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孫勇,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科室負責人,郭氏正骨第七代傳人,國家級重點學科繼承人,在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廣東省重點專科,深圳市重點專科從事骨科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先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人民醫院、華西醫院、香港瑪麗醫院等進修學習,多次參與學術交流活動。擅長治療創傷、骨壞死、骨關節病、人工關節置換、人工關節翻修等,對於四肢創傷、股骨頭壞死、髖膝骨性關節炎等壞死、退變性疾患、複雜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1、股骨頭壞死是個啥?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是骨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疾病,主要是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股骨頭破壞、變形或塌陷,以患側髖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因其病因多樣、發病隱匿、治療周期長、致殘率高的特點,又有「股骨頭的冠心病」、「不死的癌症」等綽號。
2、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如何預防?
股骨頭壞死的直接原因是血液供應減少或中斷。臨床上股骨頭壞死的誘因有很多,其中激素、酒精、創傷為常見誘因。
長期大劑量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容易引發股骨頭壞死。短則1周,長至數月或數年後,出現髖部疼痛,並進行性加重漸跛行,伴有髖關節功能不同程度的受限,經X線片、CT或核磁檢查,即可明確診斷。有報導指應用激素後,使人體內脂肪代謝紊亂,形成高脂血症,股骨頭內脂肪細胞膨脹,致血管栓塞或受擠壓,造成股骨頭內骨細胞缺血而壞死。
酒精性股骨頭壞死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類似,是脂類代謝異常的結果。很多股骨頭壞死的病人都有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血脂升高,形成血栓後,堵塞股骨頭供血的血管,形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創傷(交通事故引起的劇烈撞擊,股骨頸骨折)後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範圍初期多發生在股骨頭的上外方,表現為局部骨密度增高,骨小梁不清晰,以後缺血壞死區域扁平塌陷。壞死的發生主要取決於股骨頭供應血管的損傷程度,以及側支代償的能力。
生活中一定要加強髖部的自我保護意識。儘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藥物,不要養成長期大量飲酒的毛病,行走時防滑摔倒,股骨頸骨折應及時治療,採用堅強內固定,同時應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促進股骨頸癒合,增加頭部血運,防止股骨頭壞死。
3、股骨頭壞死的信號有哪些?
(1)疼痛是股骨頭壞死的主要早期症狀,表現為側臀部或腹股溝或腰部疼痛、膝關節部位牽拉性疼痛,行走或活動時加重,並伴有下肢畏寒、無力、麻木感。這些症狀不一定同時出現,可能僅表現一兩個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存在,也可能短期內消失。
(2)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主要表現有跛行、行走疼痛,髖關節不是很靈活,外展、內收、功能發生障磚。下蹲困難,不能久站,不能自己穿襪子。拍X線片時,會看到硬化骨形成、囊狀改變、骨小梁部分消失、股骨頭軟骨塌陷、斷裂。
(3)晚期症狀。跛行更加嚴重,行走困雖、疼痛、下肢肌肉明顯痿縮、下技無力、畏寒。這時拍X線片會看到股骨頭扁平、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囊狀改變明顯、硬化骨面積較大、股骨頭軟骨完全斷裂、關節面高低不平。當股骨頭壞死出現這些症狀時,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抓緊治療。
4、股骨頭壞死分期?
股骨頭壞死分期與影像學診斷密切相關,早期採用基於X 線方法的Ficat 分期,而後基於髖部MRI 的Steinberg 分期逐漸被廣泛應用,ARCO 分期綜合考慮了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方法、壞死範圍等因素,臨床應用逐年廣泛。良好的分期法不僅可以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還可判斷其預後療效。 目前臨床上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是在X線和CT下進行的。
Ⅰ期股骨頭壞死:X線和CT看不出毛病,但是核磁共振可以。這個階段股骨頭內部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很多病人也有髖部隱痛不適的症狀。屬於疾病的初期,非常容易漏診。
Ⅱ期股骨頭壞死:X線片開始能看出異常,股骨頭有些硬化或囊變,但是股骨頭的形態沒有變,還是圓的。這個時候患者的症狀一般較期為重,開始有走路時的痛感。
Ⅲ期股骨頭壞死:此期較為複雜,也是大部分股骨頭壞死患者開始確診自己病情的階段,因為症狀已經發展到走路時候有明顯的疼痛,甚至躺著也疼的地步。3期股骨頭壞死中還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是股骨頭有點變平但是沒有塌陷,而晚期是股骨頭已經塌陷。
Ⅳ期股骨頭壞死:此期為股骨頭壞死的晚期,患者髖關節疼痛的症狀已經非常重,甚至只能坐輪椅,這個階段就算不拍X片檢查,患者和醫生也能一眼看出股骨頭變形了。由於股骨頭變形,關節間隙也變窄了,髖關節炎也就出現了。
5、什麼是股骨頭坍塌?塌陷的骨頭還能不能支撐住身體?
股骨頭塌陷就是指股骨頭壞死達到一定程度後,骨細胞開始凹陷,承受壓力的能力開始下降,骨頭上就會出現無數個非常微小的骨折,最終讓股骨頭出現塌陷。塌陷的股骨頭往往是不能支撐身體的,而且走路時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疼痛。當然,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並不代表一定要換關節,但如果塌陷後感到特別疼,走路都困難,就建議做髖關節置換了。
6. 股骨頭壞死如何保頭?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較被大家認可的是創傷、酒精、激素等。這個疾病進展較快,非手術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多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在早、中期的股骨頭未塌陷或少許塌陷時,通過積極進行微創保頭治療,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從而避免或延緩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1)股骨頭髓心減壓術:是較為經典的手術方法。股骨頭壞死早期,股骨頭內骨髓間質水腫、循環障礙的 惡性循環造成股骨頭壓力上升,通過在股骨頭上開放通道,進行「減壓」,恢復血運並改善疼痛症狀。近年來形成了更加先進的經多個小孔減壓術,可以降低股骨頭塌陷的風險。
(2)病灶清除打壓植骨術:運用專用工具,徹底刮除股骨頭內壞死骨組織。對清除的病灶區內植入松質骨 並進行充分打壓,可降低骨內壓,改善靜脈回流,同時防止術後早期負重區塌陷。
(3)支撐療法:目前,對早、中期股骨頭壞死的微創保頭手術治療多採用支撐療法。微創支撐手術就是採用較小的切口,放入各種強度較大的內植物支撐股骨頭,從而增強股骨頭的力學結構,恢復股骨頭的穩定,避免或延緩股骨頭的塌陷。微創的優勢在於創傷小,出血少,儘量少地損傷髖關節的結構及其 他組織結構,不影響再次進行其他手術。臨床上常用的有病灶清除打壓植骨,人工骨支撐、鉭棒或同種異體腓骨移植支撐,帶血管或不帶血管的骨瓣、肌骨瓣移植等等。
7、什麼樣的股骨頭壞死要換關節?
股骨頭壞死,最終並不一定都要換關節,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要換關節,大部分患者得了股骨頭壞死,都能通過其他治療解決問題。一般而言,Ⅰ期患者是可以通過服用藥物,減少活動,改變其致病因素來進行治療,可以服用非甾體類的抗炎藥以及促進關節軟骨修復的 藥物,此時約有一半的病人能夠有效的緩解。此外,Ⅰ期、Ⅱ期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可以進行保髖治療的,只有Ⅱ期股骨頭壞死的面積非常大時,保髖治療此時可能不能改善症狀,那麼此時可能就需要換關節。Ⅲ期或Ⅲ期以上的患者一般需要關節置換,特別是對於那些出現骨關節炎症,患者感覺到疼痛,股骨頭出現塌陷,甚至導致兩條腿不等長的患者。這類患者可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一方面可以恢復下肢不等長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能抑制炎症,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恢復髖關節的功能,從而恢復到社會和工作當中去。
8、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不是個大手術?
髖關節置換是常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之一,在20多年前剛開展這項手術的時候,確實對於當時的醫生來說是個大手術,但隨著關節置換術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到目前為止,髖關節 置換術現在已經是個常規手術了,一般在1個小時之內就能完成手術。
髖關節置換手術在骨科手術中屬於4級手術,是級別比較高的一種手術,無論是關節的炎症還是骨折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用髖關節置換來解決。除了股骨頭壞死外,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SLE、髖關節的腫瘤等終末期經嚴格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也適合做髖關節置換。
9、換完關節後,會不會很多動作都做不了了?運動是不是會磨損新的關節?
換了關節後如果只是正常使用關節,基本不會增加磨損。如果增加運動量,例如長時間跑步等,必然會增加新關節的磨損。總體上,換完關節並進行康復訓練後,患者基本可以恢復到得病前的狀態,什麼運動都可以進行,並沒有太多限制,只是一些高強度和暴力運動建議不要做,例如蹦極、跳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