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2月2日訊 海峽導報特約撰述人、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今日在本報撰文表示,蔡英文以較大劣勢敗選後,曾在第一時間發表感言表示「民進黨會認真地做一個檢討」,從而贏得不少掌聲與肯定。1月31日更表示說,自己會在卸任黨主席之前,對2008年擔任黨主席以來到2012年 「大選」這段時間,進行徹底的檢討,希望民進黨內同志一起誠實面對問題。
然而,仔細研究與分析蔡英文的敗選感言及隨後的改革言論,發現她在表面感動與展現民主風範的背後,卻沒有找到敗選與問題的本質,沒有真正的反省與改革努力期待。有意四年後再戰的蔡英文,這樣的敗選感言可以感動人,但要爭取到更多選票則是遠遠不夠的。
眾所周知,這次「大選」勝負的關鍵因素在於是否承認「九二共識」,及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否會出現逆轉倒退,也就是說,蔡英文敗在否定與不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的敗選感言雖然誠懇與動人,但卻迴避了最為關鍵的兩岸議題,對兩岸關係發展政策一字未提,這是真正的反思與反省嗎?隨後蔡英文的多次發言,強調檢討的方向與敗選的原因,仍是「民進黨長期結構性問題、競選團隊問題與大環境問題」,而不是兩岸路線,不是「臺獨黨綱」,這是捨本逐末,未觸及問題的根源。
蔡英文在敗選感言中提出,「雖然我們努力,但是我們要完成最後的理想,這條路比我們想像的更漫長」。什麼是民進黨的「最後理想」?蔡英文展現了她一貫的模糊做法,沒有講明,仍要外界去猜想。「民進黨的最後理想」是指當選臺灣領導人嗎?顯然不是,當選領導人不可能成為一個政黨的「最後理想」。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她提出民進黨要完成的「最後理想」就是實現「臺灣獨立」。可見,在蔡英文溫婉敗選感言的背後仍有強烈的、又不能明講的政治終極目標「臺灣獨立」。蔡英文這樣的舊思維與政治立場,很難獲得更多中間選民認同,要在政治上再上一層樓是有困難的。
這次選舉已經證明,蔡英文提出的包括 「臺灣共識」在內的政策路線,沒有獲得多數選民的認同與支持,說明它存在許多不合理與不可取之處,但蔡英文卻在敗選後不斷強調,「我們提出的政策主張在臺灣未來的發展中依然扮演關鍵的力量」,這是自我擴張,是言過其實,也不符合民主政治是責任政治的原則。臺灣藍綠兩大政治陣營的政策路線有很大區別,在某些方面完全不同,執政的國民黨雖然會吸取在野黨的某些合理政策建議,但不可能讓民進黨的政策主張「扮演關鍵力量」。蔡英文應該多檢討其政策主張。
蔡英文在感言中不斷強調 「民進黨的轉型跟改革不會停止」,然而遺憾的是,民進黨自2008年敗選、蔡英文出任民進黨主席之後,除了選舉風格有所變化外,並沒有進行真正的改革,更沒有新的轉型,仍然是意識形態主導,仍然繼續搞民粹,仍然強烈「反中」,仍然沒有與陳水扁進行真正切割,仍然是「為反對而反對」,這是民進黨敗選的重要原因之一。未來民進黨能否進行真正的改革與轉型,則要看民進黨自己的實際行動了,只是筆者並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