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好英語,一定要掌握英語思維。」
「你這個中式英語不行啊,多學學英語思維。」
耳熟吧?當孩子學英語學到一定程度,你就很難不聽人提起這個概念:英語思維。
但其實不少家長依然不太理解啥叫英語思維。
嗯?英語思維?那是我們可以擁有的東西嗎?
先不要被「思維」兩個字嚇到,所謂的英語思維,其實就是「用英語思考」。
很多孩子在初級階段想用英語表達的時候,都避免不了這個過程:
首先出現的一定是中文,然後再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最後說出來。
這就是我們這些non-native speaker(非母語者)在思考時的慣性,第一反應是母語中文。
把「說英語」變成了「中英互譯」,甚至是用蹩腳的英文水平來中英互譯,這種思維模式下產生的語言表達,自然不會地道。
那麼用英文思考的思維模式到底是怎樣的呢?——去掉翻譯過程,從物直接聯繫到英文。
當然以上知識單詞層面的初階英語思維,上升到句子層面,事情就有點複雜了。
在中文習慣中,我們喜歡用主動句,但英文習慣中被動句使用頻率更高。
比如中文句子:有人問她在幹嘛,她說:「我在看電視」。
在中文思維裡,你大概在琢磨「有人」用英文該怎麼說是吧?
英文思維這時就會迅速使用被動語態,把「有人」忽略掉,「她」作為主語。於是句子就會變成這樣:
When asked what is she doing, she said, 「I’m watching TV.
這就是在句子中的英語思維表現之一:主動和被動的靈活轉換。
英語有些句子會拿it作主語,這種情況在語法裡叫「形式主語」,一個例子:
中文:情況緊急的時候,保持冷靜是很重要的。
英文:To keep calm under emergency is important.
但很遺憾,還是不夠地道,因為這麼排序,句子就會頭重腳輕。
英語會喜歡句子前後更平衡一些,所以他們喜歡用it把句子組裝成: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calm under emergency.
把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才是英語的慣常做法。
英語思維在句子中還有很多體現,比如中文結構比較鬆散,不需要完全按照嚴格的邏輯,有時說話沒有主語也是可以的,而英語比較嚴謹,講究邏輯性……
這些都是中文思維和英語思維的區別。
英語思維的培養,不僅能夠讓學起英語來更輕鬆,也讓孩子的英語更為地道。
具體來說,爸爸媽媽在家裡可以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呢?
在0—2歲這個階段,家長們可以多對孩子講英語。
比如指著對應的事物用英語說出來,平時用英語來逗逗孩子等,讓孩子將英文與環境聯繫起來。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磨耳朵」千萬不能只追求量,還要讓孩子理解所聽英文的意義。
因為光聽不理解,在語言學習上沒有什麼價值,listen and understand(聽和理解)!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要開始積累聽力詞彙。
看英語動畫片是一個很好的積累聽力詞彙的方式,孩子在觀看時,聽到和看到的場景是對應的,這就相當於模擬了一種語言環境。
但值得注意的是,給孩子選擇的動畫片要由易到難,先從簡單的顏色、數字、生活用品等主題進行選擇,再到一些生活場景對話。
看英語動畫片,孩子不見得會說,但實際上他們在逐漸積累聽力詞彙。
這時候孩子可以原版動畫+外教課+分級閱讀(拼讀)三管齊下。
拼讀最好是選擇分級讀物,可以選擇親子共讀、點讀筆、在線有聲讀物等,進行相關練習。
等孩子閱讀能力有了一定基礎後,再開始寫的練習。
以上這些都是針對從0歲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的建議,那」半路出家」的怎麼辦呢?
在這裡邦邦也總結了幾點建議:
01 在語言和圖像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
02 在語言和動作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
03 調動各個感官去學英語,聽說讀寫各方面培養
04 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培養,順序不能亂
05注重孩子的英語發音,英語是拼讀文字,正確的發音促進正確的拼讀
最後邦邦衷心祝願各位小朋友成功解鎖「英語思維.zip」,隨心所想表達英文!
30節英語試聽課0元領
免費試學 · 助力孩子 · 領跑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