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90後已經成了社會中堅力量,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喜怒哀樂,記得很多八零後的人總是調侃自己是最悲催的一代,沒趕上分配工作、沒趕上鐵飯碗、沒趕上低房價云云,趕上了獨生子女、趕上了生二胎云云。而現在的90後也是如此,看看看到這一代人在網上各種吐槽和自嘲,總覺得小夥、小女子們很能苦中作樂,把苦都幽默化了。
現在很多九十年代中葉的孩子也開始進入社會,成為工作中的弄潮兒了。不論男生女生開始脫離那種相對單純的象牙塔,經歷各種腥風血雨的洗禮。不存在歧視的說法,男生要經歷和面對的壓力和長遠想法要大於女生。女生可能有時候選擇餘地大一些,或者最後也有嫁人託底。而男生就不同了,他們不論什麼時候都要養家餬口。所以一旦進入社會男人的潛力會被激發到極致,成長速度也很快。他們要迅速定位自己的位置,發掘自己的能力和優勢,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認清這個社會的各個層面。而同齡的女生儘管有時候心理年齡要大於男生,卻因為大腦結構的不同,在畢業的時候,仍然會沉浸在一種理想狀態,相比男生更加慢一些看透社會本質,存在於自己的幻想中。
我們再追溯的時候發現,現在社會中很多90後的男孩都選擇了姐弟戀,找一些比自己大的女生交往結婚。而且現在不是九零後的男生也有很多選擇姐弟戀,可謂是蔚然成風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90後的男生選擇找姐姐戀愛、結婚呢,從心理學分析大概有三點:
1. 主觀方面的責任轉嫁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如果單靠著自己不啃老的話很難在畢業5年內,自己有能力買一套房子。所以很多選擇姐弟戀的男生都有某種程度的轉嫁責任的意識,這個不是貶義詞,這是由現在特殊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情況決定的。而絕對不是男孩功利,而是現實讓他們開始把這一項納入了自己的選擇對象的考量範疇。畢竟找一個有經濟能力的女孩,要比找一個嬌滴滴還需要自己大把投入的花朵要負擔的小。而即使找一個經濟不如自己的人,自己無論在供房還是買房,兩個人的力量總是大於一個人的壓力。
2. 客觀方面的成熟度和協助力
這個是從姐弟戀的客體,即女方來看的。戀人姐姐們總是先戀人弟弟不如社會早一些,所以社會中的酸甜苦辣她們都經歷過了,也有了相當成熟的應對方法。而戀人弟弟們在遇到相同的問題的時候,女方則會在事業和社會資源中幫助他們很多,給他們很多參考意見,這樣也讓很多男孩無形中避免掉入很多陷阱,比自己大的女孩給了涉世未深的他們很多安全感和合理化建議。另一方面比自己大的女孩已經過了做夢的年紀,不會再為了一個香奈兒或者別的奢侈品而掏幹自己的男友的錢,反而會學著攢錢買房養娃,更加實際。她們更多的是想得很長遠,把家庭放在考慮的範疇首位,更能照顧好男方,把家務料理的井然有序的。
3. 生活不易學會珍惜
年齡比較大的女生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男友,在男友困境中,她們更多的是支持和協助,而很多小妹妹則會選擇埋怨很抽離,經歷比較少,也不會太珍惜這段感情。
不過我們討論的是大部分情況,還是有很多同齡人一起,一起同甘共苦的,總之對的時候對的人就是最美的狀態。如果你還有什麼更好的分享歡迎給我留言,或者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