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筆記本硬體選擇中,CPU和顯卡的種類相對來講並不多,消費者按照自己的使用需求就能夠直觀的選擇,但在內存和硬碟上面很多消費者卻並不重視,因為在很多消費者眼裡這兩者似乎並沒有被算作電腦的重要配件。其實這種想法也是沒錯的,畢竟電腦實際的性能強大與否主要取決於CPU和顯卡這兩個大戶,而內存和硬碟是作為輔助硬體存在的,可是這兩者真的就對性能沒有多少影響嗎?
根據短板效應,目前主流電腦的硬體瓶頸其實就體現在硬碟上。在四核處理器高速進軍主流市場的今天,單純的處理器性能已經能夠滿足用戶日常的辦公和娛樂需求,再也不像十年前,流暢播放1080P視頻都能作為高性能的象徵。在現如今的電腦裡,機械硬碟才是制約整個電腦性能的關鍵點,而內存作為CPU和硬碟之間的橋梁,在性能上卻一直沒有出現真正的瓶頸。
先來說一說內存吧,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主要就剩兩種,DDR3內存以及DDR4內存。由於內存在主流機器上性能需求乏力,所以標準的DDR4內存相比DDR3來說更像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升級。簡單的進行一下分析的話,筆記本DDR3內存的標準規格為等效頻率1600MHz,時序CL11,而DDR4內存目前常見的一般為2133MHz CL15以及2400MHz CL15-17。在實際性能上,由於時序的影響,DDR4 2133 CL15內存雖然讀寫性能較高,但其內存延遲卻要高於DDR3 1600 CL11內存,而根據中關村在線DDR3/DDR4內存測試的結果來看,DDR3 1866 CL11無論讀寫性能還是延遲都強於DDR4 2133 CL15內存,可見內存時序也是對性能存在影響的,並且由於DDR4預讀取等設計,等效頻率低到和DDR3內存相近時性能會居於劣勢。
DDR3 1600 CL11與4710MQ@3.5GHz
DDR3 1600 CL9與4710MQ@3.5GHz(軟體版本不同顯示有區別)
DDR3 1600 CL9與4930MX@4.0GHz
以上測試肯定有一定誤差,但根據結果,同頻率下時序更低的內存在讀寫性能以及內存延遲上會有明顯的優勢,而處理器性能差距不大時內存性能變化也不是很大。而在實際的各種應用當中,內存性能的些許差別也並不會讓整機性能出現特別明顯的不同,但DDR4內存由於工作電壓更故而以功耗要比DDR3內存低一點。所以目前普通用戶購買筆記本時並不需要太過關注內存性能,只要看容量就好了。
說到容量,對目前主流用戶來講8GB內存是完全足夠的,在購買筆記本產品時可以留心一下這款筆記本是否有額外的內存插槽,如果有的話或許選擇4GB的版本後自行添加內存能省一點錢。而對於經常玩一些單機大作的用戶來說16GB內存就顯得必要了,因為有一些變態遊戲特別喜歡吃內存和顯存,為了遊戲的流暢,這份投資值不值就看你自己啦。
筆記本選購時硬碟的選擇是很靈活的,對於目前大部分筆記本產品來說,能夠自行選擇的配置往往就剩內存和硬碟了。除了極端輕薄的產品外,正常的主流筆記本都能夠擁有一個2.5英寸硬碟位以及一個或更多M.2接口的固態硬碟位。所以從接口我們就能看出,廠商的設計思路就是一塊固態硬碟和一塊機械硬碟進行組合,這也是目前主流筆記本的標準配置。我個人認為,購買一款能同時安裝固態和機械硬碟的電腦時,如果能選擇不要機械硬碟的話是最好的,因為自己買一塊正常來說肯定比標配的性能強還便宜,而固態硬碟就要看你懂不懂了,不懂的話就看預算吧,選擇一個性價比比較高的容量就好。
硬碟的容量選擇很靈活,多以SSD+HDD為主
在目前的電腦硬體中,硬碟是比CPU對系統流暢度影響還要大的硬體,所以要想讓自己的電腦使用流暢舒適,那麼購買一塊固態硬碟是十分值得的投資。作為已經用了五年固態硬碟的人,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讓我在單獨一個128GB固態和1TB機械硬碟之間選,我還是會選擇固態硬碟,因為機械硬碟糟糕的響應速度如今實在令人無法忍受了,尤其是目前大部分筆記本機械硬碟還停留在5400轉 8m/16m緩存的時代。
下面我分別給出一款五年前主流固態硬碟目前的測試數據和一款五年前機械硬碟的測試數據給大家參考一下。
浦科特M5S 128GB SATA3接口固態硬碟
威騰電子500GB機械硬碟(藍盤)
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多年以前的老款SATA通道固態硬碟,無論讀取速度還是寫入速度也都遠超機械硬碟,並且4K小文件讀寫速度和訪問時間比機械硬碟快數十倍。我們日常的電腦使用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在進行小文件讀取,所以固態硬碟才會在實際體驗中帶來完爆機械硬碟的表現。
機械硬碟性能羸弱的原因終究還是因其機械結構的桎梏,通過磁頭在碟片尋道,在存取連續的文件還好,可是一旦出現大量碎片文件時,磁頭要不斷在碟片上尋找數據,產生的延遲會嚴重影響存取速度。所以目前機械硬碟只適合於作為倉庫盤來使用,性價比的優勢還是讓機械硬碟還能續很久的命,畢竟大容量固態硬碟的價格還是過於高昂。但全固態是未來的趨勢,不差錢的朋友還是值得考慮購買一塊大容量的,尤其是對於經常攜帶筆記本的朋友來說,固態在安全性方面也是優於物理結構的機械硬碟的。
其實固態硬碟的容量相比機械硬碟並沒有劣勢
很多人在選擇固態硬碟時都會在TLC顆粒和MLC顆粒的產品之間猶豫,因為TLC顆粒的產品價格較低且性能較強,但壽命卻明顯不如MLC顆粒的固態硬碟。事實上大家完全沒必要擔心TLC顆粒壽命的問題,其實按照普通人的使用習慣來說,一塊128GB的TLC固態硬碟可能也要10年才能到壽,因為我們日常更多的其實是在讀取數據,而且容量更大的固態硬碟使用的壽命也會相應提高,即使真的只用了四五年就要報廢了,你覺得四五年之後128GB的硬碟不換更大的還夠用嗎?當然,如果對數據安全性的考慮比較多的話,選擇MLC顆粒甚至SLC顆粒的產品肯定是更加穩妥的。
筆記本硬體詳解系列文章旨在幫助新手朋友了解筆記本電腦硬體的選購,所以在一些複雜問題上就點到即止不做深究了,喜歡的朋友歡迎留言和提問。當然,若是有錯漏的話也歡迎指正,互相學習是提高姿勢的重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