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筆記很重要,因為涉及很多知識點。適當的時候需要積累一下錯題」面對採訪,周麗雪平靜地說道。在高中三年,周麗雪一共有6本數學筆記本,正面記筆記,背面記錯題。合理複習筆記和錯題,是她高考致勝秘訣。其他狀元也一樣。文科狀元禹奇鋒在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經驗時,首推了他的錯題本。學習錯誤的「錯題本」不僅時刻地提醒他,不要再犯這些錯誤,而且還讓他舉一反三地思考了許多相類似的問題。
有家長可能會問了,我的孩子也有錯題本,有時為了做一個漂亮的錯題本,會花好長時間,但為什麼「百無一用」?
今天就讓我們看清問題根源,並解決它。
養成 「錯題本」正確使用習慣
如果沒有正確的錯題本使用習慣,孩子缺乏動力,錯題溫習到一半便覺得到位了,或者漂亮的錯題本裡,大量繁雜的內容,讓孩子對錯題的複習「望而卻步」。
「想起看一看,看完即丟」,是複習習慣不到位的標誌行為。
孩子首先應該認識到,有了錯題本並不意味著複習的時間減少了,正相反,錯題本雖節約了複習內容搜尋的時間,但需要孩子花更多時間去完成
1、 易錯題再練,錯誤原因梳理,理清概念
2、 重難題方法重溫,掌握遺漏解題思路,舊題新解
3、 針對薄弱複習,彌補知識漏洞,強化訓練
當「認識」正確了,剩下就是把行為變成習慣,長久持續下去。
根據倫敦大學心理學研究,養成一個習慣至少需要2個月,因此,父母的監督非常重要,一定防止幹擾孩子的各種因素,為習慣養成「保駕護航」。
除了正確的使用習慣,為了防止錯題本流於形式,建議孩子在滿足「最小必要」的前提下,製作包含以下四個要素的錯題本:
結構清晰正誤對比錯誤原因分析經驗總結
這樣,孩子才能把錯題本的「潛能」發揮出來,為考試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