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好,我是「白露老師」,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479的「郊縣班」。
8月5日,第一批次錄取結果公布,大家對四七九分校的錄取線很是震驚:600分左右就可以上四七九了?對於成都「5+2」區域外的考生來說的確如此。那要怎樣才能享受到這種福利?其中涉及到哪些問題還需要家長們弄明白的?在這裡就和家長朋友們聊一聊,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郊縣班」。
「郊縣班」一詞準確來講是家長們的一種叫法,在官方表述中是沒有這個詞彙的,中考政策原文表述是「面向15個區(市)縣招生計劃」。由於2017年前成都市中心城區指「5+2」(錦江區、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武侯區、高新區、天府新區)區域,這個區域外的範圍稱為郊縣,「郊縣班」一詞就在家長圈中被一直沿用下來。
郊縣班指的是一種四七九分校(七中高新、樹德光華、樹德外國語、石室北湖)面向「5+2」外的那15個升學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簡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新津縣、大邑縣、蒲江縣)的招生計劃,也就是在「5+2」區域升學的考生無法填報這一計劃,只有在龍泉驛區等15個區(市)縣升學的考生才可以填報,除此之外還要求中考分數達到「5+2」區域重高線。
通過這一招生方式進入的考生不會單獨組成一個班,而是同其他考生混合編班,也能憑藉中考成績分到實驗班型,與其他途逕入學的考生沒有不同之處。
郊縣班也分統招和調劑,但與各升學區內的統招、調劑定義不同。對於填報郊縣班的考生而言,只要戶籍在大成都範圍內的就是統招生,可以同時填報1個統招和1個調劑志願,戶籍不在大成都範圍內的就是調劑生,只能填其中的調劑志願。
郊縣班錄取在第一批次,類似於提前批,錄取順序上要優先於其他批次的錄取。因此,同時填報郊縣班和所在升學區的高中是不衝突的,如果郊縣班錄取了就去,沒有錄取到也不影響所報的當地高中錄取。
各升學區的志願填報安排可能不同,有些區域錄取早於「5+2」區域第一批次錄取,許多家長擔心如果已經被當地高中錄取了會影響到郊縣班的錄取,這是不會的。如果考生條件滿足,大可放心填報,多一次機會嘛!
看到官方公布今年郊縣班錄取分數後,白露老師第一時間和寧靜論壇中考群家長們分享了分數變化信息:一是石室北湖第一次收分在600分以下,二是調劑線都略有上漲,前三所創歷史新高。
整體來看郊縣班的錄取分數,比「5+2」區域四七九分校收分要低5分左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難道真的是郊縣的考生升479容易些嗎?小編不這樣認為,中考屬於選拔性考試,擇優錄取,郊縣整體教育水平和主城區有一定差距,郊縣考生和主城區考生的整體高分情況也有差異,這可能就是導致最終呈現出來的錄取分數不同的原因。
單看某所學校的分數線有起有落還算是正常的一種現象,當年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最終影響到錄取分數走向。建議家長們在比較時參考往年錄取分數,不用過於關注和「5+2」區域的錄取分數對比,畢竟這兩類的考生組成都是不同的。
郊縣班每年的招生計劃只有二百多人:樹德光華招80人,另外三個校區各招45人,每個校區調劑生計劃只有3-4人。15個升學區考生競爭這215個名額,大家可想而知這一升學途徑也不容易。今年調劑分數都在上漲,反映出調劑生招生計劃少帶來的競爭加劇,加之今年是自招取消的第一年,戶籍不在成都市的考生競爭更加激烈。
有些考生學籍在「5+2」區域,戶籍在郊縣,就會面臨著升學區域的選擇。這裡就單說目標學校為四七九分校,回到郊縣以統招生身份報考和留在「5+2」區域以調招生身份報考,相比之下,面向郊縣錄取分數是要低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回郊縣升學的確更有利。
上面的結論只參考了單一因素,中考升學區域選擇所產生的影響遠不止於此,還是以上面學籍在「5+2」區域,戶籍在郊縣情況舉例,談談兩種選擇有何不同。
留在「5+2」區域升學,能夠以調劑生身份報考區域內有招生計劃的高中,主要就是5+2區內高中和面向5+2區域招生的區外高中,以及面向全市招生的項目班招生計劃等。回到郊縣區域升學,能夠以統招身份報考區域內的高中,以及面向郊縣招生的479的招生計劃,和面向全市、全省招生的項目班招生計劃等。
無論是留在「5+2」還是回到郊縣,都存在「得到一些優勢的同時失去一些優勢」的問題。留在「5+2」的話,這區內所有的高中都可以選擇,但分數要求整體更高;回到郊縣,報考區內高中和479分校相比更有優勢,但可選高中的範圍縮小很多。因此,選擇在哪裡升學,還是要結合個人目標學校規劃來選擇更有利的區域。回到這部分開頭講的,如果就是純粹衝著479分校去的,回到郊縣升學就是一個更有利的選擇。
以上就是對「郊縣班」這個招生詞彙的解釋,給家長們選擇升學方式提供一個信息參考。大家都了解了嗎?
來源:寧靜姐姐家長論壇
作者:白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