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全區排名第二

2020-12-10 東方財富網

7月18日,記者從市六大重點產業鏈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推進六大重點產業鏈發展,努力推動六大重點產業鏈強龍頭、補鏈條、聚發展,全市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1月至6月,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全區排名第二;完成重點工業項目年度投資63.77%,新培育31家工業企業上規入庫,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2.87%。

為推進六大重點產業的發展,我市在廣西創新實施產業發展「鏈長制」戰略,由相關市領導擔任六大重點產業鏈鏈長,分別由六個經濟部門成立產業鏈辦公室。各產業鏈實行鏈長負責制,採用「一鏈一個發展規劃、一鏈一批支持政策、一鏈一批重點項目、一鏈一個承載園區、一鏈一支服務隊伍」的辦法,按照六大重點產業規劃以及打造「工業林」需要,共描繪首批19棵「產業樹」全景圖。

我市重點做好列入自治區產值前500企業和產值超億元企業服務工作,協助解決流動資金短缺、原材料保障、政策落地等問題,促進企業滿產達產。同時,我市規範服務企業流程,實行重點工業企業服務隊制度,每個服務隊均由市領導擔任隊長,部門主要領導擔任副隊長,進行點對點服務,負責對重點工業企業和項目需解決問題「一追到底」、全程跟進。而且,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土地、審批、用工、用電、融資等生產要素的保障,特別是做好用地規劃,加大徵地拆遷力度,全力保障「雙百雙新」工程項目用地需求。在守住環保底線、耕地保護紅線的基礎上,我市對入園企業及項目依法取得用地的產業項目,實施容缺受理直接落地制度。

上半年,我市堅持以項目建設大比拼為抓手,鍥而不捨地抓招商引資,強力推進我市關於推動產業項目快上、快進、快成的有關措施落實落地。在市委書記全桂壽、市長鍾暢姿的帶動下,全市形成了各級黨政「一把手」親自抓招商的良好氛圍,市、縣(市、區)、園區主要領導要每月外出招商,全面對接大灣區,將延伸重點產業鏈作為主攻方向,瞄準產業全國50強企業,大力引進一批央企、民企、灣企和大項目、好項目。1月至6月,全市新籤約「三企入桂」項目87個,投資總額1140.33億元,其中60%以上屬於工業項目,投資300億元的上海電氣建築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投資300億元的岑溪中民石材循環生態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成功籤約落戶;冶金新材料基地項目、廣西簡一大理石瓷磚生產項目、蒼梧旺甫工業小鎮標準廠房建設項目、金升年產30萬噸高純陰極銅項目、盈田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六大重點產業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56%。其中,再生資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9.56%,醫藥食品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0.75%,冶金機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66%,建材環保產業產值同比增長5.76%,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1.36%,文化旅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66.9%。

(文章來源:梧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我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增速居全市第二
    12月23日,記者從縣經開區獲悉,我縣1-11月完成工業總產值58.2億元,同比增長13.3%,增加值增速完成11.5%,除臨港經開區外,排名全市第二。1-11月,縣經開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1.47億元,同比增長17%,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8.4%。 據統計,我縣今年1-11月完成工業投資25.2億元,其中技改投資12.4億元;新籤訂投資協議13個,總投資49.38億元,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3個,新增規上工業6戶。
  • 聚焦|東湖高新區上半年GDP總量、增速均為武漢市第一
    同時,東湖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服務業增加值、工業投資、進出口、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6項指標完成情況排名全市第一。其中,第二、三產業對二季度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分別為37%和63%。主要行業回穩向好產業韌性逐步顯現工業生產加快恢復。二季度,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當月連續保持正增長。
  • 2019年義烏工業企業50強出爐 工業總產值佔規上企業一半左右
    吳獻華攝3月4日,義烏公布了2019年度義烏工業企業50強名單。數據顯示,2019年,義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2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增速為8.1%。其中,50強企業共實現產值298.25億元,佔規上產值比重為49.51%,比2018年工業企業50強產值增長11.91%。此外,實現稅收達11.97億元。在今年的50強企業中,工業產值超十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了7家。
  • 高坪區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均為南充市第一
    龍運鞋業生產車間一組數據顯示了「十三五」期間高坪區工業發展變化: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5年總產值254.7億元,2020年預計實現398.1億元,5年淨增近143億多元。今年以來,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均為全市第一。內涵升級:從「傳統」邁向「現代」「十三五」五年期間,高坪區工業發展的內涵不斷升級。2016年初,高坪區搶抓全市「五大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機遇,明確「高端服務業為引領、以先進位造業為支撐、以都市農業為依託」的產業發展思路,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 黃壇規上工業總產值破兩百億
    通訊員潘俊飛葛主銓記者曹維燕記者23日從黃壇鎮獲悉,1-11月份,黃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0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產銷率達103.6%,呈產銷兩旺態勢,實現新產品產值7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 全區前三季度工業經濟數據公布,綦江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工業園區 陳星宇 攝 全區前三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 日前,記者從區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我區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07.24億元,同比增長10.1%。
  • 全區工業經濟穩中有進10月份增長16.4%排名全國第一
    工業經濟自一季度末由負轉正,二季度衝高穩定在全國前三位,三季度頂住回落壓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體現出韌勁十足、極具潛力的顯著特徵。三季度以來,企業生產供給穩定,各項先行指標持續回暖,增加值增速逐月加快,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突出,繼續發揮穩增長中流砥柱作用。
  • 嘉興南湖區規上工業企業科創空前活躍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嘉興南湖區繼續發揮科創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掀起新一輪科技創新行動,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空前的科創積極性為企業發展積蓄新勢能,今年上半年全區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均為全市第二。
  • 2019年廣州各區GDP:天河首破5000億元,南沙增速最快
    各區GDP總量方面,天河區以5047.39億元成績排名全市第一,首次突破5000億大關;黃埔區、越秀區分別以3502.47億元、3134.47億元拿下亞軍和季軍。GDP增速方面,南沙區以10.5%排名全市GDP增速首位,緊接著是黃埔區和天河區,分別為8.6%、8.0%。
  • 前11月十堰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近2000億 連續8個月正增長
    今年以來,十堰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全市工業穩定恢復,工業經濟已連續8個月保持正增長。11月份,十堰工業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單月產值繼續保持正增長,累計工業總產值降幅持續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單月產值高達220.2億元,同比增長2.8%。自4月以來,十堰工業經濟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5至8月連續4個月單月保持兩位數增長。1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57.9億元,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67億元,排名全省第四。
  • 【經濟】2020年鄭州工業增速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
    2020年鄭州工業增速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 2021-01-07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月份我市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1-5月份,我市工業生產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374.4億元,同比增長18.2%。增加值可比口徑增長16.5%,比全區平均水平高10.2個百分點,位居全區第二。按輕重行業看,重工業居主導地位。
  • 逆勢上揚 舟山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
    4月27日,記者從舟山市統計局獲悉,一季度,舟山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為全省第一,且是省內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地市。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快速增長,是拉動舟山市經濟逆勢增長的最大動能。一季度,舟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0%,其中規上石油化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3倍。
  • 合肥規上工業企業效益逐步改善
    前三季度利潤增速為近三年最高點合肥規上工業企業效益逐步改善市統計局近日發布前三季度規上工業效益情況,今年以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強化內部管理,積極減費增效,工業生產快速恢復,企業效益逐步改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2069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全市工業」)實現利潤267.43億元,增長13.9%,增速為近三年最高點。其中,9月單月利潤同比增長19.2%,連續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據分析,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業企業經營費用下降。面對疫情,企業強化內部管理,減費增效。
  • 桂林召開工業振興情況新聞發布會
    如在工業運行指標方面,該市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業發展,扭轉上半年負增長的態勢,6月該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扭負為正,10月、11月連續2個月當月增速排全區第1;1至11月,該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增長9%,較上半年提升了14.5個百分點,較全區高出8.5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區第4。
  • 武漢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在副省級城市排名連進3位
    湖北日報訊 (記者嚴運濤)12月8日,武漢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截至11月底,武漢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949戶,較2015年淨增538家,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由2015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7位。
  • 站上萬億後再進位!2019年寧波GDP躍居計劃單列市第二
    港城寧波,經濟總量全國排名再進位!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GDP為11985億元,躍居全國計劃單列市第二,僅次於深圳。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20752美元,站穩2萬美元臺階。寧波財政總收入、規上工業、外貿進出口和居民人均收入等各項指標排名均居全國前列,其中出口額居全國各城市第5位。
  • 統計局再回應工業企業數據問題: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減少
    因此,工業統計的企業數量是在變動的。過去一年,由於多種原因,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是減少的。從相關部門數據看,1-5月份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0.9%,一季度A股非金融企業淨利潤增速為23.6%。工業利潤增速與這些數據是匹配的,趨勢一致。
  • 何以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19%?——重慶西永微電園高質量...
    今年1-8月,西永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00億元,同比增長18.67%。  北接「一帶」、南連「一路」、東通長江經濟帶、西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以下簡稱:西永微電園),歷經十五載,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將以嶄新之姿,面向未來產業,面向未來創新。
  • 寧波體育產業總產值年增速15%以上
    本報訊(記者 龐錦燕 通訊員 林健) 昨天下午,寧波市體育產業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舉行。大會全面總結了前一屆的工作,修改了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二屆理事會等組織機構,並提出了今後五年的工作任務。目前全市規模以上體育企業達2000多家,體育產業總產值佔GDP1.1%以上,年增速達15%以上;近兩年寧波成功舉辦了中國(寧波)體育產業博覽會、第七屆浙江省運動休閒旅遊節和全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大會。國家百萬公裡健身步道啟動儀式今年在寧波舉行,首次向社會公布12條登山健身步道,今後每年都將推出一批,步道帶動運動健身和經濟發展的勢頭將越來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