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商品下架,可以簡單的分為主動下架跟被動下架。
主動下架主要指由賣家自主選擇下架的行為,原因可能是商品賣不動、選品失誤,或者是供應鏈發生問題等,被動下架的原因就非常多了,商品侵權、銷售了存在安全隱患的商品、退貨率過高、差評太多、被賣家投訴、帳號關聯等等,都會造成被亞馬遜下架。
從運營角度來說,想要減少被下架的可能性,逃離被亞馬遜下架的魔爪,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
① 售前進行產品測試,確保銷售的產品安全可靠
② 只賣新品,或者說給二手物品貼上專屬標籤
③ 積極解決買家問題,防止負面評論太多
④ 完善listing信息,防止模稜兩可對賣家造成誤導導致退貨
⑤ 創建自己的品牌,跟法律專家溝通,防止智慧財產權侵權
從數據角度來說,哪些商品更容易被下架呢?或者說這些下架商品是否有什麼特點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抓取了亞馬遜美國站下架的近40萬件商品的詳細信息,包括類目、標題、價格、評分、評論、銷量、價格等,進行了深度挖掘。
下架商品各類目分布情況:
在售商品各類目分布情況:
商品數量Top10類目對比:
從商品所屬類目來看,23.37%的下架商品集中在Clothing, Shoes & Jewelry類目,其次是Sports & Outdoors類目,Home & Kitchen佔據8.67%。
我們對比了Top10下架商品類目及Top10在售商品類目,發現大部分佔比高的下架商品類目,其類目本身在售商品基數就大、佔比高。部分冷門類目如Gift Cards、CDs & Vinyl下架商品非常少。可見,市場越大競爭越大,運營不善,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越大。
除此之外,還需考慮下架商品部分類目的特性,比如說Clothing, Shoes & Jewelry類目商品存在季節性、Cell Phones & Accessories類目更新迭代快等等。部分賣家針對季節性商品,會有特別的運營策略,比如說僅在流量高峰期進行售賣。
下架商品價格區間分布:
從商品價格區間分布來看,在售商品數越多,下架商品數越多,價格對商品下架的影響並不明顯。
下架商品銷售額區間分布:
78%的下架商品近30天銷售額都在100美元內,隨著銷售額的遞增下架商品的數量減少,可見銷售額是影響商品下架的一大因素。
下架商品銷售額區間分布:
從評分區間來看,34.16%的下架商品,評分都集中在1分以下(不包含1分),評分在1分以下的商品銷量低,被下架的可能性最大。評分在[4,5)之間的商品,雖說銷量較高,但是被下架的商品數量位居第二。
下架商品評論數量分布:
從評論數量來看,評論數量越多,平均每個listing的月銷量越高,被下架的機率越小;評論數量越少,平均每個listing的月銷量越低,被下架的機率越大。
面對被下架,無評論跟有一個評論的區別非常大,無評被下架的概率是有一個評被下架概率的7倍多,可見,有計劃提升評論是避免被下架的有效手段之一。
下架商品有無video情況:
從是否有video來看,98%的被下架商品都沒有Video,被下架的商品中,有video的只佔極小一部分。大部分下架商品在lisiting優化上還有進步空間。
總結
1、月銷售額低、評論少的商品下架的可能性越大;
2、評分和價格對於商品下架的影響並不明顯;
3、良好的運營能力在規避下架上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