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一次,我們都要感謝這些中國醫生!
3月4日,一場特殊的國新辦發布會,就在北京和武漢同步舉行。
主角:四名在武漢一線救治的中國醫生。
面對在北京演播廳裡記者們的提問,國新辦發言人襲豔春和四位中國醫生,都用英文侃侃而談。
如果多說兩點,你肯定會覺得,這更非同一般。
第一點,這是一次跨越長江、黃河的發布會。
原因很簡單,中國最頂尖的醫生,現在都在武漢;但因為條件限制,很多外國記者去不了武漢。
怎麼溝通?
5G視頻記者會。
因此,這是一次跨越千裡的發布會。用一位朋友的話說,從北京到武漢,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布廳了,跨越了黃河、長江。
第二點,這是國新辦史上第一次全英文發布會。
全英文!
外國記者使用英文很正常,但襲豔春和中國醫生也都用英文,這非常非常罕見。
這還真不是噱頭。
一方面,我估計,因為醫學詞彙很專業,一般翻譯怕翻得不到位,醫生自己說更準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以這種形式,向世界展現中國醫生的風採和成就。
所以,別忘了,國新辦史上第一次全英文發布會,是一群在武漢的中國醫生創造的。
他們既能穿著防護服在武漢一線衝鋒陷陣,也不憷用英文和世界進行直接溝通。
一句話,這是在一個非常時期,一群非常人物,在一個非常之地,舉行的一次非常特殊的發布會。
這些醫生,應該要寫入中國的新聞史的。
(二)
大年三十開始,火速向湖北集結,4萬多中國醫護人員夜以繼日,很多人一幹就是一個多月。
我們前期確實有很多不足,需要深刻反思。但一旦認識到嚴重性後,這樣的大規模集結,這樣全國一盤棋調動,幾個國家能做到?
中國醫護人員的水平和成果,世界也為之驚嘆。以至於WHO都說,現在世界最擔心,已經不是中國的疫情,而是中國以外。
因為數據很簡單,當然也很殘酷,現在,中國以外每天新增的確診人數,已大大超過中國的新增,多的時候,相差了約有10倍。
中國上半場,世界下半場。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這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政府的決策,民眾的配合,但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中國醫護人員的水平和努力。沒有這麼多逆行勇士的捨生忘死,我們無法想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會是怎樣的結果。
他們的探索,他們的經驗,顯然,對其他國家都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所以,在這次特殊的記者會上,很多記者都圍繞著這個問題打轉。
比如,就有記者問:從中國近兩個月的抗疫過程中,你們可以總結哪些重要的經驗?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直截了當回答:兩點非常重要。
一是要動員一切力量應對,不僅是醫生、護士,還有社會工作者等都要參與進來;二是科學防治,比如將輕症患者,集中到方艙醫院隔離診治,目前來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不是一個人在奮戰。
我們說中國醫生有高人,背後是有一個高效的決策和協調體系,還有萬眾一心的全民配合。
當然,醫生們確實有兩把刷子,也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比如,武漢原來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
一床難求!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在網絡上求救,讓我們看得特別的揪心。
武漢之所以病亡率高,按照一些專家的分析,就是因為缺少床位,病人沒有及時救治,結果輕症拖成了重症。
反正剛開始很多天,武漢一直沒找到有效方法。
最終,有高人指點,決策者拍板,各方齊努力,建方艙醫院。
趕緊把體育場、會議中心等改一改,搭個床位,不就上萬個床位了嗎?重症不在這,輕症可以收過來啊,這樣,既避免了疫情擴散,還有助於集中治療。
一將無能,真是累死三軍。但思路一變,情況確實就大變。
我總認為,如果要評選這次武漢保衛戰的最大創新,那非方艙醫院莫屬,沒有之一。
醫生裡面有高人啊。
這一次,很多醫生這次讓我們肅然起敬,不僅僅因為業務,還有著非凡的人格魅力。
比如,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又奮戰在第一線。記得還是春節前,他就呼籲民眾:沒有特殊的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但人們發現,1月18日傍晚,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就坐在高鐵餐桌上,滿臉倦容。
是他,第一次對外披露了有武漢醫生受到感染,病毒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跡象。隨後,才有了後來一系列的重大非常舉措。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當時再猶豫、再遲疑,後果會是什麼?
這些醫生有擔當啊!
還有,已經是網紅級人物的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一句「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不要欺負老實人」,登時刷屏了朋友圈。
人們重新認識了張文宏,重新認識了中國醫生,不僅僅因為他們的專業,還因為他這樣獨立而親近的人格。看看張文宏的這些「名言」,我們就可以感受一下:
1.歲月這麼靜好,就一定有人在負重前行。誰在負重前行?就是我這樣的人。
2.我跟你講你一定是聽不懂的,因為你讀的書我讀的書不一樣。
3.一般女孩得了流感,被傳染的基本都是媽媽,而丈夫很少,所以那一刻,我對愛情產生了懷疑。
4.流感肺炎的死亡率是9%,SARS的死亡率只有10%,那你為什麼對流感就不怕,對SARS就那麼怕呢?因為SARS你一無所知。
5.防火防盜防同事!
6.你在家裡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覺得很悶,病毒也給你悶死啦。
有意思吧,這就是中國醫生。
(三)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多次引用這句話:
我們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歷史掩不住他們的光耀,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
這些奮戰在武漢第一線的醫生,那些倒在了第一線的醫生,就是這樣的民族脊梁。
1,他們有真才華,拿得起手術刀,也可以和世界直接溝通。
2,他們有真擔當,第一時間逆行在第一線,會創新,有辦法。
3,他們還有高情商,真誠,善良,敢講真話,大家也願意聽。
因為個性有差異,因為很多人還忙碌在第一線,他們不會都成為張文宏,但他們都有各自的風採,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更關鍵的,有各自的真實本領。
我總覺得,3月4日的這次全英文記者會,就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國醫生的風採,也向世界展示中國醫生的才能,展現中國與世界合作抗疫的決心。
確實有真智慧,真功夫。
比如,這次會上,有來自印度、日本和英國的記者,繼續追問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對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有什麼樣的好建議?
北京協和醫院ICU主任杜斌用一個關鍵詞來回答:計劃。
如何對疑似病例進行隔離?如何追蹤密切接觸者?如何培訓醫護人員做好救治準備?如何幫助醫護人員保護自己?這些都需要制定好完整周密的計劃。「儘管工作很繁重,但是對戰『疫』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喬傑院士則分享了一個小經驗:如果救治環境不具備負壓房間這樣的防疫條件,可以採用大功率排氣扇的方式替代。
這都是經驗之談,都生命相關啊。
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它首先襲擊中國,中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教訓,也有經驗。中國醫護人員也付出了重大代價,不少人甚至犧牲了生命。他們的哀傷,是我們共同的哀傷。他們的經驗,是中國的經驗,也是世界的經驗。
所以,國新辦有史以來第一次全英文發布會,中國的一線頂級醫生,就成了主角,他們的觀點,也受到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在發布會最後,當過外交官的襲豔春也很感慨,她說:
我們將堅持不懈地鞏固目前的成果,我們相信我們能夠並將贏得這場鬥爭,冠狀病毒正成為全球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將繼續與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在共同應對全球流行病的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啊!
寫到這兒,我不由要多感慨幾句。
在中國古代,醫生就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不為良相,就為良醫,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等等,都是對醫生的高度評價。
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讓我們痛心的是,醫患關係成了社會的一個痛點,甚至還發生了向醫生揮刀的悲劇。疫情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醫生的才能和擔當,應該也看到了破解的方向和希望。
看到方艙醫院裡和諧的醫患關係,王辰院士就說:「有醫生感慨,感覺二十年前那樣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這麼多這樣好的醫生,我們的醫患關係,有什麼理由不好起來呢?
在這次發布會上,還有一個讓人感動的細節: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曹彬,引用了詩經中的那句名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他有點激動地說:
我在武漢已經工作了兩個月了,我們告別家庭,我們夜以繼日工作,但我們感到光榮,因為我們能夠提供幫助,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苦難,但像以往一樣,我們肯定能戰勝新冠肺炎……我要向每一位正在作出奉獻的醫生護士致敬,尤其向那些失去生命的人致敬……
透過螢屏,我都能看到他眼睛裡的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