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深圳小學教材輔助關注我們↑↑
零起點
日語入門
第一節 了解日語
1.日語的起源
考古研究發現,日本民族是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
類進入到朝鮮半島上居住,之後一些人又遷徙到日本而形成的。日本原
來是沒有文字的,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傳播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
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漢文化傳到日本以後,
日本開始用漢字記事了。
日本民族最開始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只局限於口語表達,沒有用
於記載書面語言的文字。大約是在隋唐時代,漢字由中國傳入日本。日
本人最初先是直接採用漢字作為日本文字來記錄日本語言,後來才逐漸
根據漢字創造出日語的字母——假名。
2.日語的構成
日語是由假名和漢字構成的。
日語的假名包含平假名和片假名兩種。一般情況下,日語的假名沒
有實際意義,僅僅是代表發音的符號。但也有一些詞彙是由單個假名構
成的。如「手(て)」「火(ひ)」「字(じ)」等。平假名(ひらがな)是
日語中表音文字的一種,是從中文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如:安―
あ,以―い,宇―う,衣ーえ,於―お。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
用,且多做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早期平假名的地位並不高,
直到後來紀貫之撰《古今和歌集》,以假名起序置於篇首,證明假名文
學的價值,才奠定平假名的地位。平假名主要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
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詞彙,也用於標記日文漢字的讀
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平不高的人為對象的讀物,如小孩、日語
學習者的書籍等。
片假名(かたかな)是日語中表音符號的一種,是從中國漢字的楷
書中取出符號聲音漢字的一部分簡化而來的。如:阿―ア,伊―イ,宇
―ウ,江―エ,於―オ。片假名主要在以下情況中使用:外來語、外國
人名(包括日籍人士的人名)、外國的地名等專有名詞;擬聲語、擬態
語;生物、礦物的日文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正式文書;1988年8月
以前的電報、不支持雙字節的電腦系統;文章中對某詞表示強調時。
日語漢字是書寫日語時所使用的漢字。日語漢字的寫法基本上與中
文使用的漢字大同小異。有一部分日語獨創的漢字,被稱為「日制漢
字」或「和製漢字」。隨著日語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應
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
日語漢字的讀法分為音讀、訓讀兩類。音讀指源自於漢字的讀音,
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如「上」的音讀為「ジョウ」「ショウ」,「下」的音
讀為「カ」「ゲ」。訓讀是與中文讀音無關聯的漢字讀法,是為了標示原來
存在的日語詞彙而加上聯繫的漢字。如「上」的訓讀有「うえ」「うお」「か
み」等,「下」的訓讀有「した」「しも」「もと」等。大部分的日語漢字都有音
讀和訓讀。
大部分日語漢字的寫法與繁體漢字(或正體漢字)相同,但是也有
字形相異的漢字寫法,書寫時得多加注意。特別是日語中自行簡化的漢
字。比如日語中的「角」「澤」。「天」在日語中是上一橫長,下一橫短等
等。
此外,漢字與假名相結合的日語文字書寫方式也一直沿用到了今
天。如:合(あ)う,読(よ)む,來(く)る等。
有一些日本漢字的字形和中國文字很相近,但是意思和讀音卻有很
大的差異。例如:日語的「床(ゆか)」在中文裡是「床」的意思,「手紙
(てがみ)」在中文裡是「衛生紙」的意思,「娘(むすめ)」在中文裡
是「媽媽」的意思等。
此外,日語裡還有很多獨創文字。如「辻(つじ)」表示「十字路
口」,「峠(とうげ)」表示「山頂」,「躾(しつけ)」表示「禮節,禮
貌」,「畑(はたけ)」表示「田地」等
文章及音頻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