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主城區之一的渝北區,現在還有11個鎮,其中就有一個鎮以植物命名,它就是茨竹鎮。這個鎮有什麼特點呢?今天就來簡單了解一下。
茨竹鎮的名字由來。根據史料記載,在清代中期,這裡長有很多刺竹,建場的時候就取名「刺竹場」。後來演變成了茨竹場,茨竹鎮因此而得名。
如今的茨竹鎮,是由多個鄉鎮先後合併而來,比如1993年合併了寨坪、兩岔河兩個鄉;2007年又合併了華鎣山鎮。而原來的華鎣山鎮(中河),也合併了同仁、華秦等鄉。由此看來,現在的茨竹鎮由原來的約6個鄉合併而來。
為何這些鄉都會合併到茨竹鎮呢?這是因為茨竹鎮規模相對較大,在上世紀公社化時期,茨竹曾是「茨竹區公所」的駐地,下轄8個鄉,是區域性的中心。
茨竹鎮區位獨特,是渝北區最北的鎮,有「重慶北大門」之稱。該鎮地處重慶、四川兩省市交界地帶,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接壤,同時還毗鄰市內的北碚區與合川區。
交通方面,有國道穿鎮而過。茨竹鎮緊挨鄰水縣的川渝合作工業示範區,建設中的渝鄰快速路經過茨竹鎮。交通和區位,讓茨竹鎮的發展有多種可能性。
茨竹鎮的集鎮規模並不大,不含華鎣山場,茨竹場建成區面積只有約0.5平方公裡,即便放在郊區縣,也是只一個普通的集鎮。
遠離城區的茨竹鎮,毗鄰華鎣山系,生態優良,境內有放牛坪景區,該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2%,坐擁南天門原始森林公園和重慶市最大的萬畝梨子基地。
景區有犀牛閣、望牛亭、極頂覽勝、松竹幽谷、北鬥七星池、叢林木屋、知青文化、金色莊園等特色景點。雪白的梨海、爛漫的櫻花、碧綠的泉池、雋秀的翠竹、挺拔的柳杉,信步神遊其間,讓人流連忘返。
對於茨竹鎮,你有什麼印象?(圖源網絡,文中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