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被貼上了「致癌」標籤 科學還是政治,誰終將獲勝?

2020-12-18 民主與法制網

草甘膦被貼上了「致癌」標籤

科學還是政治,誰終將獲勝?

本報記者 馬愛平

6月2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OEHHA)將草甘膦列入「加利福尼亞州已知可導致癌症」化學品清單,2017年7月7日起正式生效。

雖然,此次裁決僅是漫長的行政程序中的一環,而本案最後的結果還尚未可知,因為,據可靠消息,相關草甘膦生產商不服判決還將不斷上訴。

但是,此案還是在美國產生了一定反響,也在中國再度引發了廣泛關注。

據我國農藥出口榜首

草甘膦近年來一直佔據著我國農藥出口品種榜首的地位。數據顯示,中國是草甘膦生產第一大國,草甘膦是2016年中國最大的農藥出口品種,出口草甘膦達47.7萬噸,佔中國農藥總出口量的34.76%,約9.96億美元 。

「綜合遵循國際公認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國際權威評估機構的觀點來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草甘膦具有致癌性。」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徐海濱在近期召開的在農業生物技術發展與挑戰研討會上表示。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任何除草劑不可能百分百無毒,相比其它除草劑,草甘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是藥三分毒,何況除草劑。討論除草劑的毒性問題,不在於有毒還是無毒,關鍵是看誰的毒性低,對人和環境危害相對小一些。」他說。

這個清單的發布是否會對中國的草甘膦市場有影響?林敏認為不會。「與其它除草劑比較而言,草甘膦屬於低毒性、低殘留、高效的綠色化工產品。目前,還沒有比草甘膦更安全、更有效的除草劑替代產品可用。」他說。

「這只是美國一個州的政策,並不是美國全境的政策。短期對國內草甘膦使用無影響,但如果對這種缺乏科學根據的聲音不回擊,三人言而成虎。」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肖國櫻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安全性廣受監督審核

實際上,草甘膦是全球農業生產中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廣譜滅生性除草劑,擁有40年的良好長期安全使用記錄,在世界16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並在全球進行了總數超過300個的獨立毒理學研究和800個實驗研究。

但是,自1974年在美國登記註冊以來,草甘膦就一直接受著科學界和政府機構的監管。

由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建立的世界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美國環保署(EPA)和美國食藥局(FDA),以及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全球三大官方權威機構是目前國際上判斷草甘膦安全性的主要機構,他們的官方結論均為草甘膦是安全的。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如加拿大衛生部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紐西蘭環境保護署(DOC)和日本食品安全委員會(FSC)等,結論也是草甘膦「不太可能導致人類癌症」。

2017年3月15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風險評估委員會(RAC)再度肯定草甘膦的安全性,即草甘膦是非致癌、非致突變、非生殖毒性、非遺傳毒性、無特定靶標生物毒性的物質。

這個結論對於草甘膦在歐洲的命運至關重要,為草甘膦在歐洲的續登奠定了基礎。接下來,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將向歐盟委員會遞交提案,草甘膦有可能通過有效期為15年的續登審批。

一項清單引發的爭議

但是,非政府監管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並不這麼認為。2015年,其將草甘膦定義為2A類「較可能致癌物」。

在該分類發布後,全球諸多科學家和監管機構紛紛做出回應,重申草甘膦是安全的,並指出該評級存在缺陷,並非科學研究,不僅片面參考了部分文獻,而且沒有給出草甘膦致癌風險與暴露劑量的定量關係,其評級流程的設計易於得出可能和極可能致癌的結論。

即使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的分級來看,單從致癌性,喝草甘膦水溶液比曬太陽、喝葡萄酒、五糧液、吃鹹魚等人們常吃的食品都還要安全。

該分類發布後廣受爭議,但是卻起到了「意外」的效果——被作為加利福尼亞州環境健康危害評估辦公室提出將草甘膦列入清單的唯一依據。

然而這個唯一依據還有點站不住腳。近期,路透社在一項關於「草甘膦、未公開的數據、爭議性的結論」的特別調查中指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亞倫·布萊爾(Aaron Blair)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主持為期一周的會議期間,已經看到了一些未發表的重要科學數據,直接關係到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專家組將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是否有研究證據表明草甘膦導致癌症?

這項未公開的數據來自於美國一項尚未經發表的大型研究——農業健康研究(AHS),亞倫·布萊爾(Aaron Blair)在其中擔任高級研究員。路透社查看了一件審理中的法律案件未公開的庭審文件,其中顯示,亞倫·布萊爾(Aaron Blair)早已知道這些未發表的數據顯示草甘膦與癌症之間並無相關性證據。

今年三月,亞倫·布萊爾(Aaron Blair)在因這起法律案件而宣誓作證時,其證詞也稱,農業健康研究專家組如果能夠將未發表的數據納入考量範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草甘膦的安全性證據的分析或許就會有所不同。他表示,這些數據很可能會讓草甘膦不符合該機構對於「可能致癌」物質的分類標準。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並沒有做實驗研究,只是根據已有研究論文和報告給出結論。我認為其對兩篇文章給予了較高權重,一篇是認為草甘膦跟淋巴瘤有關聯,另一篇是認為草甘膦跟雌激素受體有作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這兩篇文章都只是初步的觀察,沒有後續文章,也沒有同行的跟進研究。

「這就成了孤證。此後並沒有給出食品中殘存的草甘膦跟上述兩個安全風險有何定量關係,因此,這不是毒理學結論,只能算是生物學一類的初步觀察研究。」姜韜認為。

科學和政治的博弈

事情遠非那麼簡單。

草甘膦作為一種除草劑,在轉基因、非轉基因作物和城市園林綠化都要廣泛使用。

但是,由於抗草甘膦的轉基因大豆或玉米在種植方面省事省力,在使用草甘膦後,省去了人工除草,大豆苗和玉米苗還能正常生長,而雜草就殺死了,因此草甘膦在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種植上非常受歡迎。這就讓反轉人士把草甘膦視為了眾矢之的。

自2015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一項爭議性的報告後,草甘膦就被捲入了歐洲政治和科學的漩渦。一方面,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科學團體給出對草甘膦安全性的肯定結論。另一方面,激進團體持續煽情造勢。

因為草甘膦議題,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與某些反對草甘膦力量展開了拉鋸戰。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執行主席伯恩哈特·烏爾(Bernhard Url)稱,這是一場危險的科學與政治的衝突。他認為,批評者們是在通過損害科學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即使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

歐盟中的反對派主要是歐洲議會中的綠色-歐洲自由聯盟和其他一些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以及環境保護基金會。

綠色和平批評說,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議是為了取悅一些行業公司。綠色聯盟則指責說,由行業支持的那些研究影響了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評議,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撤回其評議結果,並敦促歐洲議會主席推遲對草甘膦做出決議的時間,直到爭議塵埃落定。

面對爭議,2017年5月23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網站發布「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草甘膦評估」官方聲明,公布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公開、公正的草甘膦安全評估過程。

其官方聲明稱,草甘膦的評估採用全面的同行評議程序,這是科學界的典型做法,是良好科學規範的基礎。該程序依據歐盟對農藥的法規要求進行,細緻而全面,整整持續了3年,分析了9萬多頁科學證據和3300多項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涉及到來自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近100名專家和成員國的權威人士。

為了回應公眾對文檔獲取權限的要求,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決定公開由行業提供的、與草甘膦有關的所有遺傳毒性和致癌性相關研究的結果和原始數據。其表示,此前全球任何一家法規機構都從未因任何一例農藥風險評估而公開過如此大量的信息,這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還在眾多的科學會議上展示了對草甘膦的評估報告,並在一家著名的科學學術刊物上刊登了其關於草甘膦結論的文獻,進一步加深了對其草甘膦結論的審查工作。業界人士認為,這些工作充分體現了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對於科學的嚴謹態度和堅持。

「反轉人士把反抗草甘膦的轉基因性狀來擴大為反所有轉基因作物,實際上,含有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也可以不用除草劑而使用人工除草,因此這沒什麼好反的。」姜韜說。

「同時,轉基因作物分為三代,抗草甘膦僅僅屬於針對農藝性狀的第一代轉基因。除此以外,還有注重提高特定營養成分的第二代轉基因作物以及利用轉基因作物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人類特定蛋白產品的第三代轉基因作物。所以,邏輯上反草甘膦也是反不了轉基因的。」姜韜說。

或許,只有通過科學方法,才能確保一個公平與公正的監管環境,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使人們受益於科學技術應用,並保持科研和行業的積極性。而這,對於草甘膦,以及醫藥等其它受到監管的產品,還有普通消費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本報北京7月5日電)

相關焦點

  • 草甘膦致癌?孟山都判賠千名致癌者100億美元幕後
    打完電話的詹森放下心來,繼續用草甘膦除草,不幸的是病情越來越重。今年46歲的詹森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如今他已病入膏肓,全身皮膚潰爛,就靠妻子打兩份零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養家餬口。陪審團最終認定拜耳要賠錢,不是對草甘膦致癌的科學判定,而是認定孟山都的草甘膦使用說明書上沒有註明要穿防護服,也沒有警示致癌風險。
  • 安全性最高的除草劑草甘膦致癌?缺少科學依據
    致癌說:孤證造就的反轉危言草甘膦學名N-(膦醯基甲基)甘氨酸,能殺死幾乎所有的植物,業界將這類除草劑叫做「滅生性除草劑」或者「非選擇性除草劑」。但這不代表草甘膦能殺死一切生物。由於抗草甘膦的轉基因大豆或玉米在種植方面省時省力,在使用草甘膦後,省去了人工除草,大豆苗和玉米苗還能正常生長,而雜草就被殺死了,因此草甘膦在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種植上非常受歡迎,這讓草甘膦成為反轉人士的眾矢之的。
  • 草甘膦致癌被起訴天價賠償?美國法庭已經駁回
    在之前,有一些新聞說,某個律師向法院提出要求,請求判決草甘膦的成產企業賠償巨額資金,還要求在所有含有草甘膦的產品上標註「致癌」字樣。如今,這場官司落幕,依據最新的動態:6月22日,聯邦法官Willian B.Shubb 昨天在其34頁的裁決書中寫道:「要求含草甘膦成分的產品標註致癌違反了憲法第一修正案」,下令永久禁止對違反「65提案」的懲罰。
  • 到底致不致癌?這種孟山都開發的除草劑惹爭議
    草甘膦又出么蛾子) 本報記者 馬愛平日前,有媒體報導:繼3月10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官裁決在加州銷售的草甘膦除草劑要貼上致癌標籤後,近日美國俄勒岡州也在考慮通過一項法案來嚴控未經許可的轉基因作物。
  • 草甘膦真的「敗訴」了嗎?
    孟山都認為將草甘膦列入致癌清單的提議是有缺陷的,因為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顯示草甘膦致癌;迄今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也沒有任何一家接受「草甘膦是致癌物」的結論。   OEHHA計劃將草甘膦列入致癌清單的唯一依據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5年對草甘膦的分類,這次分類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爭議。
  • 草甘膦致癌嗎 平時怎麼預防癌症
    草甘膦是很多除草劑當中成分,和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那麼,草甘膦致癌嗎?我們平時要怎麼預防癌症?吃什麼預防癌症好?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草甘膦致癌嗎草甘膦在全球的用量很大,它的毒性是比較低的,可能會對人類致癌。它在農作物中用量很大,全球轉基因作物栽種總面積大國佔作物總面積的12.5%,主要是玉米、棉花、大豆等。
  • 因致癌風險法國禁售草甘膦除草劑,歐洲食安局報告被指抄襲業內軟文
    法院在裁決摘要中表示:「儘管歐盟批准了這種活性物質(草甘膦),但本法院認為,科學研究和動物實驗表明,農達是一種對人類可能致癌的產品,對人類生殖和水生生物有潛在毒性。」在得知法院報的判決後,法國前環境部長萊帕赫在推特上轉發圖片並表示:「當你噴灑草甘膦時必須佩戴防護呼吸器的時候,怎麼可能有人相信它是安全的呢?」
  • 草甘膦,能接好百草枯的班嗎?
    可以看出來,草甘膦的使用是比較麻煩的,而且時間上的等待也有點讓人抓狂,發現有效果不行再來一遍就還得再等10來天,這些問題導致草甘膦的推廣一直存在問題。2015年3月世衛生組織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認定孟山都的農藥草甘膦可能致癌,這份研究報告來自其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所官網。報告稱,從2001年以來,該機構對美國、加拿大和瑞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有足夠的證據顯示,草甘膦農藥可能會引發淋巴腺癌和肺癌,這是有科學組織首次確認草甘膦與癌症有關聯。並將草甘膦列為2A類致癌物。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草甘膦和人類癌症沒關係
    科技日報11月14日報導 除草劑草甘膦到底致不致癌?11月9日,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給了一個定論。 「NCI在經過4年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後,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論文宣告:草甘膦與任何人類癌症都沒關聯。」13日,曾任中國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水稻生物工程項目首任首席科學家王大元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除草劑草甘膦和人類癌症沒關聯
    「NCI在經過4年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後,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發布了研究論文,該論文宣告:草甘膦與任何人類癌症都沒關聯。」11月13日,曾任中國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水稻生物工程項目首任首席科學家王大元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美歐各大主要媒體紛紛報導這篇論文的概況,認為這是草甘膦不致癌證據的實錘。
  • 知名燕麥品牌爆出草甘膦超標高度致癌,你家孩子的早餐還在吃它嗎
    然而最近,我們常吃的一款國際知名品牌的燕麥片爆出了令人震驚的負面,其中草甘膦超標,致癌風險極高。小編今天的科普內容就只有兩個目的:為大家梳理這件事情,讓更多的父母知道這件事情對兒童可能存在的危害,此其一;同時,告知大家還有哪些食物可以來代替燕麥給人的營養,此其二。
  • 知名燕麥品牌爆出草甘膦超標高度致癌!你家孩子的早餐還在吃它嗎
    然而最近,我們常吃的一款國際知名品牌的燕麥片爆出了令人震驚的負面,其中草甘膦超標,致癌風險極高。   燕麥片事件   在2017年的時候,國內就有「燕麥片致癌」的新聞出現,緊跟著沒多久,闢謠的聲音也在各大媒體網絡刊登,但之後便再沒有什麼聲音說燕麥片致癌了。   而此次「燕麥片致癌」在小編看來,需存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來看待。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文指出:草甘膦不會導致癌症
    草甘膦之所以會被推上風口浪尖,據業內人士分析,是反對轉基因人士想要通過反對草甘膦來對轉基因大豆進行打擊。 在生活中,田野旁邊的溝道中常常會見到各種除草劑的瓶子,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草甘膦,因此也造成了大面積的水汙染和土地汙染,從而間接地對人類的生命健康產生威脅。
  • 知名穀物麥片致癌?波及全球?事實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我們很感謝大家的信任,看完之後我們也覺得自己有責任寫一篇    因為原文中提到的兩個東西其實我們以前都寫過    就是農藥殘留和疾病,現在先貼原文我們一點一點看這個事情    原文提到了EWG的一次檢測中竟然發現大量致命穀物麥片含有致癌物質
  • 2018年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2、在玻璃窗上貼膠帶能抵禦颱風?流言在颱風來襲時,我們在窗戶上貼米字形膠帶,這樣可以防止窗戶被打碎。真相玻璃上貼膠帶這個做法由來已久,在二戰時,人們就習慣於在窗戶上貼膠帶,用來防止炸彈波把玻璃打碎。但是當時使用的玻璃面積都比較小,而且也很薄。現在的玻璃更大,而且質量也更好。
  • 澳洲人都愛吃的燕麥竟然致癌!?趕快看看你吃的早餐有沒有上榜...
    作為極受歡迎的燕麥系列產品都被發現含有超高劑量的、能致癌的草甘膦。   恐慌的情緒在這次的檢測後蔓延開來,因為只要是有吃麥片這個喜好的人都肯定吃到過不合格的麥片,並且,這些品牌的麥片有很多遠銷於世界各國,所以被牽扯到人那就太多了。
  • 每天吃的早餐麥片也會致癌?不少深圳人被套路了
    但不斷有傳言稱,麥片中除草劑草甘膦含量超標,經常吃這樣的麥片會致癌?草甘膦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麥片裡呢? 一、草甘膦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由原料農作物(燕麥、大麥、小麥等)加工而成的燕麥片裡面還會有草甘膦呢?這是因為在種植原料作物的時候會使用草甘膦進行除草,雖然在生物降解、光解、化學氧化及植物代謝的過程中會消耗絕大部分草甘膦,但不排除還會有一點點殘留,所以我們最終吃到的麥片中還是會含有一點點草甘膦。
  • 致癌麥片風靡160多個國家?你吃的早餐,危害這麼大?真相是...
    麥片風波,澳洲未能逃脫琳琅滿目的貨架上擺放著各類貼有「健康食品」、「綠色飲食」標籤的食品,這些標籤尤其在麥片貨架上尤為繁多。無論是在Woolworths還是Coles超市內,隨處可見的,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麥片,它們整齊地坐落在超市的貨架上,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個品牌的麥片都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可人們驚恐地發現,那些被列在「危險麥片」列表中的品牌,依舊安靜地睡在貨架上。
  • 草甘膦帶來的災難,看完不想說話,怒不敢言....
    ——草甘膦(ps,記住這個物質,你可能每天都能接觸到它)上。儘管大工業和農業協會,一再瘋狂地宣揚草甘膦毒性小,完全安全,不會影響動物和人類,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不斷有科學證據向大家揭示,它可能會對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產生毒性作用。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草甘膦是一種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 酒中的草甘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2019年3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在啤酒和葡萄酒中發現了一種常見的雜草殺手—草甘膦。此前,它曾因其可能與癌症有關而引起爭議。美國的研究人員測試了15種不同類型的啤酒和5種不同類型的葡萄酒,在20種飲料中的19種中發現了農藥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