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什麼是痱子?
痱子,中醫稱痱毒,常由於人體處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中,大量出汗導致皮膚毛孔堵塞,造成排汗不暢而形成丘疹、水皰或膿皰。多發於皮膚有褶皺,易出汗部位。通常分為白痱、紅痱、膿痱、深痱等類型。
02如何預防?
1)保證出汗順暢,若皮膚黏膩,出汗不暢,體內溼、熱毒無法通過汗液排出,易導致痱子爆發;
2)應衣著寬鬆、透氣,每日及時更換,每日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乾爽。
3)適應當降溫防暑,過於悶熱時,應採取相應的降溫措施,經常保持室內通風、涼爽。
03針對病因,對症治療
1)防風與金銀花
用法:藥汁擦洗,次數不限。
適用於紅痱、膿痱。另外,外擦用於蚊蟲叮咬後的紅腫瘙癢也有很好的效果。
2)藿香正氣水
用法:倒入洗澡水中,擦洗患處即可。
適用於舌苔白膩的水泡型白痱者,若用於紅痱,建議同時加蒲公英或金銀花水同洗,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
3)金銀花露
用法:直接常溫當水服用即可。
適用於痱子色紅而有灼熱、瘙癢者。
04溼疹的常見類型及表現
1)急性溼疹:起病快,常對稱,亦可發於全身,瘙癢嚴重,有滲出,皮損輕者微癢,重者劇烈瘙癢呈間隙性或陣發性發作。常在夜間加重,影響睡眠。
2)慢性溼疹:病程較長,數月至數年不等。患處皮膚增厚,表面粗糙,觸之較硬,常見抓痕、糜爛、流水等表現。瘙癢感劇烈,尤其以夜間、情緒緊張、進食辛辣食物後更為明顯。
05中醫如何診斷?
中醫認為,溼疹因風、溼、熱阻於皮膚所致,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或嗜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溼熱內生,又外感風溼熱毒而導致發病。
06中醫如何治療?
1)內治
急性發作期:以外散為主。可酌情選用銀翹散等緩解不適症狀。
慢性緩解期:以調理為主。
2)外治
急性溼疹:應根據相應辯證,選用適當中藥材煎湯外洗或溼敷來緩解。
慢性溼疹:若僅有皮膚乾燥,則可選用無刺激性潤膚保溼劑外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