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持續上漲並逼近2017年的歷史紀錄高點近20000美元後,比特幣價格在26日的交易中出現下挫。造成主要加密貨幣短線齊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正常的衝高回落和獲利回吐,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關於美國方面考慮加強監管的市場傳聞,使得投資人趨于謹慎。對於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比特幣的相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可能近期的下跌還不足為懼,他們對加密貨幣前景依然看好。是什麼讓投資者對比特幣更有信心?囤幣的需求也更加旺盛?這和比特幣的優勢有緊密關係。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在bitcoin.org 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註明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交易,同時給比特幣加了很多限制。比如:比特幣的總量只有2100萬枚,生產速度也會隨著總量的增多而減少,直到觸達2100萬的限制等。
比特幣的優勢在哪裡?
一. 稀缺性
物以稀為貴,比特幣的一大優勢是稀缺性,畢竟比特幣只有2100萬枚,不可增發。而且如果保管不當,比特幣是會丟失的,丟失之後無法找回。理論上來說,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幣的數量不但不會增加,還有可能因為丟失減少。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有1850萬枚,佔總發行量的近90%。據估計,要達到2100萬比特幣的上限,還需要120年的時間來「挖掘」剩下的10%的比特幣。很多人認為:獲得比特幣的機會將會減少,或者比特幣將掌握在特定的少數人手中。只要我囤著幣,作為收藏,它的價值會升高,以後我也可能是百萬富翁、千萬富豪。人們與日俱增的囤幣熱情,也是比特幣需求回升的原因之一。
二、價值增長
從第一個比特幣誕生開始到現在,僅僅過去了11年,但是在這11年裡,比特幣的價值從0飛速漲到接近2萬美元一枚。換句話說,如果你2010年11月花2.2美元左右買了10個比特幣,你今天能得到87,000美元價值的比特幣,投資回報率高達3,918,071.22%,翻了三萬多倍的收益。到了2019年,僅僅美國就有2700多萬的比特幣用戶,佔美國人口的9%。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看到長期的價值,而比特幣的價值增長是不可估量的,一些投資者正將比特幣視為黃金的潛在替代品。
三、唯一性
比特幣通過算力競爭的挖礦產生,然後通過UTXO結構(UnspentTransactionOutput:未消費的交易輸出,是比特幣交易生成及驗證的一個核心概念。)在系統中流動起來,致使每一枚比特幣都可以追溯到其誕生時候的那個區塊,這樣完美的設計完全確保了比特幣的不可偽造性,使得所有比特幣的來源都必須來自某一個或幾個交易的UTXO,從來不會在系統中途安插進來一個比特幣。
從A貨奢侈品,到黃金,再到紙幣,哪個行業都有人企圖通過造假來撈一筆。拿到了黃金得去鑑定,店家收到100元得過驗鈔機,甚至從專櫃拿出來的奢侈品都可能是被櫃姐掉包過的。而比特幣是不能被偽造的,所以你不用擔心收到了假幣假貨。
四、公開帳本
比特幣的公開帳本就像是你公開的朋友圈,如果男生A和女生B在交往,他們分別發了一條所有人可見的朋友圈來公開秀恩愛,大家就知道兩人是情侶關係了。當情況變成了比特幣交易,如果A給B轉了一個比特幣,所有人都能看到A地址和B地址之間的這一筆交易。因為公開帳本的緣故,A不能投機取巧、篡改帳本。當然,儘管這一筆交易記錄是透明公開的,別人並不能知道誰是AB地址的主人,這也歸功於比特幣的匿名性。
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網際網路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情況下擁有參與自由。但很多新手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也不知道把自己的比特幣放在哪裡更安全,交易更順暢。就拿非常重要的私鑰來說,私鑰是掌握數字錢包的入口,只有私鑰,才能證明你是錢包裡資產的主人,而且這串私鑰除了你之外,沒有任何人知道,這是加密數字貨幣和銀行帳戶最大的區別,你的數字資產,由你自己掌控,沒有中心化的機構介入其中。私鑰是由加密算法生成的一個32位元組隨機數,由64個十六進位的字符組成,而且一個錢包只有一個私鑰,不能修改,私鑰的生成沒有規則可循,而且非常難記,容易丟失。如今,將比特幣放在專業託管錢包裡是交易者的明智之選。
作為專業的託管機構,幣信錢包從手機號、驗證碼、登錄密碼、支付密碼以及人臉識別進行資產保護的,用戶是沒有接觸到私鑰或者助記詞的,直接就是「密碼+人臉識別」的方式。幣信支持活體人臉識別,識別精度更高,如果是照片之類的是無法通過識別的,每一項交易也都需要通過人臉識別。對廣告方來說,嚴格的視頻KYC認證,提高了交易門檻,保證交易更安全,
作為安全好用的區塊鏈錢包,幣信擁有業內頂尖的安全團隊,搭建了完善的風險控制架構,實時監控異常數據,確保幣信帳戶安全、交易安全。冷熱錢包分離、多重籤名、軍工級硬體加密機制等技術,更是為數字資產提供安全保障。
幣信為區塊鏈資產提供了強大且靈活易用的工具,致力於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地持有、使用和管理自己的數字貨幣。幣信產品邏輯易懂,操作體驗流暢。無需繁瑣的教程,用戶打開App即可開始使用,五分鐘立刻上手,是人人都能使用的無門檻的比特幣錢包
責任編輯:林小威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