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0-09-03 鄭大考研小堂學長


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簡介

自1987年開始,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期致力於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優化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

經過近30年的努力,從零開始,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形成團隊,建立了我國首批利用世行貸款建設的4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以塑料成型和模具技術為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加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等,已發展成為我國塑料成型和模具技術領域理論研究、技術開發、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相關產業技術發展主要基地。

「中心」現有科研及教學人員40餘人,工程技術人員50餘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博士生導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30餘人。「中心「擁有精密模具製造設備、塑料成型加工設備、測試和測量設備等一百餘臺套,儀器設備總值8000餘萬元,模具研究大樓8100m2,實驗室1200m2,中試基地3150m2。

圍繞塑料成型及模具技術,共出版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00餘篇。相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2007年完成了「神七」出艙太空衣頭盔面窗和相關塑料件的研製,得到解放軍總裝備部的高度肯定,作為全國20個獲獎集體之一,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勵。

主任介紹

主任:申長雨教授。

塑料成型及模具優化設計專家,1990年獲大連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2012年間曾任鄭州大學校長,目前擔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兼任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力學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塑料》主編,《固體力學》、《應用數學與力學》、《化工學報》、《工程塑料應用》、《模具工業》、《塑料》等雜誌編委。發起和組織了SocietyofAdvancedMoldingTechnology(先進成型技術協會)。

申長雨教授長期從事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優化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主持建立了我國首批利用世行貸款建設的4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發了多項專有技術,相關技術已在百餘家企業上千副精密模具和產品開發中得到應用;發展了注塑成型充模/保壓、冷卻、翹曲變形等過程的數理模型和計算方法,解決了注塑流動/保壓過程耦合求解問題、模具溫度場求解奇異性問題和計算效率問題、以及翹曲變形的預測精度問題等,主持開發出自主智慧財產權CAE軟體,為注塑模CAE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完成了「神七」出艙太空衣頭盔面窗的研製,所研製的頭盔面窗具備了高低溫環境下的高抗衝擊性能、惡劣環境下的防輻射能力和高光譜透過率等特殊功能,得到解放軍總裝備部的高度肯定,所帶領的團隊,2008年作為全國20個獲獎集體之一,榮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勵。在此基礎上,2011年完成了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艙內航天頭盔面窗,目前正承擔著登月計劃等國家戰略產品的研製任務。2011年起,致力於高聚物成型跨尺度預測和模具優化設計的基礎理論與新方法的研究,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了國家973項目「高聚物成型模擬及模具設計製造中的關鍵問題研究」。

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省部級科技一等獎4項,先後被授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已發表論文二百餘篇,獨立或和他人合作出版《注塑成型模擬及模具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和《橡塑模具優化設計技術》等學術專著4部。

申長雨教授至今共指導近二十名博士生,近六十名碩士生。現在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聚合物成型過程數值模擬、聚合物成型過程的跨尺度建模和計算、聚合物成型工藝和模具設計優化、國家戰略用聚合物製品的研製等。

常務副主任:劉春太

劉春太,男,1966生,中國致公黨黨員,博士,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目前擔任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兼任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模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塑料製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應用力學學報》、《模具工業》、《力學與實踐》等雜誌編委。

長期從事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優化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理論、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工作。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SCI論文70餘篇,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等多項獎勵。目前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為:聚合物成型過程數值模擬、聚合物成型過程的跨尺度建模和計算、聚合物成型工藝和模具設計優化、國家戰略用聚合物製品的研製等。

個人經歷:

1983,9-1987,7 北京大學力學系讀本科,獲理學士學位。

1990,9-1993,7 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讀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

1999,9-2003,6 在職師從申長雨院士攻讀鄭州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6,9-2007,8 美國Ohio State Univrsity訪問學者。

1990,7-2009,5 鄭州工學院,鄭州工業大學,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力學系講師,副教授(1998年),教授(2003年)。

2009,5-2015,3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

2015,3-至今,鄭州大學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鄭州大學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河南鄭工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持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1. 國家973計劃:高聚物成型模擬及模具設計製造中的關鍵問題研究(2012CB025900,2012.1-2015.12, 3000萬,項目組專家,秘書長)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性能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製品成型、成性機理與控制研究 (11432003 ,2011.01-2018.12,360 萬,與申長雨院士聯合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石墨烯/熱塑性聚氨酯(TPU)導電複合材料的力-電行為研究(11572290,2016.1-2019.12, 79萬,主持)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透明聚碳酸酯注塑結構件成型-服役性能的數值和實驗研究(11172271,2012.1-2015.12, 58萬,主持)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注塑模CAE軟體ZMOLD的集成化研究(10872186,2009.1-2011.12,36萬,主持,已結題)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交叉項目:高聚物成型加工與模具設計中的關鍵力學和和工程問題(10590350,2005.5-2009.4,800萬,子項主持,已結題)

7. 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聚合物水輔注射成型裝備和成型工藝開發 (112102210459, 2012.1-2014.12,10萬,主持)

8. 河南煤業化工集團:碳纖維/聚合物導電複合材料開發及其性能強化(2011.11-2013.12,65萬,主持)

9. 高鐵項目(青島四方):時速500公裡試驗車頭燈燈罩的研製(2010.6-2012.12, 230萬,與申長雨院士聯合主持)

10.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高速動車組CRH車燈燈罩的製造、測試和標準制定(111100211200,2011.6-2013.12,300萬,與申長雨院士聯合主持)

主要科研獲獎:

1.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於模擬仿真的聚合物加工及模具優化設計與應用,2003

2.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注塑成型模具及製品設計與生產過程的計算機集成技術, 1996

3. 化學工業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注塑成型過程計算機模擬技術,1995

4. 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橡塑製品成型及模具設計中關鍵力學問題和計算方法,2002

5.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集體獎):「神七」出艙太空衣頭盔面窗研製,2008


歷年報錄比、分數線

相關焦點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建築學院
    學院簡介鄭州大學建築學院位於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鄭州大學新校區鄭州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建築學專業於1959年開始招生。2000年7月三校合併後,於2001年4月,成立了鄭州大學建築學院。1997年至2012年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點連續被評為河南省重點學科。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
    年,其前身為鄭州大學水利系。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國家及河南省首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專業為鄭州大學名牌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鄭州大學特色專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簡介信息工程學院是鄭州大學國家「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的院系之一。學院於2001年6月由鄭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合併組建而成,鄭州大學計算中心歸屬信息工程學院。合併前的計算機科學系始於原鄭州大學1972年成立的計算技術專業和鄭州工業大學1985年成立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電子工程系始於1964年成立的無線電技術專業。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化工學院
    學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青」1人,中原學者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鄭州大學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6人,省級以上勞模、優秀教師、學術帶頭人等7人。學院有3位教師分別擔任教育部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委員職務。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化工學院
    學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青」1人,中原學者1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鄭州大學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6人,省級以上勞模、優秀教師、學術帶頭人等7人。學院有3位教師分別擔任教育部相關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委員職務。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土木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河南省精品課程1門,鄭州大學精品課程6門。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位居學校前列,畢業學生受到社會普遍讚譽。學院設有河南省工程實驗室、新型城鎮建築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地下工程安全與質量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綠色複合建築材料與結構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等5個部省級重點科研機構,擁有工程防災與結構工程研究所、新型複合建築材料研究所、交通與結構工程技術研究所、城鄉建設研究院、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巖土與地下工程研究所和橋梁工程研究所等7個校級科研機構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電氣工程學院
    學院簡介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創建於1959年3月,時為原鄭州大學電機工程系;2000年更名為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至今。目前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自動化系、生物醫學工程系、電工電子實驗中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生物醫學工程4個本科專業,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2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學。學院現有本科生近1800名,每年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350餘名。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旅遊管理學院
    學院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0年批准為河南省文化產業改革與發展人才培養基地,2010年旅遊管理專業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獲得立項。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醫學科學院
    醫學科學院聘請了轉化醫學領域及學院管理的知名專家Nick Lemoine教授擔任院長;Nick Lemoine教授現任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臨床中心主任。鄭州大學AMS致力於腫瘤防治領域的科學研究,計劃在原有的基礎上建設7個各有側重的研究中心,分別是:分子病理學;感染、炎症和免疫;細胞信號與蛋白質組學;細胞與基因治療;幹細胞與衰老;實驗醫學;預防醫學。AMS將採用國際統一的倫理規範、質量控制以及能使每個成員的潛力都得以充分展現的全新管理體系。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農學院
    ,是鄭州大學正式建制的二級教學與科研單位。農學院基本定位為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三位一體的研究型學院,旨在圍繞國家糧棉油安全戰略和河南農業大省的科技需求,主要開展農業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管理工程學院
    ,工業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3個專業型碩士點;工業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我省第八批重點學科,在管理學、工學和經濟學交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不斷發展。03學位學科設置博士專業:安全管理工程碩士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企業管理、工程碩士(工業工程、物流工程、項目管理)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歷史學院
    學科建設方面,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3個一級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為一級學科博士點。目前,學院以國家「雙一流」建設為契機,組建了以著名考古學家劉慶柱先生為首席教授的中原歷史文化學科群,成功入選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一期建設學科及鄭州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布局名單。鄭州大學歷史學科創建以來,傳承了優良的教風和學風。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商學院
    學科點聘請了30多名國內著名專家、企業家、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以及研究機構的研究員為兼職教授;已經搭建了較為堅實的研究平臺,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養環境和條件:本學科設有3個專業實驗室,4個教學中心,建有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鄭州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鄭州大學證券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所、臨空經濟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承擔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課題,積累了豐厚的科研成果,國內外綜合影響力顯著提升。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力學與安全工程學院
    2001年4月,成立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2011年11月,更名為鄭州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7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2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2人。學院現有工程力學和安全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工程力學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安全工程是河南省特色專業。設有力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力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均為河南省一級重點建設學科。學院是河南省力學學會的掛靠單位。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哲學學院
    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哲學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倫理學、外國哲學、宗教學、科技哲學、美學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專業研究方向。擁有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富有團隊合作意識、具備紮實哲學研究基礎、邏輯批判思維和學術創新精神的碩士生導師和學術研究團隊。哲學系教師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道德信仰和德性倫理、中原哲學與儒釋道三教融合、現代法德哲學、科技生態文明等學科領域都取得較為豐碩的成果。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公共管理學院
    物流工程、工程管理3個專業型碩士點;工業工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為我省第八批重點學科,在管理學、工學和經濟學交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不斷發展。03學位學科設置博士專業:安全管理工程碩士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技術經濟與管理、企業管理、工程碩士(工業工程、物流工程、項目管理)本科專業:工業工程、工程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美術學院
    學院簡介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始建於2001年,是鄭州大學新建院系之一。美術學院現有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藝術設計系、史論系等5個系,已經形成以「中原美術」優勢特色學科(方向)為主體的綜合性美術學科體系,學科綜合實力進一步凸顯。現擁有「美術學」、「藝術碩士」2個一級碩士學位點,1個「美術學」省級重點學科;現有「繪畫」、「雕塑」和「視覺傳達」3個本科專業,涵蓋中國畫、油畫、雕塑、視覺傳達、動畫5個方向。
  • 21鄭州大學考研各專業報考人數數據,報考人數最多的學院高達4049
    近期有考研相關人士給出鄭州大學2021考研各專業報名人數,內容預計真實可靠,應該是由鄭大內部人員發出,按照往年的規律鄭州大學是不會對外公布考研各專業具體報名人數。21考研的同學們可以參考此表格哦!在研究過此數據後,2021鄭州大學考研共報名37140人其中報名人數最多的5個院係為:商學院4049人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3186人法學院:3365人信息工程學院:1959人第一附屬醫院:1725人。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藥物研究院
    藥物研究院的主要職責是:開展腫瘤藥物相關研究,培養青年學術骨幹,組織團隊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團隊;承擔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研究項目,產出標誌性成果,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建設高水平實驗室,力爭某些研究方向或領域成為國內認可的一流重點實驗室,開展與國外科研機構的合作。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教育學院
    、應用心理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職業發展教育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及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自建院後,我們堅持國家辦學方針,積極開展教學及科研活動,始終把本科教學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認真組織與開展教學改革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升,近三年來,學生考研錄取率穩中有升且絕大多數學生被「985」、「211」名校錄取。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也呈現快速發展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