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篇如何制定英語學習計劃,並獲得超高行動力?(上)之後,我們今天來探討如何制定目標和實施計劃即「怎麼樣」。
01SMART法則
目標制定符合SMART法則才能幫助你實現目標。
Specific (具體的):你想學好英語?定義一下什麼叫「好」,和外國人流利溝通?讀懂一本書蟲?出國旅遊無憂?中英雙語互譯?
Measurable(可衡量的) :如每天記憶100個單詞,背誦一篇課文,記憶10個句子
Attainable(可以達到的):制定的目標要量力而行,你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資源,不能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有人問我:「我是英文小白,想在三個月內實現口語流利,雲舒老師你覺得我可以嗎?」我回答:「你可以每天記憶至少50個單詞,英語練習3小時以上嗎?如果你可以保證這樣專注的學習,也是可能的。」對方說:「平時很忙,沒有那麼時間。」「那麼你就量力而行,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慢慢來。」我回答。
人都是懼怕痛苦和失敗的,如果你的潛意識裡意識到自己可能會失敗,你是不會盡力去完成目標的。
Result-based(結果導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結果,而不是為了行動。很多人習慣把行動(action)和結果(result)混淆起來。例如,為了達到英語流利目標,行動開始學英語,而結果是三個月記憶3000個詞彙和外國人流利對話。(結果才是真正的目標,開始學英語不是目標)
Time-based(有實效性的)如果你說我要學英語,不去制定一個截止日期,一輩子都學不好英語。不以截止時間為原則的目標都是耍流氓。
圖片來自網絡
我初中學英文,老師從來不教口語,我只會考試。
高中考大學,我發揮失常考砸了。天不隨人願,隨便填的學校也沒錄取我,只能填徵集志願。當時,那個大學只剩兩個專業(英語和漢語),想著學個英文還能養活自己,就讀英文專業吧。
大學第一天,老師用全英文給我們上課,我蒙了,一句聽不懂。老師讓我說英文,我很流利地說了我們的地方英語,大學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聽力考了58分。想著,這樣沒法生存,於是開始制定計劃學習英文。
如果我要在半年內實現流利,口語練習必須達到700小時:
課堂:每周4次外教課和口語課(8小時),6個月共計192小時;
課外:每天自己需要練習3小時,6個月共計540小時,大一課程不算少,我只有早上有時間(5點-8點);
方法盤點:不愛唱歌也不愛看電影不愛看劇,對演講還有興趣,可以考慮名人演講,鎖定希拉蕊。
於是計劃就出來了:抓住課程上每一次口語和外教的練習機會+課外每天3小時練習希拉蕊演講。就這樣半年以後外教看到我就想逃(因為我看到他就拉他聊天),我也因為每天早上在小樹林練習演講而被室友所知。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終於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了。大一第二學期期末,我聽力考了95分。
圖片來自花瓣網
02POA行動力
目標制定以後,你還需要強大的行動力才能去執行目標,這裡我們可以選用POA:
圖片來自網絡
- 夥伴(P)
- 方法/手段(A)
-目標(O)
如果我想有更強的行動力,我需要更多的夥伴(P),更多的(向著目標的)方法/手段(A),和更聚焦和統一的目標(O)。
3個月前,我基本是法語小白。後來,我找到了一個法國室友,心想咱們用英文交流,總是隔著一層紗,於是想撿起法語,實現基本生活溝通,於是制定法語學習計劃:
1)聚焦目標:當前只學法語,其他都不管了;
2)加入學習社團,當眾宣布:3個月實現法語基本溝通,否則罰款紅包100,完成證據為和室友聊天錄音;
3)分為三個階段:詞彙+基本對話+練習(一個月的時間全部攻克詞彙,1個月專門選擇話題對話+最後一個月應用),每天2小時(整段時間:早上)
4)風險防範:如果不想學了,可以一周休息一天。最低標準:每天讀一句法語,於是我每天都在群裡發(現在已經堅持70天了)。
5)通過目標聚焦,夥伴和各種方法,執行力提升,現在可以和室友進行簡單溝通了。
圖片來自花瓣網
03總結
除了以上這些,你還需要對目標計劃行動進行定期回顧總結和復盤,不斷進行調整。這兩篇文章我們講了:
有什麼?學習英語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資源有哪些,看看身邊有沒有學習英語的大牛,如果有,千萬不要傻傻地自己買單詞書回來背誦。學習大牛的學習經驗,比你自己一個人摸索,效率來得高很多。
憑什麼?你憑什麼給自己制定英語學習目標呢?你的詞彙、口語、聽力如何呢?先給自己做一下測評。
怎麼樣?首先,計劃的制定需要符合SMART原則。其次,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POA行動力幫助你聚焦目標,找到夥伴,學得更好。其三,把計劃融入到每天的行動中,定期回顧總結複習。
你還等什麼?It’s now or never, never tomorrow, and never next second! (現在就付諸行動,永遠不要等到明天,永遠不要等到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