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超音波的掃描死角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產檢:超音波的掃描死角

  近年來,因為科技進步,應用於產檢的超音波,已發展出3D甚至4D的形式。然而,新聞報導中出現產檢不徹底,引發許多孕婦的恐慌,認為科技已經如此進步,又為何在生產後,才知道寶寶有缺陷?究竟孕媽咪接受超音波產檢,可以得知哪些訊息?而寶寶的哪些狀況是產檢超音波照不住的呢?就讓我們來告訴妳……

  科技進步?醫師困擾

  得知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將為人母的孕媽咪,最大的願望就是寶寶健康,於是在每次產檢時,一定追問醫師寶寶四肢健全嗎?或是有沒有先天性心臟病?等之類的問題。 
 
   婦產科診所院長表示,媽媽的擔慮我們做醫生的都了解,只是超音波真的不是萬能的。這樣的問題對專業的婦產科醫師來說,真不知從何回答起。如果回答:這很難說。會被孕婦認為是推卸責任;回答:絕對沒問題!又怎麼能保證寶寶一直到出生的那一刻都一定沒問題呢?院長遺憾的說,以前沒有超音波的年代,醫生反而沒有這麼大的困擾呢!

  超音波的發展

  超音波技術的發展,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海軍利用超音波測量海床深度,並偵測活躍海中威脅英國的德國潛水艇,在二次大戰後,有人想到胎兒在羊水裡,有如潛水艇在海中,因此有了將超音波應用於胎兒掃描的想法,最早的醫學文獻是在公元1958年,由一名英國醫師發表的。

  儘早發現胎兒異常

  2D超音波顯現出來的畫面,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醫護人員,才有辦法看出個所以然,也因此造成媽媽的疑慮。院長說:一般孕婦在接受產檢超音波時,醫師都會邊照邊說明,讓孕婦也有參與感,也比較放心。但是,通常也只能告訴孕婦這是手、腳。或是這是弟弟的小蛋蛋。卻不能肯定的告訴孕婦,手指都是5指,而且沒有相連。院長指出,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協助醫師了解子宮內胎兒的狀況,但是卻無法得知,胎兒的智力、視力或聽力等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信息。另外,若是因為基因、染色體的異常所造成的病變,一樣無從得知。而產檢超音波的目的,即在儘早發現可治療的胎兒異常,並給予適當的產前諮詢。

  2D超音波使用準則

  院長指出,美國在2003年曾制定了,產科超音波的使用準則,可分為4類,簡述如下:

  【第一周產期(12周前)超音波】

  包括排除子宮外孕、確定胎兒心跳、推定懷孕周數、評估是否有子宮或卵巢腫瘤、判斷是否多胞妊娠。

  【第二(12~24周)或第三(24周以後)周產期超音波】

  延續第一周產期胎兒生長評估、羊水量測量、確認胎盤位置及胎位、胎兒解剖構造檢視。

  胎兒解剖構造檢視之細項包含:

  1.頸部:腦室、脈絡叢、透明中隔。

  2.胸廓:心臟的空四腔室圖。

  3.腹部:胃、腎、膀胱、臍帶與腹壁連結處。

  4.脊椎。

  5.肢體:手臂與小腿是否存在。

  6.性別:為非必要之檢查。

  【限定作用的檢查】

  在急診時,孕婦陰道出血,婦產科醫師即可以超音波斷定是否為流產或其它原因;或疑似胎位不正,以超音波鑑定胎兒的先露部位,例如:臀位是屁股先出來。

  【特別的檢查(專家的檢查)】

  當基本的檢查有疑慮時,所實施的特別掃描。例如:心臟掃描、高階掃描、都卜勒血流檢查等。

  超音波特性?影響效果

  院長表示,產檢時使用超音波檢查,只是一種篩檢方式,而非最終的診斷,一般有異常狀況,可以被超音波篩檢出來的機率也只有80%。其原因要歸咎於超音波的特性,以及胎兒的成長狀況。

  【超音波的特性】

  1聲波:超音波是一種耳朵聽不見的聲波,必須透過水當作介質,並且無法穿透骨頭,而若是脂肪較厚亦會妨礙檢查。

  2.解析度:超音波的解析度,無法辨識出胎兒微小的缺陷。例如:較小的心室中隔缺損或動脈弓狹窄,不易由超音波診斷。又如神經管缺損通常位於尾脊皮膚的小破洞,產前也不容易發現。

  因此,若有羊水量過多或過少、胎兒周數較大骨頭已鈣化、媽媽肚皮脂肪較厚等狀況時,胎兒的細部構造都無法看清楚。

  胎兒持續成長?狀況不定

  院長指出,幾乎所有胎兒的內臟器官,在出生前都會持續不斷的成長變化,因此並非在早期檢查時,為正常狀況的器官,就能保證在出生後也一定正常。也因為超音波受限於媽媽肚皮及子宮的阻擋,無法調整胎兒的姿勢及位置,無法獲得某些角度的影像。

  院長提出以下幾項,因胎兒成長狀況而造成超音波檢查有所限制的情況:

  1.【水腦】有許多水腦或水腎的狀況,都會到了懷孕後期才逐漸產生。

  2.【全盲】胎兒在子宮內因為沒有光線的刺激,因此不會睜開眼睛,所以無法診斷出先天全盲或小眼症的狀況。

  3.【聽力】在胎兒5~6個月大時,聽力已有發育,但目前沒有任何的方式可以得知,胎兒是否有先天性聽障的問題。

  4.【先天心臟病】心臟的心房中隔(即卵圓孔),以及動靜脈導管,都是在出生後才會逐漸關閉,雖然是在出生便可輕易診斷出的心臟病,卻無法在出生前就得知。

  5.【腸胃道阻塞】腸胃道的阻塞病變,極少數會出現在懷孕24周之前,因為胎兒在懷孕前期,很少大口的吞進羊水。

  6.【肢(指、趾)端異常】像是手腳內翻或外翻、多指(趾)、並指或指節缺失等異常狀況,也因為胎兒常處於握拳狀態,幾乎無法由超音波確切診斷。

  7.【侏儒症】有部分的侏儒症狀,無法在早期診斷出來。因為胎兒在6~7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逐漸停止骨頭的發育生長。

  8.【先天性代謝異常】絕大部分的生化代謝異常疾病,例如黏多醣症,都要等到寶寶出生進食後,才會逐漸發病。也因此許多致死性的生化代謝異常,在產前無法辨認,除非媽媽已生過類似疾病的寶寶。

  科技進步的副作用

  院長認為,產檢時可用運用的儀器愈來愈多,家長及醫師就會愈來愈辛苦,這就是科技進步的「副作用」。家長希望得知的是,明確的」YES」or」NO」的答案,但有些狀況在某些階段,醫師是無法告知明確答案的。醫療不只是科學,而是一門藝術,必須依照醫師與病患之間的互動,來做不同的溝通及處理,才能大幅減輕科技進步的副作用。

相關焦點

  • 產檢:超音波的掃描「死角」
    產檢:超音波的掃描「死角」     近年來,因為科技進步,應用於產檢的超音波,已發展出3D甚至4D的形式。然而,新聞報導中出現產檢不徹底,引發許多孕婦的恐慌,認為科技已經如此進步,又為何在生產後,才知道寶寶有缺陷?究竟孕媽咪接受超音波產檢,可以得知哪些訊息?而寶寶的哪些狀況是產檢超音波照不住的呢?
  • 三堂課 認識胎兒超音波
    超音波的安全性  2006年時曾經有媒體報導指出—「超音波掃描過多,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這樣的說法究竟對不對呢?楊浚光醫師表示,超音波它不是放射線,更不是微波爐,它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相關連結: 孕期檢查:超聲波檢查    孕三月產檢超聲波檢查    準媽媽看胎兒超聲波能增強母性
  • 一次搞懂2D、3D、4D 產前超音波檢查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超音波技術已相當成熟,也因此超音波檢查已經成為篩檢胎兒先天異常的重要工具之一。許多準爸媽一定聽說過 2D 、 3D 、 4D 或高層次超音波,但究竟它們有什麼差異性?認識超音波檢查在眾多產檢項目中,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的檢查,被視為協助婦產科醫師進行產前檢查的第三隻眼睛。
  • 3堂課教你認識胎兒超音波
    但,身為準媽媽的你,對超音波是否有正確的認知,清楚知道各種超音波的差別,也明白超音波檢查前的注意事宜,及面對超音波檢查異常時應有的正確態度……期待透過本文的介紹,你將能正確認識超音波,也更了解自己及胎兒的健康。
  • 孕13周:孕中期詳細超音波檢查很必要
    孕13周:孕中期詳細超音波檢查很必要2009-08-10 10:00 作者:佚名 來源:出處:三九健康網 錄入:chencaifei   收藏本文導讀:超聲波有死角,檢測結果會受限制,且判讀結果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 揭秘孕期的產檢秘密
    作者:寶寶知道 準爸大本營不穩定孕期階段產檢更重要,胎兒的健康都靠產檢知曉,揭開產檢秘密讓準媽媽更輕鬆的迎接寶寶降臨,從開始的孕吐、嗜睡到孕中期漸漸緩解,按時產檢明白身體內需要什麼,哪些是多餘的,不需要繼續補充等等,了解的更詳細對胎兒與自己的健康更能把握,孕期準媽媽記住不能勞累運動或者工作。
  • 必須了解的例行產檢項目
    ,之後的每次產檢都會進行例行的產檢項目。 在胎兒徵象穩定後,孕婦會在首次產檢時拿到媽媽手冊,之後的每次產檢都會進行例行的產檢項目分別如下:【血壓】懷孕時的血壓可能會比懷孕前略低
  • 孕媽媽必知的產檢項目
    孕媽媽產檢可以清楚的知道胎兒的生長發育,可以減少缺陷兒的誕生,為寶寶的健康打下了基礎,下面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孕媽媽必知的產檢項目.【宮底高度】宮底高度可約略推估胎兒的周數大小是否符合產檢時的周數。【胎心音】胎心音或心跳是確認胎兒生命跡象的重要依據,每次產檢都會檢查。
  • 懷孕後高層次超音波做不做?先了解這5個問題,再決定
    懷孕的媽媽都知道,B超是產檢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不過最近醫生開始推薦孕婦增加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很多媽媽問我該不該做?高層次超音波適合孕20周到25周之間的孕婦,可以篩查胎兒構造是否異常,準確率高達80%以上,但是這項檢查結果一切正常,並不意味著一定沒有問題,而且價格不菲。高層次超音波和普通B超有什麼區別一般產檢做的B超可以檢查寶寶體重、胎盤位置、羊水。
  • 產檢必知的20個小秘密
    聽到身邊孕婦好友說了一些你沒有進行過的產檢項目,是否造成了你的困擾與擔憂?別急別慌,透過這個小測驗,可以讓了解20個產檢小秘密!  懷孕初期必知的5項產檢小秘密  1.懷孕初期曾經服用藥物可能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為了避免無謂的憂慮,準媽咪應該怎麼做?  a.在確認懷孕前不要就醫。
  • 熊貓寶寶「圓仔」滿月 超音波檢查健康狀況好
    用嬰兒專用超音波探頭,幫只有1公斤左右的「圓仔」做超音波檢查。臺北市動物園上周末在「圓仔」滿月前夕,大熊貓醫療小組邀請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吳美環和醫師陳倩儀為「圓仔」做超音波健康檢查,這是全球首例為體重只有1公斤的貓熊幼仔,做全身超音波健康檢查。
  • 臺灣發明家發明出採用「超音波」洗牙刷的機器
    臺灣發明家曹敏浩曾申請超過百項針對健康和美容器材的發明專利,近日,他發明出了使用「超音波」洗牙刷的機器。     像是對親人吐露肺腑之言一般,曹敏浩說:「要大家(使用專業器材)洗牙刷,講出來都會被笑,但是從嘴巴進去的東西我們不能妥協,因為細菌也不會妥協。」
  • 臺灣孕婦產檢拍罕見照 27周男胎子宮內自慰(圖)
    圖為產檢時拍下的男胎兒自慰的照片,醫生稱男胎兒自慰正常,但能拍下這個畫面實屬罕見。圖片來源:臺灣中視電視臺中國臺灣網4月12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一名孕婦在彰化市一間婦產科產檢時,超音波意外看到27周的男胎兒竟然正在自慰,生殖器還勃起,讓準媽媽看了又好笑又害羞。對此,婦產科醫生蔡鋒博表示,胎兒手淫是正常現象,只是難得被超音波照到拍下,畫面得來不易。
  • 《寶可夢劍盾》超音波幼蟲特性是什麼 超音波幼蟲屬性資料一覽
    導 讀 寶可夢劍盾超音波幼蟲怎麼樣?
  • 《寶可夢劍盾》超音波幼蟲怎麼樣 超音波幼蟲技能屬性詳解
    導 讀 寶可夢劍盾超音波幼蟲種族值怎麼樣?
  • 產檢做頸部透明帶檢查那麼貴,不知道這6個問題,做了也白做
    昨天有一個孕媽留言諮詢,自己今年33歲了,懷孕已經10個月了,這次去做產檢以上讓座頸部透明帶檢測,自己以前沒有聽說過,也不知道這個檢查是幹什麼的,最關鍵的是價格不便宜。那麼今天妖精媽媽就給大家談談孕媽疑問最多的6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