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小雪節,是24節氣中重要的一個。今年的小雪節比較應景,全國大範圍內出現了降雪。據資料報導,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初雪非常大,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古黃河流域,從今天開始業陸續迎來降雪。傳統小雪節氣,北國普降瑞雪,農村的農民喜笑顏開,老人們都說「小雪降雪,豐收年景」,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就來好好地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
首先,小雪作為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反映的只是是溫度和降水的變化,與是否降雪沒有關係。這個時節,溫度會越來越低,但屬於一個漸進的過程,離著大寒仍有時間間隔;另外,小雪之後,降水會漸增。
雖寒而未大寒,雪花落卻不夠大,正是這時氣候的主要特徵。人們常常根據此時的天氣狀況,與自然天氣做對比,來推測未來的天氣和收成。「小雪降雪,豐收年景」,就是以此得出的農村諺語,意思為:小雪節氣趕上降雪,那麼來年會迎來農業的豐收年。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每個人都知道降雪的原理,需要溫度的降低,未大寒的小雪節氣出現降雪,往往說明今年冬天的溫度很低,我們都知道暖冬的危害性,更多的人喜歡冬天有冬天的模樣,冷冬反而更有益。
小雪時節降了雪,首先,解決了土壤的乾旱問題,對農作物的越冬提供了水分的支持;其次,雪又是莊稼的厚棉被,阻擋了向外散熱,給作物生長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環境。另外,嚴寒凍死了病蟲害,也為明年農業豐收提供了健康的生長環境。
當然,人們對落雪的喜愛,並非因為那滿地的銀白,雪還是營養豐富的莊稼寶呢。每一升的雪花中,含有7.5克的氮化物,每次降雪,相當於給作物免費施了一次肥,是怎樣的好事呢。
用如此方式來預測天氣與收成,是古代農民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包含著樸素的科學道理,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過去,作為箴言一樣存在。但如今隨著氣候的惡化等因素,預測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同時,中國地大物博,大多數的俗語有著顯著地域特徵,往往只適合古黃河流域,對長江以南的江、浙、閩、贛、與兩廣一帶並不適合。
總之,2020年由於疫情和頻繁的自然災害,變得不平凡。如今,時光的車輪將走向嶄新的一年,2021年會是風調雨順的豐收年。朋友們,您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