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翠鳥幼兒園
寒假須知
本學期放假時間:2018年1月27日
下學期報到時間:2018年2月26日(正月十一,星期一)
讓每一片綠葉自由舒展
讓每一朵花蕾美麗綻放
歡迎3-6歲的寶貝加入紅翠鳥幼兒園這個大家庭
新學期招生已經開始,歡迎參觀報名!
歲月匆匆,半學期就這樣結束了,小朋友與老師們迎來令人羨慕的寒假,終於可以放鬆放鬆。平日裡這些小傢伙可把老師給累壞了,但是突然少了孩子們的吵鬧,老師還真有點捨不得。放假了,小乖乖們在家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喲~
老師媽媽再親切慈愛,也永遠替代不了爸爸媽媽血肉至親的溫暖;
幼兒園裡的小夥伴再好玩也替代不了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們的相互依賴;
幼兒園裡的遊戲再好玩也替代不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逛一次街。
為了讓孩子們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假期時間,充分調節身心,我們特向家長朋友提出如下建議和意見,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寒假。
小孩子在過年的時候喜歡放炮,但有些爆竹是不適合孩子放的,就算是再安全的爆竹也有危險性。幾乎每年都會有很多兒童被炸傷的案例,因此,家長們要特別留心。
小建議:孩子如何能安全地燃放煙花爆竹?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讓太小的孩子自己放炮;家長可以自己放炮,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觀看;即便是年齡稍大的孩子,放炮時,家長最好也在旁邊陪同,一旦發現危險舉動就立刻制止;購買合格的煙花爆竹;另外,在爆竹沒有按時燃放時,千萬不要著急查看,儘量多等一段時間。查看時,一定要先從側面觀察爆竹的引線是否燒完,如果引線已經燒完或者很短時,就不要再試圖燃放了。
每到冬季,尤其是寒假,不少兒童會貪玩跑到冰面上溜冰或者玩耍。而有些冰面並不堅固,兒童很容易發生意外。
小建議:孩子出門玩耍時,最好是結伴出行,還要提醒孩子不要去危險區域活動;如果不幸落水,應及時向附近大人求救;如果是年幼一些的孩子,儘量有家長一起陪同,看好孩子,以避免發生意外。
寒假到了,孩子離開了學校的監管,但家長還在上班,無暇照顧他們,這意味著孩子與各種火源接觸的機會也多起來。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提高寶寶的消防意識呢?
小建議:大人應該從自身做起,不要隨身攜帶火種,比如火柴、打火機等;不得隨意點火,更不能在公共場所燃放鞭炮;平時,教育孩子不要玩電氣設備,不亂接亂拉電線;萬一發現火情,小朋友也不要驚慌,及時撥打119,要在成年人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逃離。
家有寶寶,用電安全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冬季,各種取暖電器齊上陣,更增加了用電安全的隱患。作為父母,要了解電的特徵及危險,做好防觸電的一系列工作,為兒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
小建議:購買有質量安全保證的電源、插座;用紅色標記家庭用電危險區域;教育兒童注意不要讓電器沾上水,不能用溼手觸摸電器,不用溼布擦拭電器;遠離脫落及裸露線頭;不要隨意拆卸、安裝電源線路、插座、插頭等。調試、維修電器時不要讓兒童在現場,避免其模仿。
除了上述措施,很多家長表示,用電安全是一種無形的危害。而對於思維並不發達的寶寶而言,很多時候很難完全理解接受。其實,這個問題也很簡單,家長可以藉助動畫片,讓寶寶來更直觀的看見違規用電帶來的危害。
冬季,室外天寒地凍、流行疾病頻發。為何寶寶的安全,很多家長選擇讓寶寶待在家裡。但是好動、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為了看一眼屋外的世界,很多寶寶不得不巴著陽臺向外眺望。寶寶的這些舉動,無疑就增加了墜樓的風險。
小建議:墜樓孩子天性好動,千萬別讓他脫離你的視線。別讓孩子單獨在陽臺玩耍,最好在陽臺門口加圍欄,使孩子無法通過,此外,絕對不可在陽臺上有墊腳的東西,以防萬一。
冬季寒冷,寶寶們自然要向溫暖的地方靠攏。電熱扇、油汀、各種暖寶寶就成為寶寶的寵兒。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難免燙傷;另外,年齡較小的寶寶,如果自己接熱水,也很容易被燙傷。
小建議: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將熱水、熱湯、取暖器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如果寶寶有需要,最好請家長幫忙。一旦發生燙傷要用流動水衝洗傷口,不要塗抹牙膏、醬油等物品,並及時送往醫院做專業處理。
冬季,寶寶長期在室內,難免到處翻動折騰。一旦誤服藥品,後果不堪設想。
小建議:誤食儘量將藥品存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但是如果一旦孩子誤服了藥品,就應立即送往附近的醫院搶救。家長還要辨明孩子吃的是什麼藥物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將裝藥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小孩的嘔吐物,一同帶往醫院檢查。
除了來自社會的危害,單獨把寶寶留在密閉的車內,也很容易造成寶寶窒息。
小建議:杜絕讓寶寶單獨呆在車裡;車子在行進時鎖好車門車窗;選用兒童安全座椅;不讓寶寶一人站在車外;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杜絕在行駛的車中吃東西;不能為了照顧孩子舒服,把靠背放置過低。
每到寒假期間,各種尋兒微博絡繹不斷。拐賣誘騙拐賣和走失兒童,是目前社會各方都極其關注的話題。寒假期間,家長一定要做好寶寶防拐的功課。
小建議: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視線範圍,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或店鋪裡;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無暇照顧孩子時,把孩子交給可信賴的親朋;不要帶小孩到偏僻人少的地方,帶孩子在馬路上行走時,儘量讓孩子靠裡走,注意防範後面來的摩託車、麵包車;告訴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單位的全稱及電話號碼並要讓其熟記。
春節期間常常要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拜年。帶孩子外出時,一定要事先對孩子進行一下安全教育。現在由於公路修得好,司機們的安全意識反而被淡化了,安全事故時常發生。
小建議:帶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讓孩子注意靠右邊走。有人行道的一定要走人行道。橫穿馬路時要注意沒有車子再走,不要跟車子賭快。如有人行橫道線就從橫道線上過去,哪怕繞很多路也要這樣做。穿橫道線時還要注意紅綠燈。乘車時要提醒孩子扶好扶手,不要把頭和手往外伸,不要在車上打鬧
>>>>
本來冬季白日就短,懶覺睡掉一大半,才起來沒有幾個小時天又要黑了。等到寒假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由於原先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失範,就是沒了規矩。
對策: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吃多了零食就不好好吃正餐了,此外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大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使相鄰的控制語言、記憶、思維等智力活動的神經處於抑制狀態,對新事物、新知識就很難產生興趣。導致神經網絡發育不良,也會使智力水平降低。
對策: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麼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麼處理,等等。
說現在的孩子貪戀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對此做家長的首先要檢討!
對策: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願去遵守。
看太多電視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老是窩在家裡,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當然這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怕孩子凍著了,稍微冷一點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實是不對的。
對策:鼓勵他跟小區裡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髒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說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帶孩子的情況,可能會過分溺愛,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容易變成小小"兩面派"。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對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長很不利。
對策:做父母的儘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保持一致性。晚上把孩子在這一天裡的表現說一說,大家評議評議,不帶批評色彩,更不是開"批鬥大會",只是把事情都拿出來讓大家知道,讓一切都變得公開、透明。當然,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本來在幼兒園裡已經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收拾東西了,寒假待在家裡,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況下,又變得事事依賴。這些"退化"行為,對孩子可沒有好處。
對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讓他獨立完成。家長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讓他自己慢慢做,傳遞給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對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反過來,還可以讓他幫大人一點忙,他會因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定的責任,而感到很自豪。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一旦到了人多的場合,就變得任性起來。弄得父母很尷尬;要不然就表現得很"拗",一定要這樣、那樣的,不然就撒嬌、耍賴、發脾氣,再或者有很強的表現欲,什麼事情都要"我來、我來!"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場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說他最好。
對策:"人來瘋"的背後,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如果父母平時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孩子的內心就會很安穩、平靜,不需要在特殊場合、藉由特殊途徑,來獲取額外的關注。因此在解決這個問題上,關鍵還在平時。不過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小孩子變得興奮起來,也是常有的事,對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要講禮貌"、"不要打擾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地訓斥孩子,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光照不足不僅不利於鈣質吸收,還會引起抑鬱症狀。北歐國家據說有一大半人都存在冬季抑鬱的問題,你可別奇怪家裡的小朋友怎麼狀態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鬱的表現。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鬆"。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對策:為什麼小朋友在幼兒園就會遵守規矩,在家就肆無忌憚。其實是因為,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不見得是壞事。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則和秩序,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太過放任,反而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春節給孩子派發壓歲錢,買新衣服、新玩具什麼的,這些都會助長小孩子對物質的欲望。最糟糕的情況是,父母平時不太有時間陪孩子,借著假期、節日,就使勁給他買東西作為補償,其實不是在對孩子好,只不過是給自己一點心理安慰罷了,卻造成孩子要東西的壞習慣。背後的心理動因是,他覺得給他買東西就是對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匱乏靠物質來補。
對策:壓歲錢作為一項風俗可以保留,但要告訴孩子,應該向每一位給他壓歲錢的長輩表示感謝,不要讓他覺得這是自己"理應"得的。至於討要東西這個壞習慣,單單批評教育是不夠的,父母最好不要用"買東西"這種方式來對孩子好,也請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給孩子買太多東西,多花點時間陪他玩玩,給予他心理上的滿足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開開心心過寒假,高高興興上學校!小朋友們,下學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