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全新熱力學三角公式,科學家發現雙面太陽能可增20%效益

2020-12-15 十輪網

雙面太陽能板因正、反面都可發電,除了能吸收日光,也能通過背面吸收地面反射光與漫射光,發電性能佳,因此近年來雙面太陽能備受矚目,但裝設在不同的地形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到底雙面太陽能板能增加多少效益呢?

目前有許多案場都逐漸採用雙面太陽能技術,像是歐洲、日本等高緯度容易下雪國家,若採用此技術,背後模塊就可以吸收地面積雪的反光,提高發電效益;裝設在水面上則能吸收水面反光,故也是水面太陽能的選項之一,而臺灣也沒有置身事外,首座雙面太陽能屋頂電站更於2018年2月完工併網。

不過雖說我們知道雙面太陽能可以大幅提高案場效益,但實際能增加多少倒是無解,最近美國普渡大學團隊則開始著手研究這項課題,最後基於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極限,以及考慮到植披、砂石等不同地面環境,研發出熱力學三角公式:Shockley-Queisser triangle(蕭基-奎伊瑟極限三角公式),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得知雙面太陽能板的最大效益,整體來說,雙面太陽能可增加15-20%發電效益。

其中蕭基-奎伊瑟極限就是太陽能板的轉換效率極限所在,半導體無法吸收能量小於自身能隙的光子,即使光子能量大於能隙,半導體吸收光子後還是只能產生跟自身能隙一樣的能量,其他能量會以熱的形式散失,故一般晶體矽太陽能轉換效率最高只有29%。研究團隊就是基於熱力學研發出該公式,發現能在向下傾斜的三角形線圖(line graph)發現最大值。

普渡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Muhammad「Ashraf」Alam表示,要如何將一個複雜的物理問題濃縮成優雅簡單的三角公式,這需要多年來的建模與研究,如今團隊研發的公式將有助於開發商做出更好的決定以及如何設計案場。

研究指出,雙面太陽能的效率增益會隨著地表反光增加而提高,舉個簡單的例子,大概就是混凝土與草皮的反光差別,混凝土反光能讓雙面太陽能發揮更大的功效,而同時研究人員也通過新的公式,認為透明的雙面太陽能板對未來的農地與建築集成太陽能大有裨益,既不會影響光照,也能提高發電量。

於太陽能電池設計面,普渡大學也提出見解,若能控制半導體材料之間的接面(junctions),也能提高雙面太陽能的發電效益。通常科學家為了順利傳輸電荷,會在不同層之間打造隧道結(tunnel junction),通過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導通層與層之間的電流,而相較於單接面太陽能,雙接面雙面太陽能將能有效提高發電效益。

由於雙面太陽能的特性,以及太陽能零件越來越便宜,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開發商看好雙面太陽能,根據彭博能源分析,2020年雙面太陽能板全球市場佔有率可從今年的4%躍增至15%,更有專家估計,到2030年,雙面太陽能電池將佔全球太陽能市場的一半。

(首圖來源:Flickr/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 CC0 1.0)

相關焦點

  • 簡約公式為雙面太陽能電池「精打細算」
    安裝在地面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捕獲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電能。然而對單面太陽能電池板而言,只有面對太陽的一面才是如此。如果電池板的背光面能轉換從地面反射回來的太陽光,就有可能產生更多電能。目前,雙面太陽能電池技術已經允許工程師們將電池板垂直放置在地面、屋頂,以及水平放置在加油站頂棚。但是,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雙面電池板究竟能產生多少電能,也不知道它們能節約多少成本。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報導,美國普渡大學和東西大學的物理學家找到了一個新的熱力學公式,它可以在幾分鐘內計算出雙面太陽能電池板在多種環境下的熱力學極限電量。
  • 深圳科學家發現合成生物建構定量公式
    原標題:深圳科學家發現合成生物建構定量公式   當我們說起萊特兄弟造出人類第一架飛機,肯定要先說起流體動力學的伯努利方程;當我們說起
  • 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現了一個漏洞!
    科學家以公式來表示一個數學定理,顯示牛頓第二定律可能至少有一個漏洞。2. 這項發現可能為未來的發現提供依據,也許讓我們能夠在遠端驅動裝置。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漏洞違反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陳述在一個孤立系統內的熵總是在增加,這個堅固的定律一直維持是真的有很長一段時間。
  • 熱力學四大定律的發現
  • 以熱力學定律的名義
    上世紀50年代,一個名叫C·P·斯諾的英國科學家和小說家出版了一本著名的書《兩種文化》,指出科學與人文學在現代社會中被割裂成兩種無法交流的文化,而這成了解決世界問題的主要障礙。這本名著國內先後出過3個譯本,但這3個譯本譯者的英文水平都讓人不敢恭維。
  • 熱力學第二定律錯了?巴西科學家首次逆轉冷熱物體間熱流方向
    來自巴西的科學家們首次通過實驗發現,在有量子關聯(quantum-correlation)的前提下,熱量也可以自發地從低溫的粒子流向高溫的粒子,而無需藉助外界的能量輸入。這種看上去「明顯違反」了(其實並沒有)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現象,之前只存在於理論中,而這回,首次在現實世界裡得以實現。
  • 沉思錄|宇宙之信條——時間與熱力學熵的故事
    幾年後,玻爾茲曼和吉布斯等科學家發展了統計力學,玻爾茲曼首次將宏觀熱力學量與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通過統計力學相聯繫,得到了一個偉大的公式:式中,W表示的是微觀粒子運動的不同狀態數,對於通常的宏觀物體而言,由於構成物體的分子(原子)的數目多得驚人,W也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 「碰瓷」熱力學第二定律:俄羅斯科學家實現時間倒流
    時間似乎每時每刻都在流逝,但齒輪無論正反轉動都能夠平穩地運轉,科學家因此猜想,也許時間機器並不僅僅存在與科幻小說中。近日,俄羅斯物理學家通過量子計算機實現了最小尺度的「時間逆轉」,這一突破性成果引發了全球媒體的轟動。
  • 科學家:熱力學定律不允許!
    在熱力學定律提出前,無數的科學家都向通過自己的努力製造出一種永動機。熱力學定律提出後,科學家們知道永動機只是一個夢,都知道在現有的科學框架內我們是無法造出永動機的,當然,除了廣大民科以外。那科學家們關於永動機的探索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呢?
  • 法國科學家構建半透明太陽能電池組件
    導讀:法國的科學家基於基於恩佐噻二唑的光敏劑,構建了一個半透明的染料敏化微型太陽能電池板,其有效面積為14平方釐米。該微型面板的短路電流為58.1mA,開路電壓為3.63 V,填充係數為58.26%。它的輸出功率為122.9 mW,有效面積為14平方釐米。
  • 電能可多發20%!新日光N型雙面吸光雙玻璃組件於日本安裝
    繼2014年10月推出BiFi電池片後,新日光之雙面吸光雙玻璃組件(Double-Glass N-type BiFi Module)已正式量產,其首批N型Bifi組件已正式安裝於日本岡山之太陽能電站。
  • 寧波企業成功研發雙面吸光太陽能電池 發電量提高30%
    雙面發電的太陽能電池見過嗎?日前,寧波一家企業研發的雙面吸光太陽能電池開始試產,其獨有的磷擴散技術為國內首創。這款太陽能電池由寧波啟鑫光電研發成功。前不久,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展會———SNEC第九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上,這款太陽能電池成為國內外光伏專家眼中的「香餑餑」。
  • 熱力學
    熱力學的研究一開始是為了提升蒸汽引擎的效率,早期尼古拉·卡諾有許多的貢獻,他認為若引擎效率提升,法國有可能贏得拿破崙戰爭。出生於愛爾蘭的英國科學家開爾文在1854年首次提出了熱力學明確的定義:熱力學是一門描述熱和物體中各部分之間作用力的關係,以及描述熱和電器之間關係的學科。
  • 打破經典熱力學極限 科學家嘗試量子物理學改變規則
    在這束光線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存在的初步證據: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如果結論成立,它們將給量子熱力學研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量子熱力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旨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控制熱量和能量流動的定律。  打破定律  經典熱力學定律的發展要追溯到19世紀。
  • 熱力學第二定律被打破:打造永動機或成為可能
    但上月晚些時候,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ANL)的科學家發現該體系存在一個漏洞,讓他們能夠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發現不僅僅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有一天可以打造永動機,而且對我們如何理解宇宙有巨大影響。永動機可以在沒有能量輸入的情況下永恆旋轉,以前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理論。
  • 宇宙為何要遵守熱力學第二定律?
    然而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規則中,有一條規則尤為重要,這就是著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熵增定律!關於熵的問題,想必許多人都聽到過這個字,但卻不了解其中的意義,事實上,在物理學上,熵這個概念的形成也經歷了許多時間!熵是什麼?
  • 打破經典熱力學的極限 科學家嘗試用量子物理學改變規則
    據中國科學報12月5日報導,英國量子物理學家正在利用人造鑽石做實驗,試圖證明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 在這束光線中,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幾年前剛被理論化的效應存在的初步證據:量子推動可使鑽石的功率輸出高於經典熱力學限定的水平。如果結論成立,它們將給量子熱力學研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量子熱力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旨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控制熱量和能量流動的定律。
  • 基於光合作用原理,葉綠素也能製備太陽能電池
    在能源消耗持續增多的當下,科學家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用葉綠素製造太陽能電池呢?葉綠素分子是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對環境最友好的功能性有機半導體材料,將葉綠素及其衍生物作為主要素材製備新型太陽能電池,既可以實現廉價可再生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可以通過模仿天然體系的光能轉化過程實現潛在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雙面太陽能組件進口稅再次被豁免 5月18日生效
    日前,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文件,雙面太陽能組件進口再次被排除在「201」關稅條款之外,這類產品在進口美國時將免除20%的關稅費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於2018年1月宣布了對太陽能進口的保障關稅,該關稅將持續四年。第一年的關稅為30%,關稅有效期每年降低五個百分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並實驗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熱力學領域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與巴西合作者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