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子嫁給國軍上將,她再也沒講過一句日語,也不讓女兒學日語

2020-12-13 歷史這門功課

抗日戰爭時期,其實也有很多日本人站在了中國這邊。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站在正義角度的日本女人,她曾是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一名護士,她嫁給了國軍大將。婚後她只說中文,並且不讓女兒學日文,她的女婿十分有出息,退休後享受副國級待遇。

蔣百裡,浙江海寧人,曾是清末秀才,後來先後留學日本和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等職,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教育家,曾出版軍事論著集《國防論》,是國民黨中難得的一名將才。1938年11月,蔣百裡將軍病逝於廣西宜山,享年57歲。國民黨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

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他是個一心抗日的中國人,卻死心塌地地愛上了一個日本女人,這個日本女人就是佐梅(原名佐藤屋子)。在遇到這個日本妻子之前,蔣百裡曾有過一次包辦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查夫人是江南世家之女,是金庸的姑母,與蔣家是門當戶對。蔣百裡一直在外留學,查夫人也是有情有義,足足等了蔣百裡十年。迫於家裡的壓力,蔣百裡無奈娶了這位她並不喜歡的小腳夫人査品珍。

1914年,佐藤屋登坐輪船來到天津,與蔣百裡舉行了婚禮。從此以後,她在也沒有回到日本。她的女兒將英說過「她說國語,穿的衣服都是中國衣服,你看不出來她是個外國人。」

蔣佐梅的三女兒蔣英十分出名,她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丈夫就是「飛彈之父」錢學森,他擔任過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位,如果非要對應一個行政級別,那就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副國級幹部。

相關焦點

  • 她來自日本,丈夫是國軍上將,堅決不讓女兒學日語
    雖然抗日時期大多數的日本人個個為非作歹,無惡不作,但是也有些日本人知道什麼是人性,知道什麼是善良,什麼是正義,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曾經是日本的護士,不過最終嫁給了中國人,還生有一個女兒,她堅決不讓她的女兒說日語,她的丈夫也很有出息。
  • 她是日本人,卻從不教孩子日語,丈夫是上將,女兒的名字家喻戶曉
    她是日本人,卻從不教孩子日語,丈夫是上將,女兒的名字家喻戶曉 蔣佐梅,猛然提到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她倒是有一位近代以來飽受盛名的丈夫,民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裡,蔣佐梅是她的中文名字,而她則實質上是一位日本人,原名叫佐藤屋登,是一位護士,而自從她嫁給中國丈夫蔣百裡後,恪守作為一個妻子的準則
  • 福原愛教女兒日語,沒想到卻遭到女兒嫌棄:只想說中文不學日語
    福原愛教女兒日語,沒想到卻遭到女兒嫌棄:只想說中文不學日語福原愛雖然是一個日本人,但是國內網友對她一點都不反感,反而很喜歡一口東北口音的她,福原愛參加了很多國內綜藝節目,大家都對她的表現很滿意,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外國人可是很少的。
  • 嫁到中國的日本女子,從不教孩子日語,女兒的名字家喻戶曉
    日本侵華期間,日本軍隊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熱情高漲,日本國內民眾也採取各種措施支持國家的戰爭。但是,戰爭終究沒有湮滅所有人的人性,一些日本人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本質,選擇站在正義的一邊。一個日本女人毅然嫁到了中國,她從沒教過孩子日語,生了一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女兒。
  • 日本少女嫁給中國將軍,奔走抗戰前線,生五女兒從不教她們說日語
    而佐藤面對這樣直接的愛情既激動又緊張,蔣百裡早就已經有了妻室,雖然原配妻子是家中包辦的婚姻,蔣百裡與她並無感情,但要佐藤嫁到異國,她還是要經過強烈的心理鬥爭的。她不知道蔣百裡的愛能保持多久,她會不會像蔣百裡的原配一樣被拋棄?佐藤實在不知該如何回應蔣百裡的愛,她匆匆回到了日本。
  • 她是日本人,嫁中國將軍後卻從不教女兒說日語,如今女兒家喻戶曉
    但是他們兩個不一樣,不僅最後幸福的在一起,蔣百裡的夫人蔣佐梅還為她生下了一位非常有出息的女兒。關於蔣佐梅夫人的記載其實並不多,簡單的用一句話介紹她就是:她出生於1890年日本北海道,原名佐藤屋登,是中國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裡的妻子。而關於她的記載,大部分是和蔣百裡有關的,其次就是和她女兒有關的,她是一個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日本人了。
  • 她是日本女人,卻從不教女兒日語,生下一女兒如今盡人皆知
    沒想到蔣百裡也是一個急性子,在氣憤之下他拿起槍就要自殺了。 幸運的是蔣百裡沒傷中要害,沒有生命安全的隱患。但當時蔣百裡的傷勢也需要及時救治,蔣百裡當時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當局就安排了日本駐華公使館派遣一位軍醫和一個名叫佐藤屋登的女護士,從北京前往保定對蔣百裡進行救治。
  • 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父親學日語 妙計活抓日軍
    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父親學日語 妙計活抓日軍     圖為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 她是日本公民,嫁給中國人後從不說日語,如今女兒已家喻戶曉
    談及日本,很多人都會咬牙切齒。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家,一直都被中國人民所厭惡。所謂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大部分人對日本的一切東西都很厭惡,比如前幾年出現的抵制日貨潮流,為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大家紛紛開始抵制日貨。而在日本經歷海嘯災難之後,更是有很多中國人覺得這是因果報應。
  • 日本留學:為什麼學日語總是堅持不下去?(日語初學者必看)
    現在好像隨便誰都能蹦出一兩句日語。前兩天和母上聊天,她突然說出一句「卡哇伊」嚇了東學君一跳。01 學不好日語的三個關鍵詞:亂、盲目、挫敗感雖然中國人學習日語有天然的優勢,但還是有90%的人都覺得堅持不下去,什麼原因呢?
  • 日本女人堅持嫁給中國人,從不教子女日語,還生下一女家喻戶曉
    蔣百裡一生娶了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算是家族聯姻,因為母親而娶,第二任妻子卻是一個日本女人。因此蔣百裡受到了不少人的詬病,這位日本女子也為了證明自己,從不教孩子日語,只用漢語,更是生下一女家喻戶曉。自殺這個日本女人就是蔣佐梅,本名是佐藤屋登,是一名日本護士。
  • 她是日本人,卻毅然嫁到中國,從不教孩子日語,生下女兒家喻戶曉
    手術過後,醫生建議長期治療,因為要留一個人照顧蔣百裡,佐藤屋登就留了下來,在此期間,她除了照料蔣百裡的日常生活以外,還處處的勸慰他不要輕生,隨著時間推移,兩人之間各自產生了愛慕,佐藤屋登的家裡全部反對她嫁給中國人,可是佐藤屋登鐵了心要嫁給蔣百裡,為此,她和家裡徹底決斷。
  • 她雖是日本人,卻從不教小孩一句日語,其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她雖是日本人,卻從不教小孩一句日語,其女兒如今家喻戶曉。 蔣百裡,1882年在浙江省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出生,本名為蔣方震,百裡是他的字。他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所著的《軍事常識》與《國防論》更是影響著後世人。從小蔣百裡就博學多識,在1899年參加桐鄉縣中的「觀風題」考試中獲得了「超等第一名」。
  • 日本女護士嫁給中國軍人後,64年從未回過娘家,沒教孩子一句日語
    在日軍當中也有被迫捲入這場戰爭中的人,他們當中也有心地善良的人,而這些人就包括佐藤屋登,她是一位日本的護士,她嫁給了一位中國將軍,在64年當中從沒回過日本,而他們倆所生的孩子家喻戶曉。當時為了能和蔣百裡在一起,佐藤屋登想到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她把蔣百裡為自己寫過的所有信一同寄回了日本,讓她的父親看一看。所有的父親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未來有一個好的歸宿,佐藤屋登的父親也不例外,她從每一封信當中看出了蔣百裡的真誠,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很快蔣百裡就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嫁給蔣百裡之後的佐藤屋登改了名字叫蔣佐梅。
  • 她本是日本人,卻嫁到中國,從不教孩子日語,生的女兒家喻戶曉
    上個世紀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為將日本趕出中國,我國發動了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歷經重重磨難終於將日本趕出了中國。由於日軍當時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這使得很多民眾對日本存在極大的厭惡情緒,尤其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人。我們不會原諒日本曾經對中國做過的一切,但我們也不能一桿子打死所有的日本人。
  • 和父母斷絕關係嫁給中國人,從不教孩子日語,生一女兒嫁給錢學森
    ,後來的日本投降,這些女人有的得以回國,但是很多都留在中國嫁給了中國人。當然,也有很不錯的日本女人,當時有一位日本女人堪稱榜樣和楷模,她不是被日本殖民到中國的,而是一位日本在中國的隨軍醫院的護士長。
  • 「去日本,日語自然就會了.」真是這樣的嗎?
    今天和大家聊聊「去日本,日語自然就會了。」這一話題。近幾年,我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在日本的中國人,他們在日本待了有一年、三年、甚至是十年時間,一句完整的日語都不會講,甚至都沒有學完初級課程。在去日本之前,就簡單的在某些培訓機構上了幾天的課,學了點寒暄語就去日本了。某些老師告訴他們,不用在國內學,去日本之後,日語自然就會了。他們竟然相信了。
  • 日本女護士嫁中國將軍,從不教女兒說日語,如今女兒早已家喻戶曉
    隨著中國的經濟好起來,中國人不一定與本國人結婚,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跨國婚姻,日本位於中國的東北方向,距離中國最近的城市只有690公裡,中日之間有越來越多的人跨越這段距離互相結婚,據日本201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跨國婚姻有21180對,中國有5526個中國女人嫁給了日本男人,是所有外國妻子裡數量最多的
  • 女高中生看動漫學日語 考取日本京都大學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張爽周圍的人都說她和日語有緣,學日語,她沒去過任何日語培訓學校,也從沒買過日語教材,她從小就開始看動漫、唱動漫歌曲學日語,高中時考過了日語能力考試N1。張爽的母親在福州外國語中學當老師,母親的同事了解到張爽看動漫學日語的經歷後,認為她是日語天才,建議她留學日本。
  • 她本是日本人,卻毅然嫁到中國,從來不教孩子日語,女兒家喻戶曉_騰訊新聞
    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熱情高漲,國內的日本民眾也採取種種措施支持國家的戰爭,但是戰爭終究沒有泯滅所有人的人性,有一部分日本人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本質,選擇站到了正義的一邊。一位日本女性就毅然嫁到中國,她從不教孩子日語,還生下了在中國堪稱是家喻戶曉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