚至是讓老大擔負撫養的責任。
這種設想一點都不誇張,因為現在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到了中年時才想生二胎。
剛開始覺得兩個孩子感情好,但弊端到了他們都長大,需要用錢時會慢慢顯露出來。當初有多幸福,以後就會有多失望。
就像上文的那則新聞,即使父母不狀告女兒,身為老大的她能不管弟弟嗎?不太能。
如果不管,別人會說,自己良心也過不去;而管了,自己還是個孩子,就已經當起了「媽媽」角色,太不公平。
所以,如果中年夫妻想生二胎,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錢來保證兩個孩子的生活,保證老大不受拖累,這才是生二胎的前提。
吃穿不愁的今天,父母的愛和關注成了孩子最大的爭奪資源。
生二胎到底是為了什麼?我認為是給老大留個能跟他同行一輩子的血脈。
爸媽只能陪孩子半輩子,而只有兄弟姐妹才能陪伴一輩子;更是為了將來有個娘家可以走動。
但不管初衷多好,也請切記要考慮實際條件。
那就是自己是否有精力,是否有經濟條件,是否不讓老大受拖累。
等你考慮好了這幾點,再生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