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猜成語 德高望重
萬裡挑一
異曲同工
多此一舉
兩面三刀
能屈能伸
跋前疐後啥意思?便宜行事怎麼讀?
「治絲益棼」的「棼」字怎麼讀?「便宜行事」是啥意思?
最近,寧波鎮海中學舉辦成語大賽,經過五輪比賽,最終6名同學從1400多名學生中勝出,高一男生李偉嘉拔得頭籌。老師說,這位成語大賽冠軍平時語文成績就不錯,喜歡閱讀,平時涉獵不少課外知識。
看圖猜成語
你能猜出幾個?
高一、高二1400多名同學,先進行海選。絕大多數同學在第一輪就「翻船」了,很多人說看到題目感覺「自己是文盲」。之後60名同學進入初賽,先考成語讀音,再考成語字形,最後考成語語義。
考試形式多樣、有趣,有成語接龍、看圖猜成語、看視頻猜成語等。
在「看圖猜成語」這個環節,場上比得熱烈,場下同學參與度也很高。
兩個「面」字上,划過幾道線——「兩面三刀」;馬的繁體字,少了一個點——「馬失前蹄」;左面一個彎彎曲曲的「能」字,右面一個拉長的「能」字——「能屈能伸」……
成語接龍後,6名選手進入最後的決賽。要求在報出成語意思15秒的時間裡,寫下答案,非常考驗選手的思維速度。
最後一題,考的是鎮海中學校園裡,經常能看到的一個成語。學校梓蔭山東面有塊摩崖石刻,寫著「懲忿窒欲」這四個字。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有大成就,就必須遏制個人的私慾,不能隨便發洩不滿和怨恨。
只有高一男生李偉嘉答對這道題,憑藉這個勝利,他最終拿到冠軍。
語文組組長王靜老師說,初賽時李同學的成績並不十分突出,但比到最後,他淵博的課外知識就派上用場,很多生僻的典故,他都知道,所以能贏得比賽。
學習成語是和古人對話
王老師說,學校今年第一次舉辦成語大賽,因為學習成語是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方式。現代生活中,可能很難遇到一些非常複雜的成語,但成語蘊含著豐厚的文化,還是值得大家花時間去了解的。
選出的這些成語,都要滿足這幾個條件:
一、易誤讀的,包括讀音和語義。比如「昆弟之好」,「昆」是哥哥的意思,很多同學認為這個成語是指兄弟情誼,正確理解是像兄弟般的情誼,這樣範圍就擴大了。
二、知道成語,但對語義模稜兩可。比如「涸轍之鮒」,字面意思是乾涸的車轍溝裡的鯽魚。很多同學知道意思是困境,但不知道引申義是人處於困境中,急需別人幫助。
三、擴充文化知識,了解一些歷史典故。比如看視頻猜成語中有一題:歧路亡羊,出處是《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講了個故事:一戶人家丟了羊,很多人去找都沒找到,因為岔路太多。這個成語字面意義是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現比喻事物複雜多變,沒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孜孜矻矻怎麼讀?
煙波釣徒說的是誰的故事?
我們收集了一些比賽中考倒同學的成語,你也來試試看——
治絲益棼(fén):理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傾箱倒篋(dào qiè):把箱子裡的東西都倒出來。指儘其所有。這個成語,同學只做了字面解釋,沒有說出引申義「儘其所有」。
孜孜矻矻(kū):勤勉不懈的樣子。出自韓愈《爭臣論》:「……孜孜矻矻,死而後已。」這個成語意思大家都知道,但「矻」字怎麼讀,很多人不知道。
跋前疐(zhì)後:出自《詩經·豳風·狼跋》,意思是老狼前進就踩住脖子下的垂肉,後退就被尾巴絆倒。比喻進退兩難。這個成語很考驗學生的知識面,有同學寫出「跋前疐後」,還有位同學寫出了「跋胡疐尾」,意思相同,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補苴罅漏(bǔjūxiàlòu):苴是鞋底的草墊,罅是縫隙。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指彌補文章、理論等的缺漏,泛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出自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便(biàn)宜行事:便宜是方便、適宜。指經過特許,不必請示,根據實際情況或臨時變化就酌情處理。出處是《漢書·魏相傳》:「漢興以來,國家便宜行事。」
睚眥必報: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
不祧(tiāo)之祖: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出自 《宋史·禮志九》。
曲(qū)突徙薪:曲是彎曲,突是煙囪,原意是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出自《漢書·霍光傳》。
宵衣旰(gàn)食: 宵是夜間,衣是穿衣,旰是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出自徐陵《陳文帝哀冊文》。
煙波釣徒:唐張志和去官後,居江湖間,垂釣時不設餌,自娛自樂,自稱「煙波釣徒」。後借指隱居江湖者。出自《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隱逸列傳·張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