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星空科普繪本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1-02-08 知音動漫

《劉興詩爺爺講星空》這部書是童心坊做的最艱難的一套書,從最初的選題敲定到最後成書,經歷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這套書用編輯的話來說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內容太好了,從各個角度來說都很契合當下少年兒童的閱讀,知識點豐富且多元、跨學科,趣味性強且具有實際操作性,從看到選題的時候就立刻決定:一定要做!「恨」是因為這套書耗費了實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精細打磨,一次次推翻重來、增添刪改讓人叫苦不迭。而編輯的雄心壯志是做出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星空科普繪本。

怎樣才算是適合中國孩子?我們主要從易讀性、互動性和中國特色的體現三個大方向去考量,容納了觀星指南、科普知識、趣味繪畫、手工實驗、中西觀星的異同等等,多維度全方位地從孩子的角度思考,用心打造出了這一套《劉興詩爺爺講星空》。

 


本套書的作者劉興詩已經是非常有名的科普作家了,此前出版過幾百本書,作品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入選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向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出版物」、全國「農家書屋」推薦書目等,深受讀者喜愛。

劉興詩先生寫這套書的初衷是想做講述古代觀星文化的繪本,中國東方的二十八星宿和西方88星座的劃分,星座的神話傳說是他想重點落筆的內容。但編輯認為需要加入更多的科普乾貨,比如星座有哪些星星,連起來是什麼形狀的?星雲、星系、星團又是什麼?編輯給劉老師和合作的工作室展示了部編推薦、中小學課文、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中關於宇宙和星空的文章,達22篇之多。這說明當下的孩子是需要了解宇宙和星空的科普知識的,星空的知識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和冷門的。

劉老師最終同意,增加一些天文學基礎知識的內容,讓這套書集天文、地理、人文於一體。

他把全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份,每個月選取當月觀星視角裡,最容易捕捉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星座。比如2月是獵戶座,5月是大熊座。從夜晚觀星的角度引入,介紹每個星座的基礎知識,帶領讀者去星座探秘,再講述古人如何觀星,星座名的由來,星座與節氣的關聯,中國古代詩詞與神話裡的星座等等,把西方星座與東方星宿結合起來。

劉老師的文字是富有詩意的,這種詩意讓這套書顯得浪漫無比,但用過於詩意的文字來寫科普會不會顯得不那麼嚴肅?讀者是不是也需要一些精準、直觀的數字來輔助閱讀呢?

後來我們定下了不同風格,將內容做區分:星座引入頁浪漫神秘,富有文學色彩;星座大探秘頁科普感強,有許多古代的星座和星座神話則偏向人文。這幾種風格相輔相成,共同打造出這套書。

    

 



文稿基本完成了,卻在繪畫風格上犯了難。雖然一開始便定了用水彩的風格為星空作畫,但劉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如何表現出來?如何兼顧畫的美感與科普感?一張星空引入頁的風格經歷了反反覆覆的修改後,我們決定採用幽藍色調的夜空來開篇,靜謐的夜晚,列車行駛在曠野上,夜空中出現了擬人化星座和星星們,是不是有一種想化身為景中人去追尋星座的衝動呢?

引入頁確定了,但後面繪畫的推進仍然困難重重。原因無他,劉老師的內容上既有星座大探秘這樣科學性非常強的對頁,需要把星星的顏色、位置、星座的形狀,星雲星系等全部用水彩表現出來,既要美,又要準。

而後面的古代的星座和星座神話的部分,則人文氣息濃厚,既有中國古代的星宿,又有西方星座的來源,還有詩詞、節氣等中國元素。

這兩種有巨大反差的內容如何在繪畫風格上統一起來?神話、歷史、節氣、天文各用怎樣的畫法合適?大圖小圖的搭配真的和諧嗎?繪者又嘗試了許多種方式,經歷反覆修改之後,才有了現在的風格。

 


在繪畫過程中,編輯翻閱各種資料,將知識化繁為簡,力求準確又符合小朋友的審美。令人印象尤為深刻的一點是,星座探秘部分,每一個星球是什麼顏色,每一團星雲是什麼形狀,編輯都去找到了相關的天文圖片,一一核實。

 

(分別為:初版馬頭星雲圖、終版馬頭星雲圖、馬頭星雲天文圖片)

 

繪畫過程也是編輯與繪者的磨合,繪者儘可能地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交出了令人驚喜的答卷。比如在講述星星為什麼有不同的顏色,流星雨是怎麼來的等科普性強的知識時,繪者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來畫,恆星溫度太高所以在旁邊加一個風扇,彗星背著「書包」(實際是冰凍的巖石)趕往太陽系,這些細節的加入讓星星們活了,它們有動作、有表情,能夠讓小朋友更有代入感地去閱讀,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

 


創作星座神話時,我們也思考著,怎樣讓版面更具有可讀性?流傳了幾千年的星座神話,有著生命最初的情感,愛、原諒、寬容……繪者嘗試了片段式的繪圖後,最後決定用一幅畫講完一整個故事,而不是摘取片段去描繪,讓故事更具有整體性,沒有被割裂的感覺,同時也能讓讀者有一種看電影似的沉浸式體驗。

    

 



經歷了三審三校後,我們將書拿給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教授、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主任卞毓麟老師,請他給本書做推薦。卞毓麟老師本著對讀者負責的精神,瀏覽了全書,給我們提了很多的修改意見,小到一句話表述怎樣修改更加準確,大到天文學一些名詞的審訂等。我們深深為老先生對科學的認真嚴謹而感動。

我們將卞毓麟老師指出的地方修改完善後,又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國際宇航大會搜索地外文明計劃常設委員會中國唯一會員張同傑老師,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文系孔令傑女士為我們做審訂。

重新經歷了審校修改後,我們終於拿到了第一次成書。卞毓麟老師和張同傑老師都為我們這套書做了推薦,這是對我們內容的認可,也讓我們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

 

(專家的反饋電子稿)

 



回頭再讀我們的成書,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為了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作為編輯和讀者的直覺,我們決定推遲下廠時間,給書「加點料」。

 

第一次打磨,領導讀了後,建議我們增加一些書的拓展內容和趣味實驗,這個靈感來自於她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她女兒學校的課裡經常有一些自己動手做的科學小實驗。這個想法給了我們很大幫助,我們給每個星座配了一個月的「星星小知識」,給讀者講星星的年齡,北極星會不會變,講中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等等,還給每本書增加了一個趣味實驗,教讀者做指南針,做「太陽系」。這部分內容很大程度上充實了我們的書,書從講星空的平面一下子變得立體起來,多了很多發散的點。

 


我們還向繪者要求每個月加一個小扉,但小扉具體畫什麼並沒有做過多的指定。繪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結合內容和星座故事,讓小扉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結合了趣味想像的故事。比如牧夫座的小扉中,地球上的小朋友野餐扔的香蕉皮讓天上的牧夫滑倒了;仙女座的小扉中,地球上的小朋友吹泡泡,飄到天上的仙女身邊。這種地上的人與天上星座的互動,能帶給讀者更多代入感的設計。

 


回頭再讀,科普知識豐富了,趣味性也有了,但我們拿給同事讀了以後,同事說:「我沒做你們這套書,我只是一個不懂星星和星空的天文小白,我究竟應該怎樣去觀星呢?我又該怎麼給我的孩子講星空呢?」

我們有些沉默了,因為我們發現這個問題當前版本的書還回答不了。所謂「當局者迷」,我們在做書的過程中過於注重知識,沒有考慮到應該怎樣引領讀者了解天文的基礎知識。

為了夠直觀、夠實用、夠接地氣,我們又對這套書進行了第二次打磨。我們特意在書中增加了每個星座的形狀圖,獵戶座腰帶到底是哪幾顆星星,北鬥七星究竟是大熊座裡哪幾顆?為了這個星座形狀圖,我們翻閱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國內外的專業網站,最終一顆顆星去核對,把圖做出來了。當然也交由專家審訂了。

除此之外,我們還特意做了「觀星小指南」,讓讀者能夠知道這個月觀星觀什麼,星座裡有哪些天文現象。

 


既然要做實用的觀星書,那就做到底吧!贈品也讓人瘋狂,一開始編輯們想法很多,有的想做模擬星星運動的立體封面,有的想做12個月的書籤明信片,但這些都不能應用到實際觀星中去。最終我們選定了閱讀指導手冊,全天88星座圖和旋轉星盤作為贈品,因為星圖是認識星星最好的工具,在全天88星圖裡可以看到每個星座的形狀和位置,結合旋轉星盤,又可以模擬一年裡的星星運動。閱讀指導手冊裡則詳細告訴讀者應該怎樣來讀這套書,一些天文學名詞的含義等。定下贈品,懸在我們心頭的一塊大石總算落下了。

 


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加快速地了解天文學基礎知識,我們還設計了「星空小課程」視頻欄目,做了8期視頻,手把手教讀者使用星圖,讓讀者了解銀河系、太陽系的知識。

至此,內容上,有觀星指南,還有露營觀星地點的選擇等引導,西方星座與東方星宿的對比。圖畫上,星座形狀圖、全天88星圖、旋轉星圖、8期「星空小課堂」、閱讀指導手冊五樣「法寶」,我們有信心,能夠教孩子認識清楚天上的星星了。



   封面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畫手和設計師的創意,除了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致差異,還要四本封面合在一起是一張完整的圖。畫手最終選擇用星空和地球的對比來構圖,將地球劃分為四個季節,圖上的小孩子有的在摘星,有的在用望遠鏡觀星,這種互動也是我們做這套書的初衷——希望讀者能真正走近星空,了解星空。

 



最後的成書相比第一版,可以說是兩套書了。知識點、邏輯結構,甚至排版,一次次地推翻重來。算下來,美編動版和改紅的次數已經超過十次,每次改動,都要重新經歷一遍審校過程。打磨的過程相當於把書的靈魂剔出來重鑄了一遍,刪去了一些冗餘的知識,讓書的內容更加精華和濃縮。

做書的人用一顆匠心,精心雕琢,在每個細節上花心思,最終這套適合中國孩子看的《劉興詩爺爺講星空》歷經一年才面市。

8月,《劉興詩爺爺講星空》將在博庫平臺線上獨家首發,這是一套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的星空入門書,也是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星空大全。

相關焦點

  • 一套美得讓人窒息的藝術科普繪本
    今天,想要推薦一套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美的繪本。嗯,我連用了三個「非常」來表達我看到這套繪本的驚豔的感覺。毫不誇張地說,這套繪本是我看過的最美的一套了。它的名字叫做《法國絢麗科普繪本》,名字及其普通,也不知道出版社為什麼不再多花點心思想一個好名字出來。用「絢麗」來形容這套繪本,克製得都有些過分了。
  • 科普繪本怎麼選?我為大家寫了個書單
    怎麼選書?其實選多了自然也就有經驗了;沒經驗之前不如參考一下別人靠譜的書單(比如喵媽的,哈哈~)。今天推薦一些我覺得很不錯的科普繪本,有的還蠻特別的。|《口袋科學》適合2-6歲奔馳車是怎麼生產出來的?顏色和感官是怎樣形成的?
  • 繪本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科普繪本
    當孩子看見天空,然後通過閱讀了解了天空;當孩子讀過了春夏秋冬,便更能理解季節更替;當孩子感受過自然,然後通過科普繪本逐漸進入自然科學的殿堂……科普繪本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就像是開啟科學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將複雜抽象的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形式,孩子和科學的距離大大拉近,了解了世界奇妙的另一面,是滿足孩子好奇心、探索精神求知慾的好幫手~
  • 扎克伯格給孩子讀科普繪本,那些「高冷」的繪本該怎麼讀?
    但是,許多父母在給孩子講這些不是故事的故事時,常常遇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講起,或者不能確定怎麼講,對孩子來說更適合。2015年波蘭版的《水下·地下》上市了,蒲公英童書館同年引入中國。兩位年輕而極富才華的波蘭作者曾創作了深受世界讀者喜愛的《地圖(人文版)》,新的作品延續了極具標誌性的手繪插圖和獨特新穎的解說角度。
  • 適合3歲孩子的成長繪本、工程繪本和科普繪本,都是必入的經典
    居家8個月,帶娃看了1000+繪本,整理出這份適合3-6歲孩子的書單》,主要包括了汽車系列、想像力系列、觀察力系列、數學系列,今天主要是成長系列、工程系列和科普系列。每一冊一個主題,作者會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詳細的穿插相關的知識,因此也可以看做成是一套故事性的科普繪本
  • 適合3歲孩子的成長繪本、工程繪本和科普繪本,都是必入的經典
    繼續整理3歲-6歲的書單,上半部分見《居家8個月,帶娃看了1000+繪本,整理出這份適合3-6歲孩子的書單》,主要包括了汽車系列、想像力系列、觀察力系列、數學系列,今天主要是成長系列、工程系列和科普系列。當然,因為我們才剛過3歲,所以到6歲之前肯定還是會有很多補充,這些是我們目前在看的。
  • 適合2-6歲寶寶「生活、科普、教育」等繪本推薦(匯總1)
    希望把更多好的繪本分享給大家。最好的早教,藏在繪本裡,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今後的成長道路中定會受益匪淺。這裡推薦一些生活科普類的繪本,家長們可按需選擇。﹋﹋﹋﹋﹋﹋﹋﹋﹋﹋﹋﹋﹋﹋﹋﹋《身體大發現》全16冊適合年齡:3+一套特別好的主題科普,
  • 科普繪本|中國孩子最缺的人體科學啟蒙,我推薦這些書
    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如今的小孩,琳琅滿目的各類繪本、圖書。覆蓋到方方面面,各種年齡段。記得在我童年對各種自然現象、生活現象等科普知識好奇心最重的時候,能看到的只有《十萬個為什麼》。現在想想,這套書專業性較強、缺乏趣味性,文字很多,具有較高的閱讀門檻,不適合低齡兒童。好在今天的繪本圖書資源豐富,各個細分領域各個年齡段都不乏優秀的科普繪本。
  • 生動有趣的科普繪本
    目前中國繪本市場上,做針對小寶寶的科普非常難,如果是單純的科普,難免枯燥,如果只講日常生活,又get不到知識點,真是兩難的境地。 給小寶寶的科普,要在他們有限的生活體驗中讓他們明白道理,所以,要簡單直白,又要有趣,今天就把寶寶最愛讀的《動物妙想國》共8冊,推薦給大家,1歲到8歲都能讀,關鍵是孩子愛看!
  • 天文知識咋科普?繪本《走,觀星去》講述星空秘密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天文類少兒科普繪本《走,觀星去》在北京舉辦新書首發式。據介紹,該繪本是一部兒童科普類讀物,以5—12歲的兒童為受眾目標,整本書著眼於「觀」這個字,通過用「肉眼」「望遠鏡」「宇宙飛船」等角度,對被觀察的「星星」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詮釋。《走,觀星去》書封。
  • 給孩子讀科普繪本的意義:為他種下「聰明」的種子
    同時,也有不少人會質疑,孩子才10天,就算給她讀了,能懂什麼呢?但是人家扎克伯格說了:「我想她也沒看懂,但我希望她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學習來了解不知道的東西」。想讓孩子「聰明」,接觸的信息需要豐富多樣化雖說給10天大的寶寶讀量子力學是有點誇張,但這並不代表給幼齡孩子讀科普繪本沒有意義。
  • 選用科普繪本幫孩子打開科學大門,這些繪本親測有效,了解一下
    做出給孩子做科普啟蒙以後,我這個老母親滿腔熱血,給孩子選購了很多的關於科普類的書籍,在我小的時候,我看過最好的一本科普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結果,根據這種類型的科普書,我差不多給孩子選購了不下十套!「大招」,其實,在剛開始給孩子做啟蒙的時候,並沒有接觸過繪本學習,直到朋友推薦完以後,才知道繪本學習是多麼的便捷。
  • 耗時一年、10多次審校,做原創書到底有多難?
    這套星空科普繪本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近幾年,少兒類原創科普圖書出現了很多令人驚喜的作品,原創作品佔科普類的比例也大有提升。並且要做就做原創,做帶有中國特色的,適合中國孩子的天文學科普書。中國古代那麼多跟星星有關的詩詞歌賦,「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中國航天人給太空飛行器浪漫的命名——「嫦娥」「天宮」「玉兔」「鵲橋」……這些都是中國文化裡獨有的印記,做成成書也將成為最獨特的一套星空科普書。我們聯繫了著名的少兒科普作家劉興詩老師,劉老師出版過幾百本書,著作等身,頻獲大獎。
  • 我的「玩」美動物世界,一套邊玩邊漲知識的動物科普繪本
    30個動物模型盡情搭建它既是一套互動主題遊戲書,又是一套新穎獨特的動物科普繪本,整套可掌握76種動物認知。孩子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中收穫許多小動物的科普知識,收穫最初的動物科普啟蒙。《Make&Play》系列,每2頁專門講解一種小動物的故事、科普知識。不僅有關於小動物的繪本故事,還有短小精悍的動物科普知識,以及令孩子興奮不已的動物手工模型,輕鬆拓寬知識面。
  • 「中國美·育新生」論壇:發現真正的美,給孩子最好的繪本
    何謂真正的美育?美育與藝術教育的關係到底有多少?什麼是讓孩子真正受益的美育作品?中國文化經典與現代性社會的開放性在其中又如何呈現?中國繪本的原創作者的努力方向是怎樣的?包含這些美育話題與思考的「中國美·育新生」中華世紀壇美育大會人文美育論壇近日在京舉辦。
  • 我從中國背回美國的幾百本繪本,百看不厭,強烈推薦!(涵蓋科普...
    這一類科普書,很適合科普啟蒙初期的低幼寶寶,其實裡面涉及的科普知識不深也沒有很全面,但是勝在形式獨特,內頁包含了很多立體機關以及互動圖片,有的能旋轉,能推拉、能觸摸,甚至還有仿真的「羊水袋」,能聞的「香水紙」,用特別生動有趣易懂的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
  • 科普繪本太枯燥,孩子不喜歡?遊戲拓展法,讓孩子愛上科普
    今天帶娃去超市,帶了一本介紹各種瓜的科普繪本,根據繪本內容在超市來了一場大搜尋,然後用買到的幾種瓜玩了6個小遊戲,大家也可以帶娃試試喲。西瓜還可以做水果蛋糕,這是以前做的,孩子生日的時候做一個,既健康又省錢,孩子還喜歡。
  • 豆瓣9.4,這套INS網紅幼兒科普繪本,適合2-6歲孩子
    當2-3歲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我們就該入手科普繪本了。好奇心,是孩子開始探索世界的第一步。美國學者希克森特米·哈伊說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於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因為通往創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興趣。」
  • 寫給孩子的病毒科普繪本
    雖然遠在倫敦,身為母親的安瀟一樣感同身受,自己的女兒在學校裡也聽聞了中國正在抗擊病毒的新聞,非常好奇。「我覺得應該給讀者的孩子梳理這件大事的因果關係,孩子有權利了解大人正在面對的挑戰,也有能力理解大人的各種決策。」  給孩子講科普,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繪本。於是,撰文、配圖、製作分享文件、推文,安瀟一氣呵成,僅用了不到一天時間。
  • 一套科普、益智繪本,讓孩子與三角龍一起冒險與成長
    小區有一個兩歲半的寶寶竟然能叫出來數十種不同恐龍的名字。連成人也抗拒不了恐龍的魅力,不管是《侏羅紀世界》還是《侏羅紀公園》,關於恐龍的電影都是萬眾矚目,經典不衰的。恐龍,這來自遠古時代的神奇物種,不僅是影視劇的常客,也是繪本的明星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