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回憶與印象(文、圖、曲)

2021-02-12 楊福泉

原載「雲報客戶端」(雲南日報) 2020-06-02 21:35

雲南省社科院今年四十歲,我在其中工作了35年。現在院裡出了一本書叫《四十不惑一一40人眼中的社科院》,我也應約談了一些感想和體會。

光陰似箭飛逝而去,我從1985 年5 月到雲南社科院工作,至今已經34年了。說到我眼中的雲南社科院,往事歷歷,有很多難忘的回憶,這裡我就對雲南社科院印象最深刻的三個方面談一點我的感受。1983 年1 月我應邀到德國科隆大學印度學研究所與所長雅納特(Janert,J.F.)教授進行納西語言和文本的合作研究,1985 年1 月從德國訪學兩年後回國,繼續在雲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工作。我當時開始考慮調到科研單位工作的事情,在雲南社科院民族學所工作的和志武老師帶著我去見了時任雲南社科院副院長並主持工作的著名民族學家杜玉亭老師,說起我想調到社科院的打算,杜老師很高興和支持,他說:「你就儘快去辦理調離手續,如果調動困難,你就辭了職來也可以的。」我聽了很感動。回去就開始辦相關調動工作的手續。使我難忘的是,雲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鄭子祥主任等幾個領導很開明,記得他們過去也支持我去德國訪學,而現在他們認為我到國外訪學兩年了,要調到科研單位合情合理,所以雲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很快就給我辦理了調動手續。

1976年6~8月,雲南省歷史研究所(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的前身)的部分學者,在所長侯方嶽的率領下,和一些來自北京的學者到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摩梭人聚居區進行社會歷史調查。第二排左5:雲南省歷史所所長侯方嶽、左1:雲南省歷史所孫代興、前排左3:雲南省歷史所學者劉達成、左2:雲南省歷史所工作人員許衝海、右1:來自北京的學者詹成緒、後排左3:雲南省歷史所學者蔣中禮、6:雲南省歷史所學者周裕棟。

1985 年5 月,我正式調到了雲南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工作,鑑於民族學是雲南的優長學科,因此我院在1984 年11 月30 日成立了民族學所,是全國最早以民族學命名的研究機構,其前身是雲南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研究所。那時,研究所的辦公地點在雲南大學西院的一座舊樓裡,杜玉亭老師兼任所長。

  1985年我在民族學所時和師友們的合影:前排左起:古文風、楊美芝、桑耀華、齊挺槐、郭大烈、和志武(已去世)、杜玉亭、王樹五、李慶安(現北師大教授)、李萍、小李; 後排右起:顏恩泉、郭家驥、楊福泉、瞿明安、於曉剛、董建中、穆文春、鄭曉雲、張錫盛、饒琨、楊士傑、王清華

1986 年3 月,我再次應邀到聯邦德國科隆大學訪學,1988 年3 月回到社科院。我回來後不久,就參加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呂大吉研究員與何耀華老師主持的國家七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國原始宗教資料叢編」,與和志武老師一起編撰其中的《納西族卷》,多次在納西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當時去麗江只能坐長途客車,我曾與和志武老師兩次坐夜班客車去麗江調研。到麗江後,我搭貨車、翻山越嶺、打著手電走山路都是常有的事,十幾天的調研中,我訪問了當時著名的老東巴和士誠、和開祥、和即貴、和志本、汝卡人(阮可)東巴久嘎吉、和佔元、路魯人東巴和亦水、和瓦若以及一些本地的老歌手等,詳細記錄了他們的講述,獲得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完成了《中國原始宗教資料叢編·納西族卷》。隨著時間的逝去,講述者大多已經過世了,此書的記錄已成為非常珍貴的第一手民族宗教志資料。

1990年9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錢偉長和程思遠先生出席了東巴文化展開幕式,筆者應邀擔任中英文學術講解,負責向錢偉長先生講解。和開祥大東巴在旁邊。(車文龍 攝)

我院的居住條件也是從很窘迫的狀況下慢慢得到改善的。我1988 年回國後,只能擠住「插花戶」,我分到的是兩戶人同住一個三居室的住宅,非常不方便。我的第一本書《火塘文化錄》(與鄭曉雲合著)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寫出來的,這本書出版後又再版重印,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翻譯成英文,此專題系列論文之一《論火神》被《新華文摘》轉載,併入選了《中國八五科學技術優秀成果選(1990—1995)》一書中。1990 年,我好不容易分到了一居室,儘管不幸緊挨著牛棚,半夜三四點屠宰的慘叫聲不絕,讓人難以入睡。有個老師教我一個方法,把泡泡糖弄軟了堵住耳朵睡覺。在這個條件艱苦的小屋裡,我完成了《火塘文化錄》的姊妹篇《灶與灶神》,這本書出版後很受歡迎,一年後又再版,之後又在臺灣出版了兩個版本。我在這個蝸居裡還寫了不少學術論文,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刊用的《東巴經中的「黑」「白」觀念探討》和在《民族研究》發表的《納西族的崇尚勇武精神及其源流探索》等,都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寫出來的。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有4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名錄」;珍藏有大批老照片和古籍。我院的科研條件也是從艱難困苦環境下逐漸得到改善的。1990 年我獲得了第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那時社科院經費少,沒有項目配套經費和人才培養配套經費,在國家核心期刊如《中國社會科學》《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也是沒有經費獎勵的。但我覺得那時我院的很多中青年學者大都是潛心靜意專心致志地做學問,不辭辛苦地做社會調查,所以當時我院出現了一批成就突出的中青年學者,有不少人後來入選為國家級和省級的學術帶頭人後備人才,成為雲南社科院管理和研究的中堅力量。如今我院的科研經費比起過去不斷增加,對中青年學者的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職工的績效獎勵也逐年增多,從這一點上可看到我院辦院條件的不斷改善。在我的印象中,我院的國際學術交流十分活躍,在全國都有很好的聲譽。20 世紀90 年代,我從德國回來後參與的第一個國際合作研究是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社會語言學家漢妮(Hanny Feuer)教授進行的。1990 年,院裡派我陪漢妮教授到中甸縣(今香格裡拉市)調研,迪慶州的幹部說我帶來的漢妮教授是改革開放後迪慶第一個來訪的外國教授。在調研中,漢尼與我達成一個合作研究藏族和納西族問候語的共識,經過院裡批准後,我們就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田野調查,先後在中甸的奔子欄和麗江塔城等藏族和納西族村落進行調研,先後訪問了活佛、僧人、東巴、學者、村民等,在半年田野調查基礎上寫成了長篇學術論文《雲南高地納西族和康巴藏族的問候語研究》,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藏緬語研究》上發表了。1991年在奔子欄,奔子欄的藏民的服飾很有特點,上身則是鮮豔而有刺繡圖案的紅絲綢上衣,上身則是鮮豔而有刺繡圖案的紅絲綢上衣,再套一件有很多圖案的夾襖、頭上則纏大紅布的帕子。這是我(左4)和加拿大教授漢尼穿上當地的藏裝,和奔子欄的一戶藏民家合影。(攝於1991年)從1992 年開始,我參加了何耀華院長主持的兩個國際學術合作項目,即與加拿大西蒙大學(Simon University)合作的「雲南麗江『工合』的歷史演變和發展前景——發展麗江工業合作社調研」和與國際山地協會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合作的「麗江玉龍山區域農村發展和生態調查」,為期3 年。這兩個項目調研方法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中加合作項目還組織了印第安酋長代表團來麗江訪問,促成麗江縣博物館到加拿大印第安人聚居區博物館進行東巴文化展覽以及麗江一些民間合作社的誕生,提升了麗江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中加合作項目實施期間,加拿大著名攝影家烏莉·斯特爾茲(UlliSteltzer)還作為項目成員,在麗江和迪慶拍攝了不少黑白照片,我負責給她安排具體的訪問和翻譯。2002 年,她在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畫冊《我眼中和心中的形象——生活在麗江、白地、永寧的人們》,我為此書作序,這本畫冊受到讀者的好評。而歷時3 年的中美合作項目出版了《麗江玉龍山區域農村發展和生態調查》一書,幫助建立了文海村和玉湖村生態旅遊合作社。1995 年,我以副研究員的資格獲得聯合國大學博士後獎學金,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6年在加州大野戴維斯分校與詩人北島合影
本文作者在美國惠特曼學院上課

  文本筆者與孟徹理教授和惠特曼部分選修西南民族課程和納西文化課程的學生合影。

我院作為牽頭單位之一的又一個重大的國際合作項目是雲南省政府和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進行的「滇西北大河流域保護與發展行動計劃(含大河流域國家公園)」,雲南社科院具體負責該區域各民族社區的社會調查,當時我負責主持麗江的調研,項目成果編撰成《策劃麗江:旅遊與文化篇》一書,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這個國際合作也是先搞培訓,中外學者一起交流,相互學習,擴大了學術視野。

1992年在加拿大印第安部落進行調研,與當地酋長合影。

1992年,中加合作項目推動的加拿大印第安社區學校與麗江長水村「白沙細樂」樂隊的交流。

我院在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接受了不少來自北美、歐洲、日本、印度等國的留學人員和訪問學者,同時藉助國際學術交流,為地方上積極做一些實事好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會影響。當下,我院新的領導班子把我院積極推進國際學術交流的傳統發揚光大,特別是在促進積極參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和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學術交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形成了我院國際交流的優勢和特色。

  2009年在昆明召開的國際人類學大會上我主持的專場「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播與傳承」(Commission on Education, Diffusion and Success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es)的合影。

  2009年國際人類學大會(具體由我和英國牛津大學Elisabeth Hsu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Nicholas Tapp教授一起主持)的另一專題「中國的民族性和少數民族:中國西南的邊境、地方、家屋( Ethnicity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Borders, Place and the House in Southwest China,)部分學者們的合影、剪影。

1997年在瑞士蘇黎世大學與德國人類學家、蘇黎世大學民族學博物館館長歐皮茨(Oppitz Michael )合影

我在雲南社科院的這34 年中,感受很深的一點是我院有注重田野調查和重實證、接地氣的好傳統,幾十年一以貫之。我在民族學所時,所裡的所訓就是「熟悉一個民族,聯繫一個地區,研究一個專題」,在這樣的建所育人宗旨下,多年來培養出了一批研究各民族和各個專題的學者。記得杜玉亭老師當時就要求分配到社科院的郭家驥、王清華、鄭曉雲、瞿明安等幾個年輕學人首先深入到各民族村寨去做長期調研,使他們打下了很好的田野調查基礎,積累了很多民族志資料。我一到社科院,就強烈地感受到了我院的這個好傳統,所以我也走上了長期走村串寨的田野調查之路。

1993年,我院榮譽院士、國際山地協會主席艾福斯(Jack.Ives)、賽斯(Seth)博士和我們在虎跳峽「山泉客棧」和主人夏山泉一家合影

1993年,何耀華院長率領中美合作項目組進行田野調查時穿越虎跳峽。多年來跋山涉水,漫遊於高山深峽、山村農舍,深入納西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常常在炎炎烈日或大雨傾盆中艱難行走山路,常常住在農民家裡。走遍了麗江市納西族主要聚居的大部分鄉鎮,也多次深入到迪慶州的納西族地區以及四川省的一些納西人的居住區。1993 年做中美合作項目「玉龍山的生態環境和農村發展調研」,我和艾福斯的兩個學生和我院的左停、馮昭、杜娟以及麗江縣政策研究室的木麗琴等人多次去海拔3000 多米的麗江玉龍山高寒山村文海和玉湖村調研,當時文海沒有公路沒有電,我們在艱苦的條件下認真調研,獲得了很多第一手資料,寫出了內容翔實的調查報告。

與何耀華老師和郭淨、和建華、楊煉、龐琨、王永奇等同事在迪慶田野調查中。(1997年)

直到2016—2017 年,我還連續兩年到青藏高原阿里等地,走訪了與納西族的遷徙路線和文化相關的很多地區,積累了不少第一手資料。這些深入山野村寨的田野調查使我獲益匪淺,如果沒有這10 多年的田野調查,我就寫不出30 多部著作和200 多篇論文,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這樣長期的田野調查,我也不可能對滇西北特別是納西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和當代變遷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老院長何耀華老師曾帶領我們多次深入鄉村進行田野調查。我們曾一起徒步穿越險峻危險的虎跳峽,摸黑走到金沙江邊的寶山鄉村寨,在農民家裡打地鋪睡。他這種身體力行深入進行田野調查的學者精神,對我們這些中青年學者影響很深,促成了雲南社科院中青年民族學學者一種踏踏實實深入田野調查研究的學風。我在進行納西族與藏族歷史關係研究的過程中,深受何耀華老師歷史民族學觀點的影響,既注重歷史文獻資料,又深入進行田野調查,把第一手資料與文獻資料相結合,寫出了受到同行好評的《納西族與藏族歷史關係研究》,迄今已經出了三個版本。我寫的《東巴教通論》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也充分地融合了中外文資料和第一手田野資料結合比勘的研究方法。

 1999年,與我院推動促成的「麗江玉龍雪山文海村生態旅遊合作社」的社員們一起跳唱本地納西歌曲「阿麗麗」。杜玉亭老師長年累月到基諾山寨進行田野調查、每年春節都在基諾山寨過春節的佳話成為激勵我們中青年民族學者深入基層進行調研的力量。我從2006 年開始擔任雲南大學民族學博士生導師,帶了13 個博士研究生,對每個學生都要求做深入的田野調研,寫基於紮實的田野調查的博士論文。

我院民族學者參加中國民族學學會在武漢召開的學術會議(左3是杜玉亭老師)(2010年)

雲南社科院的學者們普遍注重田野調查,了解地情民情,常常能寫出聯繫實際、言之有物的調查報告,做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從歷年來我院所做的很多應用性研究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好評的實績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在雲南社科院工作34 年,深切感到這是個非常適合喜愛科研工作的人「在」的地方,最寶貴的是有很多自主支配的時間,科研人員不用坐班、沒有教學任務,不像大學老師那樣既要忙上課還要忙科研,可以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德國著名人類學家歐皮茨(Micheal Oppitz)教授曾來我院訪問,幾次對我說起他很羨慕這種有那麼多自由的時間可以全力來做研究的機構。當然,另外一種觀點也認為:如果對研究工作不熱愛不上心,只是為完成了一項科研任務而工作,社科院這樣時間多而相對自由的單位,也會廢掉一些沒有把大量的時間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是利用這些時間去做其他雜事的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切都在於自覺和自己是否努力。我為自己能在社科院工作而慶幸,為在這30 多年中珍惜時間獲得了一些成績而慶幸,這是一種深深的緣分!最後我以一首過去寫的詩來結束這篇文章: 

『作者簡介』 

楊福泉,納西族,博士,二級研究員,雲南大學民族學博士生導師。曾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入選 「中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出版發表《東巴教通論》等34 部專著和250 多篇論文,主持6 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延伸閱讀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賦(文、圖、曲)

《遠去的背影——雲南民族記憶1949-2009》編撰札記(文、圖)

學林軼事 | 楊福泉:歷史民族學家何耀華的治學之路

悼念賀聖達學兄(文、圖、曲)

從東巴到著名學者——懷念和志武研究員

懷念藏學家王曉松(文、圖、曲)

《雲南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發展研究》後記、封面、目錄

《新定位 大團結——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紀實》(後記、目錄、封面)

《麗江玉龍山區域村寨發展與生態調查》前 言

麗江市和迪慶州旅遊與文化互動發展研究(封面、後記、目錄)

《策劃麗江——旅遊與文化篇》(前言、目錄)

回憶首次在京舉辦的東巴文化展和費孝通、錢偉長、任繼愈等先生

1990年納西族東巴文化展回憶(昆明篇)

祝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成立60周年(文、圖、曲)

《東巴教通論》簡評2則(文、圖、曲)

玉龍雪山和恩溥三多賦(文、圖)

重返母校麗江一中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麗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發言和剪影(文、圖)

重回母校興仁小學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詠麗江白沙完小(文、圖、曲)

麗江市玉龍縣白沙鄉白沙完小鄉土知識教育的實踐(文、圖、曲)

轉載:77級被高考改變的命運(文、圖、歌)

在雲大看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文、圖、歌)

在尋甸「紅色莊園」—雲南農業大學舊址感懷(文、圖、歌)

中央民族大學校園小記(校園記)(詩、圖、歌)

詠西南聯大(校園記)(文、圖、曲)

在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有感(校園記)(文、圖、曲)

漫步牛津大學(校園記)(文、圖、歌)

哈佛大學印象(校園記)(文、圖、歌)

在美國舉辦的納西文化學年(校園記)(文、圖、歌)

美國紐約舉辦納西東巴文化展覽和納學國際學術會議(文、圖、歌)

記納西東巴藝術展在美國(文、圖、曲)

回眸科隆大學——德國憶舊(文、圖、曲)

在西雅圖憑弔李小龍(文、圖、歌)

略述我的治學經歷—《楊福泉納西學論集》前言(目錄等)(1983-2008年)

楊福泉簡歷和論著簡介(論著封面)

《世紀》雜誌|;改革開放初雲南第一位受邀走出國門的少數民族學者,回憶其赴德國訪學的曲折經歷

學人訪談|楊福泉:單一文化很難促進社會繁榮

楊福泉 李世武 :民族藝術的滋養與國際視野的形成——人類學家楊福泉教授訪談錄

沉潛學海三十載 尋徑問學度華年 ——我的老師楊福泉印象

深鑽細研勤治學,中西融合闢蹊徑 ——「中國百千萬人才」楊福泉研究員學術研究訪談錄

一個納西族人類學者的學術心史 ——訪雲南社科院楊福泉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有什麼結局 遊戲結局介紹
    鄉間的難忘回憶 > 正文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有什麼結局 遊戲結局介紹 2020-06-29 14:27:49 冒險遊戲AVG 人氣值:加載中...
  •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女主事件什麼時候觸發 女主事件觸發...
    鄉間的難忘回憶 > 正文 《夏日狂想曲鄉間的難忘回憶》女主事件什麼時候觸發 女主事件觸發時間介紹 2020-06-29 14:05:58 冒險遊戲AVG 人氣值:加載中...
  • 應「抒見」之邀漫談生與死(文、圖、曲)
    、圖、曲)拙著《玉龍情殤——納西族的殉情研究》(目錄封面附錄)東巴經殉情長詩《魯般魯饒》芻論(文、圖、歌)探訪殉情秘境(《殉情》節選)蔡毅《讀書釋疑--讀楊福泉專著《神奇的殉情》(附原著封面、目錄等)舊著《生命神與生命觀》(引言、封面、目錄)
  •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學記(文、圖、曲)
    與戴維斯分校人類學家傑克教授(美國印第安人)夫婦合影(1996年)1996年我在戴維斯分校時,我國著名詩人北島在戴維斯分校任教,我曾去聽過學校為他組織的一次詩歌朗誦會,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很沉靜的人,話不多但待人熱情誠懇。
  • 三年後再見總理:畢生難忘的回憶
    三年後再見總理:畢生難忘的回憶  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學生記者 王仙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大運會冠軍胡凱曾在2009年5月3日參加過與溫家寶總理與清華畢業生的座談會。總理留給我的印象,始終是慈祥而溫和的。他這次演講從清華精神講起,以與學生談心的角度,告訴我們要胸懷祖國,胸懷天下。聽完演講我很受鼓舞,也很感動。這將是我永遠難忘的回憶。」  機械系博士生李培旭也是第二次見總理了。「三年前總理來清華,我在食堂遇到他,坐在他旁邊陪他吃飯聊天。這次再見到他,感覺他比三年前老了,他為祖國和人民操勞辛苦,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
  • 難忘的大學時代,滿滿的回憶
    難忘的大學時代,滿滿的回憶文:royshirt anlider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大學一年級的日子,好像還在眼前,和天辰的有異有同。大一的生活,真是一眨眼就不見了,但是在心裡,只要一回憶,記憶居然那麼清晰,紀念大家逝去的青春和不老的回憶。看天辰說的,好像是個大學霸,對於剛上大學的我,決定在國慶不回家。總感覺三個星期就回去了,不能好好適應,結果一個宿舍就我沒回去,寂寞。
  • 崩壞3印象曲Dual-Ego全新發布 薩頂頂靚聲獻唱
    本次米哈遊特邀英國BBC世界音樂大獎亞太地區最佳音樂人獎得主,著名國際音樂人薩頂頂獻聲演唱動畫印象曲《Dual-Ego》。歌曲以多段落的形式詮釋了《崩壞3》人氣角色希兒雙面、複雜的內心活動。精良的動畫製作配合薩頂頂獨特的歌聲演繹,共同為玩家呈現了一段關於情誼、勇氣、戰鬥與救贖的故事。
  • 一位退休民警的回憶| 轉身的記憶 難忘的紅色磚瓦
    一位退休民警的回憶| 轉身的記憶 難忘的紅色磚瓦 2019-09-28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難忘的一件事很難寫?掌握4個角度,破解關鍵詞「難忘」是重點!
    題目:難忘的一件事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難以忘懷的事情,讓你感到難以忘懷。是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的喜悅,是生病時被媽媽悉心照料時的溫暖,還是與小夥伴吵架後的難過?仔細回憶回憶,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 描寫難忘的句子,每一句都是回憶!
    再難忘,終須放。2.有些印記,印在牆壁上,印在指縫裡,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消失不見;還有一些印記,印在瞳孔裡,印在心尖上,時間越久,越是深刻。3.到不了的是時光,回不去的是回憶,再也不見是離別。4.逝去的歲月,怎麼找得回來,你曾經的微笑卻在回憶裡散不開。
  • 難忘的記憶 美好的回憶 珍貴的照片
    文/賀宗顯2020年5月10日為女兵演出照題文/嬋娟群英薈萃白浪情,梅蘭竹菊各娉婷。此情此景一瞬間,美好回憶片中求。▼江都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水倒流,途經江都一樞紐。雄偉壯觀第一渠,昂首擺尾貫神州。你欽我敬肩並肩,留下難忘珍貴影。▼右一總編嚴京平,麗珠主持緊隨行。巧蓮尹岡兩獨舞,四位白浪皆精英。
  • 同學情難忘
    同學情難忘      時間在一天天逝去,作為朋友同學的我們,已進入中年人的系列!因種種原因,我們有十多個春秋沒有見面啦!而最難以忘懷的就是同學情!同學情難忘!最難以忘懷的是上學時光的日日夜夜,期間充滿了青春的激情與年輕不懂事的幼稚,而隨著這一切的逝去,我們同學生活也隨著我們的年齡的增長也隨之而去啦!
  • 難忘1406——回憶的風 嚮往的雲
    也許正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所說的,過去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要想再沉浸在昔日的歡樂中,也只能在回憶中尋找了:多少次,我們在校園的操場上嬉戲玩耍;多少天,我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專心聽課學習;多少次,我們在綠草如茵的田徑場有條不紊地開展著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多少回,我們在音樂教室唱起了悅耳動聽的歌曲;還有植物園素質營地,雲峰臺,梅田湖,酷貝拉,
  • 端午節,古樂飛揚 | 中國民族器樂曲26首,難忘經典
    中國民族器樂曲26首,陪你一起過端午~文章來源:周末特刊 | 圖:舊食原創工作室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01. 春江花月夜(民樂合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浪漫地再現了春夜月升,泛舟江上,花影輕曳的迷人景色。
  • 難忘蘇北老家吃「洋姜」的難忘歲月
    文:苗運強圖:來自網絡在老 家的鄉村,不少農家人喜歡醃漬一些洋姜作為日常的下飯小菜,醃好的洋姜咬一口脆脆的,酸酸甜甜略帶鹹味,吃麵食喝粥十分下飯。由此,我驀然想起自己當年吃洋姜的難忘歲月……上圖挖洋姜的景象,離我已經非常遙遠,但在此刻看到的一剎那,我的回憶一下子就回到了從前。回憶是越憶越遠,而且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洋姜的香甜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那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家鄉的記憶,還是一份來自親人的殷切關懷。
  • 哪一首歌讓你覺得: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01有沒有那麼一首歌,讓你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後來》。三年了,不出意的話,我們這輩子都不會有交集了,你會不會也有些許遺憾。如果當初你沒走,我也沒走,或許我們現在真的在一起了吧。不過,現在只是回憶都有些模糊了。
  • 廊坊一處難忘的城中村:曾是紅男綠女的集中地,現在卻只剩回憶
    文/老吳帶你看世界(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提起廊坊,大家都知道這是夾在北京和天津之前的一座城市,雖然它沒有機場長治這座難忘的城中村:曾被稱紅男綠女的聚集地,而今卻只剩回憶
  • 李小璐對PGone舊情難忘?歌詞:從前的回憶很甜!
    就在近日有消息就透露稱,賈乃亮徹底出局了,李小璐對PGone舊情難忘,新歌歌詞直言:從前的回憶很甜!根據網友爆料指出,李小璐和賈乃亮雖然近期也多次被拍到同框互動的照片,被大家猜測是要複合了,但是隨著賈乃亮工作人員的否認,很多人對於李小璐後續的發展都是很關注的。近日有網友表示,賈乃亮徹底出局了,其實李小璐對PGone還舊情難忘著。
  • 倪妮難忘《拆彈專家2》哭戲 劉德華期待再拍續集
    共15張 導演邱禮濤在片中為倪妮安排了不少近身肉搏戲,這讓她直呼十分過癮:「以往拍古裝奇幻的時候,動作戲還可以通過後期特效和剪輯變得流暢,但這次電影裡的近身打鬥完全靠演員的配合,真的就是肉搏肉才精彩好看。」
  • 2021年,曾經觸手可及,如今遙不可及,3星座難忘舊情,回憶往昔
    懷念往事,分手的話,會陷入過去的回憶中,忘不了,情路坎坷,雙魚座也要更加堅定地遇到愛情。2021年,舊情難忘。如果還愛著的話,就再一次為愛而努力吧。天秤座戀愛前和戀愛後天秤座有很大的差異。談吐大方,善解人意,也會特別注意愛情,慎重選擇。桃花很旺,但特別想念舊情。舊情情緣斷了,會和舊情糾纏在一起。是不甘還是遺憾,不想看到舊情,不想離開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