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友誼」比早戀還可怕,孩子沉迷其中分辨不出,家長也不好拒絕

2020-12-20 聽然講育兒

以切磋之誼取友,則學問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

當孩子步入校園以後,家長都會告訴他們「多交點朋友」,和大家搞好關係,以後也有個照應,當然,孩子們也比較聽話,各種各樣的朋友交了一堆,好的壞的不計其數,在結交良師益友的過程中也走上了歪路,一般孩子高中階段都是住校,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更容易出現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上了高中等於半隻腳邁進了大學,在這個關鍵階段,父母很擔心孩子會早戀,這種朦朧的愛意很美好,但卻發生在錯的時間,許多家長「手把牢」的看著孩子生怕他們誤入歧途,不光影響學習成績,還可能傷害身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但在孩子身邊有一種「毒友誼」比早戀還可怕,孩子們樂在其中,分辨不出,就連家長都沒有理由拒絕,一旦孩子身邊出現這種朋友,很可能耽誤孩子的一生,家長一定要及時幹預,幫助孩子識別「假朋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故事分享(粉絲投稿)

樂樂今年上畢業班,高三最後衝刺階段,緊張又勞累,但好在成績不錯,媽媽也很驕傲,每周末孩子放假,媽媽都會做些甜品讓樂樂帶給小夥伴們一起分享,隨後樂樂也把自己換新同桌的事分享給媽媽。換桌很正常,媽媽也沒多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發現樂樂開始說髒話了,行為舉止都很不雅,不再像之前的乖女孩,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很多,整天痞裡痞氣媽媽都不敢認自己的女兒,月考過後樂樂考砸了,媽媽非常著急,就來到學校想和老師溝通一下,結果她卻看見了女兒和幾個問題少年混在一起,衣衫不整,沒有學生的樣子,後來媽媽才知道其中一位正是女兒的新同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樂樂媽氣急敗壞「揪」回了女兒,看著也跟過來的同桌,媽媽苦笑了。雖然臉上表現得很熱情,但心裡一萬個不願意,她並不是不讓女兒交朋友,而是因為這位朋友女兒被「拉下水」了,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十年寒窗苦讀只為高考一展鋒芒,最後衝刺階段非常重要,怎能輕易放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積極引導

進入青春期後,孩子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沒有抵抗力,也不會分辨是非,這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但並不代表著家長要為孩子做選擇,關鍵決定還要交給他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並不是讓孩子斷絕社交,而是引導孩子結交良師益友,這樣才會互相成就,才能越來越優秀。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同樣的道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決定權交給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比較激動,如果家長直接禁止孩子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只會激怒他們的叛逆心理,家長不要態度過於強硬,往往效果不會太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關鍵時期就需要找對辦法,即便孩子做得不對,但家長也不能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思想走,孩子分辨不出來,但家長可以作為好朋友幫他們分辨,另外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還要注意心理健康或者他們的煩惱,全面發展才會讓孩子更健康。

本文聲明:文字純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種「毒友誼」是近墨者黑,比早戀還可怕,家長發現後要教娃拒絕
    這份毒友誼使睿睿逐漸失去上進心,變得消極悲觀,還學會了抽菸、打遊戲,成績不下滑才奇怪呢!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都會對孩子更加關注,尤其是擔心孩子早戀,其實這種「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不僅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很大,而且很容易被父母忽略。
  • 孩子的毒友誼有時候比早戀還可怕,不要讓自己多年教育毀於一旦
    所以,這種影響就是不好的影響。她的同伴就是她的「師」,但是卻是往壞的方向「教」了。當然,這種影響還不足以引起我的特別重視和反思。直到有一天小綿綿放學後,然後哭著跟我說,和她一起玩的一個男孩和女孩,忽然將她拋開,不跟小綿綿玩了。
  • 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千萬不要忽略朋友對孩子的影響力。還記得幫幫初中時,班上有個姐妹團,四個女生在班級裡關係特別親密,直到班裡轉來其中一個女孩的髮小,其他三個人立刻覺得她們之間的友誼被拋棄了,於是三個人開始排擠轉學生,故意污衊她們,甚至還廝打在一起。
  • 這種「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孩子不自知,父母最好及時「消滅」
    有些小孩可能會因對異性的好奇而對異性產生一種模糊的好感,他們自己也無法準確地辨別出這種好感是什麼,於是兩人便走向了異界。這一狀況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長們對孩子的早戀十分關注。但實際上,「毒友誼」比「早戀」更讓人害怕。
  • 有一種「毒友誼」,孩子不會分辨,家長毫不知情,比沒朋友更可怕
    父母擔心孩子交不到朋友的同時,卻往往容易忽視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孩子所認識的朋友是何性質?值得交嗎?在孩子們的交際圈中,有這樣一種「毒友誼」,擁有超強大的吸引力,足夠把孩子拖入學壞的深淵,比沒朋友更可怕。
  • 孩子之間的「毒友誼」,是比早戀更可怕的事情
    朋友間偶爾爭吵沒什麼,但「毒友誼」就不行了,不僅不能讓孩子體會到友誼的美好,反而會讓孩子消極和自卑、傷心難過,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友誼很重要,但毒友誼就算了友誼,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教養的迷思》的作者哈裡斯更是認為,同輩群體往往才是塑造兒童行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地方。但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有可能會遇到「有毒」的友誼,從而讓「同伴效應」對孩子產生負面和消極的影響,遠比我們擔心的早戀嚴重的多。怎麼判斷哪些是「毒友誼」呢?
  • 孩子成長過程中,擁有「毒友誼」,比不會交朋友更可怕
    文/小熊育兒日記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關注對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孩子的社交能力好,能交到很多朋友。當孩子不會交朋友時,父母都會很擔憂孩子,覺得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好,這對孩子的日後的影響是很嚴重的。人是群居動物,人的一生不能沒有朋友,但孩子成長過程中,擁有「毒友誼」比不會交朋友還要可怕。
  • 家長需警惕:孩子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警惕「毒」友誼「不良」朋友很容易被家長察覺,但是「毒」友誼就沒有那麼簡單了。什麼是「毒」友誼?育兒專家Erin Leonard博士在《Psychology Today》發表過一篇文章,總結出了「毒友誼」的一些典型特徵:孩子經常因為這段友誼不開心甚至哭泣;孩子的自信心萎靡不振;孩子為了朋友開心會一味討好對方,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總是被朋友嘲笑、輕視、各種貶低;孩子提出的想法總是不被朋友重視;
  • 家長需警惕:孩子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不良」朋友很容易被家長察覺,但是「毒」友誼就沒有那麼簡單了。育兒專家Erin Leonard博士在《Psychology Today》發表過一篇文章,總結出了「毒友誼」的一些典型特徵:孩子經常因為這段友誼不開心甚至哭泣;
  • 給娃帶來「毒友誼」的壞朋友,比娃沒朋友更可怕,家長要擦亮眼睛
    「壞朋友」警惕「毒」友誼比起上面孩子的「壞朋友」,家長更應該警惕那些看不見的「毒」友誼。育兒專家艾琳·倫納德博士曾在《今日心理》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其中詳細總結了「毒」友誼的一些特徵:孩子會因為這段友誼經常不開心甚至痛哭;孩子的自信被打擊的脆弱不堪;孩子會為了討好朋友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 兒童心理學家提醒: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面對「毒友誼」,家長的正確做法不是簡單粗暴的讓孩子斷交、隔離,這樣並不能避免他們以後再陷入「毒友誼」中。從孩子鬧情緒、不適應,到學著做計劃、穩下心來上學,孩子沒少鬧騰,家長沒少操心。情緒、作業讓人操心也就罷了,朋友前兩天被兒子的老師叫到學校,本來以為是孩子捅了大簍子,談完才發現是友誼問題。原來,孩子跟新校的一個學生變成好友,形影不離,於是這個孩子原來的朋友就與這個孩子變成了「敵人」,還發生了一些爭執。
  • 兒童心理學家提醒: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天使導讀 面對「毒友誼」,家長的正確做法不是簡單粗暴的讓孩子斷交、隔離,這樣並不能避免他們以後再陷入「毒友誼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他人」意識,只有「自我」,日常行為容易瞬間變化,不擅長成為可靠的朋友,經常說:「你今天不是我的朋友!」這樣的話。
  • 如何幫孩子打造堅實的友誼小船?孩子的「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從孩子鬧情緒、不適應,到學著做計劃、穩下心來上學,孩子沒少鬧騰,家長沒少操心。」 情緒、作業讓人操心也就罷了,朋友前兩天被兒子Alex的老師叫到學校,本來以為是孩子捅了大簍子,談完才發現是友誼問題。原來,Alex跟新校的一個學生變成好友,形影不離,於是這個孩子原來的朋友就與Alex變成了「敵人」,還發生了一些爭執。
  • 家長要小心孩子身邊的這種「毒友誼」,比娃「早戀」還要可怕
    可是,女兒根本就不聽,她說和誰做朋友是她的權利,媽媽沒有權利幹涉。剛剛裝修的新房子,怎麼捨得賣掉。讓對方女孩搬家,更不可能。女兒居然交到了「壞朋友」,小果的媽媽沮喪又無措。現代社會,交通更方便,家庭的經濟實力更雄厚,家長也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 家長要小心孩子身邊的這種「毒友誼」,比娃「早戀」還要可怕!
    可是,女兒根本就不聽,她說和誰做朋友是她的權利,媽媽沒有權利幹涉。剛剛裝修的新房子,怎麼捨得賣掉。讓對方女孩搬家,更不可能。女兒居然交到了「壞朋友」,小果的媽媽沮喪又無措。現代社會,交通更方便,家庭的經濟實力更雄厚,家長也更注重孩子的教育。但是,哪位媽媽會有勇氣,因為鄰裡的待人接物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就搬家呢?
  • 李玫瑾:孩子上學,這一種「新危害」比早戀更可怕,太多學生被毀
    李玫瑾:孩子上學,這一種「新危害」比早戀更可怕,太多學生被毀早戀一直是孩子上學時期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很多孩子也因此被毀,在經過家長和學校的嚴厲制裁下,這一現象得到了改善,可是,一種新的危害也應用而生,這比早戀更要可怕,太多學生都毀在了這上面
  • 孩子交朋友,父母要不要幹涉?遇到這三種「毒友誼」,請幹涉到底
    李玫瑾教授還談到,如果青春期的孩子結交了壞朋友,家長不要直接讓孩子禁止來往,因為孩子很可能在學校裡遇到了安全問題,而與壞朋友在一起,能夠受到保護,所以他們不敢拒絕壞孩子。
  • 「我孩子一開學就被同學孤立」:有些毒友誼,比早戀更可怕
    從孩子鬧情緒、不適應,到學著做計劃、穩下心來上學,孩子沒少鬧騰,家長沒少操心。情緒、作業讓人操心也就罷了,朋友前兩天被兒子Alex的老師叫到學校,本來以為是孩子捅了大簍子,談完才發現是友誼問題。原來,Alex跟新校的一個學生變成好友,形影不離,於是這個孩子原來的朋友就與Alex變成了「敵人」,還發生了一些爭執。
  • 兒童當中的「毒友誼」,危害程度遠超早戀,父母越早幹涉越好
    ,但是隨後便會消失不見,不過,有些「毒友誼」不僅不會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危害程度遠超過早戀。而當自己家的孩子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時,不但沒有幫助到孩子成長,反而還把孩子往壞處帶,那麼這樣的友誼就是「毒友誼」,對孩子的未來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會影響到他們的現在。
  • 孩子的「毒友誼」,比沒朋友更可怕
    有毒的友誼真可怕,可怕起來會要人命。我們常教育孩子,要和周圍同學朋友搞好關係,沒想到,孩子身邊的朋友,也是潛在的危險源。艾琳·倫納德博士在美國《今日心理學》中指出,孩子如果在交往中存在以上特徵,孩子就是陷入了「毒友誼」,他們實際上有可能在「友誼」的外衣下,被欺負、被霸凌、被排擠和被傷害。其實一句話:如果孩子新交的朋友,受傷多於歡喜,壞行為多於進步,那麼就可以判定為毒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