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2020-12-11 膠東鄉村

明天就是小雪節,是24節氣中重要的一個。今年的小雪節比較應景,全國大範圍內出現了降雪。據資料報導,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初雪非常大,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古黃河流域,從今天開始業陸續迎來降雪。傳統小雪節氣,北國普降瑞雪,農村的農民喜笑顏開,老人們都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就來好好地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

首先,小雪作為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反映的只是是溫度和降水的變化,與是否降雪沒有關係。這個時節,溫度會越來越低,但屬於一個漸進的過程,離著大寒仍有時間間隔;另外,小雪之後,降水會漸增。

雖寒而未大寒,雪花落卻不夠大,正是這時氣候的主要特徵。人們常常根據此時的天氣狀況,與自然天氣做對比,來推測未來的天氣和收成。「小雪降雪,豐收年景」,就是以此得出的農村諺語,意思為:小雪節氣趕上降雪,那麼來年會迎來農業的豐收年。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每個人都知道降雪的原理,需要溫度的降低,未大寒的小雪節氣出現降雪,往往說明今年冬天的溫度很低,我們都知道暖冬的危害性,更多的人喜歡冬天有冬天的模樣,冷冬反而更有益。

小雪時節降了雪,首先,解決了土壤的乾旱問題,對農作物的越冬提供了水分的支持;其次,雪又是莊稼的厚棉被,阻擋了向外散熱,給作物生長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環境。另外,嚴寒凍死了病蟲害,也為明年農業豐收提供了健康的生長環境。

當然,人們對落雪的喜愛,並非因為那滿地的銀白,雪還是營養豐富的莊稼寶呢。每一升的雪花中,含有7.5克的氮化物,每次降雪,相當於給作物免費施了一次肥,是怎樣的好事呢。

用如此方式來預測天氣與收成,是古代農民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包含著樸素的科學道理,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過去,作為箴言一樣存在。但如今隨著氣候的惡化等因素,預測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同時,中國地大物博,大多數的俗語有著顯著地域特徵,往往只適合古黃河流域,對長江以南的江、浙、閩、贛、與兩廣一帶並不適合。

總之,2020年由於疫情和頻繁的自然災害,變得不平凡。如今,時光的車輪將走向嶄新的一年,2021年會是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朋友們,您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

相關焦點

  • 小雪到,老農說「小雪宜雨不宜晴」有道理嗎?雨雪預測什麼年景
    導讀:小雪到,老農說「小雪宜雨不宜晴」有道理嗎?雨雪預測什麼年景?小雪節氣,冬季的排名第二個節氣是與立冬交接的節氣,小雪到,氣溫驟降,雨將凝結成雪花飄落下來。在農村,老農對小雪節氣當天的天氣很有研究並且是一代傳一代,口口相傳,並且對小雪節氣的天氣與來年的豐收做出了總結,總結出來的結果是:小雪節氣宜雨不宜晴。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雖然節氣上的小雪跟天氣變化過程中的小雪意義並不相同,而且事實上一年之中下大雪,小雪的時候也大多是在小雪節氣之後,比如說在黃河中下遊地區,全年下雪量最大的不是小雪和大雪節氣,也不是小寒和大寒節氣,而是在立春左右。但是小雪節氣有其自身的重要意義,因為它預示著天氣越來越冷,降雨量越來越大對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指示意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小雪將至,農諺「小雪若是大晴天,雨雪一直到年邊」,啥意思呢?
    話說回來,從立冬之後,農村的農活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像我們北方地區這個時候麥子已經種完了,在頭年的時候澆水幾次就可以了,可以說農活不是很多,這個時候天氣也不是很冷,那麼在農村裡很多的農民除了忙完自己的活之後,很多人就會聚在一起聊天,像一些年齡大的老人就會聚在一起聊天,但是這些老人基本上在這個時候除了生活以外的話題,那麼多數都是俗語,就比如這句俗語「小雪若是大晴天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是什麼意思?農村大爺:預測收成
    導語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是什麼意思?農村大爺:預測收成在我國的農村中有很多的俗語,都是在古代的時候老一輩的人留下來的,有很多都是經過老祖宗們上千年的經驗累積總結得出的,有很多到現在都還很適用。
  • 農村俗語「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啥意思?小雪是晴天好不好?
    在農村中關於小雪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小雪是晴天好不好呢?小雪見晴天,有雪到年邊是整句俗語中的前兩句,下兩句為小雪下了雪,來年旱三月。整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小雪節氣是晴天的話,那麼要想下雪要一直等到過年前後,如果在小雪這一天下了雪,那麼整個冬天的降雪或降雨會很頻繁,但是在第二年春天卻很容易發生春旱。雖然我們常常把立冬節氣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是氣候學上對進入冬季的標準為平均氣溫降到10度以下,所以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地進入到冬季。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啥意思呢
    在我們的農村,對於天氣的變化尤其的敏感,大自然的發生的變化,在農村的俗語、老話之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所演變成為大眾所熟知的俗語,在農村被廣為的流傳,根據季節、節氣的交換,什麼季節就應該出現什麼樣的天氣變化,但也有會偶爾出現一些例外,這種不正常的天氣變化,也被村民認為對於整個年景有直接的影響
  • 小雪節氣遇到太陽,則女孩無法出嫁、男孩無法娶妻,真的如此嗎?
    說來也巧,站在壩子曬太陽的時候,正好翻看到了「小雪太陽照,女孩流淚男孩跳」這句農村俗語,可想來想去也沒想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就去請教了村裡的老人,老人告訴我,這句農村俗語來自於一個民間傳說,它的意思是這樣的:相傳還是在女媧造人的年代,
  • 農村俗語「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農說「二月遇見九,五穀好豐收」啥意思?二月有「九」嗎?最近幾天天氣非常好,農村裡老人們都坐在家門口,曬著冬日的暖陽,老人們還不時的把帽子摘下來撓一下頭部,還有的老人能坐著能睡著,這樣的好天氣真是冬日曬太陽。
  • 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
    導讀: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是「七人養雞,九屠共豬」,啥意思呢?隨著臘月的臨近,今年的庚子年已經進入了尾聲,農村老話叫做進入臘月就是年。一到臘月過年的氣氛就開始濃鬱了起來,那些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逐漸地開始踏上返鄉的歸途。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打雷大都出現在二月以後,有的老人認為是驚蟄之後,才會出現雷聲,而在正月期間是不會出現打雷的。根據天氣變化特徵,在很多農村認為正月打雷是是一種反常的現象,有的還會聯想到當年的年景,認為這樣的反常天氣,會對農業產生不良的影響,也被叫做: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意思是打雷很早的情況下,對於畜牧類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養牛很難養成,只好將牛給賣掉,牛欄也成了空空蕩蕩,而且在一些地方還被稱之為:正月打雷,遍地是賊,這又是啥說法呢?打雷跟賊有啥關係呢?
  • 大雪臨近,俗語「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蟲害一掃空」,啥意思呢?
    導讀:大雪臨近,俗語「大雪半融加一冰,明年蟲害一掃空」,啥意思呢?隨著季節的更迭,節氣的腳步也一刻也沒有停歇,還有三天時間,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大雪」節氣,也就是在農曆的十月二十三的0時10分,大雪節氣將會如期的到來,大雪過後,天氣將會愈發的寒冷,降雪的幅度也開始從前一段的零星小雪,開始向鵝毛大雪轉變。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節氣之後的氣溫變低是最為明顯的。北方地區也將迎來天寒地凍的寒冷冬季。
  • 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頭九二九下了雪,頭伏二伏雨不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封建迷信的,有的卻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在看到俗語的時候要懂得區分,但是現在不管怎麼樣,這些俗語距離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遙遠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以前有沒有聽過。
  • 農村老人說的「百年難逢歲交春」是什麼意思?真的要百年嗎?
    在農村,提起過年一般指的正月初一(大年三十稱為除夕),按照陰曆來說,是新年的第一天,而立春節氣,是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如果過年和立春在同一天,寓意著什麼呢?有句俗語說「百年難逢歲交春」,「歲交春」說的就是過年和立春相交的情況,表達的意思說明這種情況很少見,百年才能相逢一次,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長,大家查看日曆可以發現,1992年立春和大年初一是在同一天的,而下一次二者在同一天的時期在2038年。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今年小雪天下雪了嗎?
    比如說種地,也需要知道這個道理: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人才」。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下,同樣依靠種田的農民,有的人就可能成為種糧大戶,而有的人可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差別就在於成功者掌握了種田的經驗,而失敗者始終沒有掌握相關經驗,並由此導致雙方的勞作成績出現差距。其中,上文提到的俗語,就屬於此類經驗。
  • 農村灶馬頭說年景,2021年是「二龍治水,六人分餅」,啥意思呢?
    導讀:灶馬頭說年景,2021年是「二龍治水,六人分餅」,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隨著冬天的到來,年關也越來越近。過去的農村一到冬天,大集上是格外的熱鬧,冬天也是農村一年之中最為閒暇的季節。農田裡面也沒有了什麼農活,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也終於利用這段閒暇的時間,把家裡家外收拾一下,去大集上購買一些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要到了祭灶王的時刻。這也是傳統的習俗,在一些地區祭灶王的時候,都會買一些麥芽糖。購買麥芽糖祭灶王爺,其實也是有說法的,灶王爺作為一家之主,這一天要上天匯報全年的工作總結。
  • 農村老人常說的「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說的話,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是農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具有一定的勸誡和指導意義的話,就像這句話,人窮莫看娘家門,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呢?農村還有一句話,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想要收回來非常的困難,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姑娘嫁出去以後,不要一天返回娘家,特別是嫁出去的姑娘,家庭很困難的時候,更不要回娘家。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四馬駝谷」?明年年景如何?
    聽農村的老人說,2021年是「二龍治水,四馬駝谷」,這是什麼意思呢?明年的年景又會如何呢?「二龍治水、四馬駝谷」這個說法,來自於天幹地支紀日法。天幹地支紀日法是最古老的一種紀日方法,是農曆的一部分。天幹地支紀日法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合稱,用天幹和地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時間。
  • 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故事和文化,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大家都知道,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總結了很多道理。現在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古代農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