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主歌」「副歌」定義的由來?為你拆分講解一首歌的曲式

2020-12-11 墨海尋龍

大家有沒有曾經覺得很困惑,就是為什麼一首歌裡面主歌要叫「主歌」,副歌要叫「副歌」?明明副歌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比較重要啊?為什麼反而叫「副」呢?又或者是這些段落名稱你從來就沒搞懂過。

今天小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為什麼很重要的副歌要叫「副歌「,也要順便一次教會大家所以的段落名稱。首先先來了解一下「曲式」的意思:曲式指的是歌曲的安排方式,比方說同一首歌我可以主歌副歌各一次就結束,也可以主歌兩次副歌唱三次,而今天就是要來跟大家介紹會有哪些常見的不同段落會用來作歌曲的安排。

我們為什麼要先了解「曲式」呢?

第一、了解曲式之後你和其他人溝通可以更容易,就如我前面所說的,其實很多人是主歌副歌傻傻分不清楚的,所以像我還沒解釋曲式之前,我只能跟大家說「前面音比較低的段落」,或是「音比較高比較激昂的段落」,溝通起來其實不是那麼方便。

第二、如果你了解曲式的話,不管在作曲、編曲或是改編的時候都會容易很多,這個部分在後面會再進一步說明。

副歌

首先幾乎每一首歌最基本的架構都有主歌和副歌,我們今天拿一首最近比較紅比較多人聽過的《說散就散》來作為例子進行說明,比較通俗易懂。裡面最容易認出來的段落就是副歌,也就是歌詞「說不上愛別說謊,就一點喜歡。說不上恨別糾纏,別裝作感嘆。就當作我太麻煩,不停讓自己受傷,我告訴我自己,感情就是這樣,怎麼一不小心太瘋狂。」的部分。

副歌通常是一首歌裡面會重複出現,而且最被大家記得的段落,去KTV可能大家也只會唱這段。這個段落聽起來就很重要,到底為什麼它叫做「副歌」呢?其實我們要看回這個詞的英文,副歌的英文是「Chorus」,原意是「合唱團、歌舞團」的意思,也有「異口同聲」的意思。在英文裡這個段落會叫做「Chorus」,是因為早起教會的音樂或詩文,前面的段落可能會是一個人獨唱或是朗誦,後面則會是大家一起唱一起念的段落,就像是合唱團合唱一樣,通常這樣的段落會是一首歌裡面最核心的段落,所以這樣的段落就叫做「Chorus」,因此中文翻譯的「副」歌應該是一個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結果,按照英文的意思「Chorus」應該翻譯成「復」歌,也就是很多人一起唱的段落,聽完後大家是不是更能理解「副歌」這個叫法的由來呢?

主歌

在《說散就散》一歌中,「抱一抱,就當作從沒有在一起。好不好,要解釋都已經來不及。算了吧,我付出過什麼沒關係。我忽略自己,就因為遇見你。」這部分就是主歌部分。主歌通常是一首歌最一開始鋪陳的段落,整體音樂會比較沒那麼high。主歌的英文是「Verse」,有「詩句、押韻的文章段落」的意思。所以看回英文你就會發現它其實完全沒有「主」的意思,翻譯成「主歌」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前文所說的「復歌」誤翻譯成「副歌」,所以就慣性思維覺得相對於「副歌」的段落就應該叫做「主歌」。說起來真是中文音樂圈的一個翻譯災難啊!

解釋了最麻煩的部分之後,接下來我就按照《說散就散》這首歌的段落順序,把剩下的段落名稱介紹完吧。

前奏

首先,幾乎所有的歌都會有的「前奏」,也就是歌詞還沒出現之前的部分,這一段通常會是單純的樂器伴奏,作用是作為一首歌的開始,前奏的英文是「Intro」,或是「Introduction」,有「介紹、引言」的意思。

導歌

在「主歌」之後,「副歌」之前有一個「導歌」。就是「沒辦法,好可怕。那個我,不像話。一直奮不顧身,是我太傻。」這段。這一段的作用是為了在主歌之後,稍微有個轉折或是情緒的堆疊,好讓音樂可以更順暢地進入副歌。導歌的英文是「Pre Chorus」,「Pre」是「在...之前」的意思,所以直譯過來也就是「副歌前段」的意思。不過這段的叫法在很多情況下都會直接被忽略掉,或直接歸為主歌部分。

間奏

接著在副歌結束之後有一個「間奏」。間奏通常也會是單純的樂器伴奏,作用是讓前一大段跟後面的段落有個區隔的段落,或是讓音樂稍微再平復一些。間奏的英文是「Inter」或是「Interlude」,「Inter」是「在...之間」的意思。

橋段

在間奏之後又再重複了一次主歌、導歌和副歌,而在第二次重複的副歌之後有一個「橋段」。就是「別後悔,就算錯過。在以後,你少不免想起我,還算不錯。當我不在你會不會難過,你夠不夠我這樣灑脫。」橋段的旋律通常跟前面出現過的旋律會不一樣,它的作用通常是讓整個音樂又有再一次的轉折。「橋段」的英文是「Bridge」,「Bridge」有「橋梁、過渡」的意思。

尾奏

在橋段之後又回到了副歌,在副歌之後就剩下最後一小段——尾奏。通常尾奏也會是純樂器的伴奏,目的是要為這首歌做結尾,尾奏的英文是「Outro」,裡面的「Out」就是「出去、在外面」的意思。

以上就是你在所有流行歌曲裡面可能會遇到的歌曲段落,所以整理一下《說散就散》整首歌的曲式:

了解曲式之後你要作曲、編曲、改編是比較容易的,是因為你可以重新排列這些段落的組合。比方說你今天想要翻唱《說散就散》,但是又不想跟原曲一模一樣,我可能就可以前奏之後唱主歌,之後就直接接到副歌不唱導歌,副歌之後再唱一次主歌然後就就結束:

或者是一開始先唱一次比較慢的副歌,然後再唱主歌、導歌跟副歌然後就結束:

所以《說散就散》原曲的安排,其實是稍微比較完整的曲式。有些歌曲可能是沒有前奏的,比方說鄧紫棋的《泡沫》,直接起來就人聲進入主歌;有些歌可能前奏完之後是先進副歌的,比方說王力宏的《飄向遠方》;有些歌的橋段可能是在第一次副歌之後就出現的,比方說周湯豪的《帥到分手》。

看完小墨的科普之後,大家對於曲式對於主歌副歌的叫法有沒有比較清楚呢

相關焦點

  • 我們必須知道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的區別,才能演奏好一首曲子
    其實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主歌部分就是開頭的部分,吹的比較輕,我通常把這一部分叫做訴說部分,副歌部分是什麼呢?副歌部分是高潮部分,就是開始有激情的那一段,這叫副歌。如果你在吹一首曲子的時候,不區分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都吹一樣的輕或者一樣的重,那麼這首曲子聽起來一定沒有味道,很平淡。
  • 聽了那麼多歌,你了解歌詞結構嗎?春天裡,一起聽幾首歌吧!
    主歌就是一首歌鋪陳的部分,副歌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潮部分。主歌和副歌放在一起,以表達「起、承、轉、合」的情感變化。其中「起」和「承」通過主歌來實現,「轉」可以是一段過渡歌詞,稱為「過渡句」,也可以通過編曲來實現(省略過渡句),通過編曲實現「轉」的歌曲比較多見。「合」通過副歌來實現,並重複演唱。
  • 曲式分析教學大綱
    基本樂思的發展方法--動機,樂匯,樂節,樂句(短句),大樂句,樂段。重點難點:基本樂思的發展方法--動機,樂匯,樂節,樂句,大樂句,樂段。二段曲式帶再現的二段曲式:A-B+A/不帶再現的二段曲式:A-B其它類型的二段曲式:A1+A2-B;A-B1+B2;A1+A2—B1+B2;加外部擴充的B段。
  • 曲式分析總複習大綱
    9.音樂曲式結構發展的基本原則:呼應原則;三部性原則(再現原則);起承轉合原則;變奏原則;迴旋原則。定義:如同一部文學作品或一篇文章的構成一樣,一部音樂作品是由若干個在結構上具有內在聯繫的段落構成,這些在結構上的內在聯繫就是構成曲式的結構原則。種類:曲式結構原則的種類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 好歌不需要高潮:十大無副歌神曲
    副歌,英文是Chorus,人民群眾也喜歡通俗易懂的另外一個說法——高潮。你打開任何一本教你如何寫歌的書,它都會告訴你,副歌是一首歌中畫龍點睛、升華情感的部分,也一定會是一首歌最出彩的部分。今天我們來點評的是十大沒有副歌的好歌1《Bohemian Rhapsody》Queen這是一首各種榜單裡的熟面孔了,你也不能說它沒副歌,更確切的說法是這首歌有六個副歌
  • 曲式分析
    在音樂考研專業課中,和聲學和曲式分析是我們必考的兩個科目,今天呢,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曲式分析中的結構。首先,什麼是曲式分析?音樂是聽覺藝術,曲式分析指的是我們通過視覺將其分段,分析出它的各個部分,然後通過一些音樂寫作手法分析當時作曲家對於該作品的理解,相當於文學作品的創作一樣,嚴格意義上講音樂的斷句與和聲學的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其次,當我們看到一個樂譜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來入手呢?
  • 喜歡音樂的話,你必須要懂的這幾個英語單詞的意思!
    一般流行歌曲暴扣這幾個部分:主歌 (Verse)(A) 副歌(Chorus)(B) 過渡句(Transitional sentence)(C)流行句(Popular sentence)(D) 橋段(Instrumental and Ending)(E)等組成。
  • 別再讓人叫你跟風狗了!
    一般來說,Intro不一定總是會出現在一首歌裡,所以它顯得不是那麼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強化一首歌的感覺,營造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Pre-Hook:它又叫做Pre-Chorus, Pre-Hook出現在副歌的前面,它的作用就是為了引出副歌,為副歌預熱。雖然它很少出現在說唱裡面,但是我還想提一下。
  • 東陽職教中心:東技教師為金華職業教育活動周創作會歌
    作為承辦單位,東陽職教中心東技校區為活動創作了專屬會歌《我們》,由校合唱團在開幕式上獻唱。據悉,為活動創作專屬會歌,在金華中職教育史上還是首次。這也是歌詞『隨想念想念,跟夢想夢想』的由來,勉勵學生記住師友情、父母恩,在新的環境裡築夢追夢。」胡才高激動地說,從他接觸的中職生看來,他們都很出色,通過技校3年的學習,最終實現了讓自己出彩的目標。他提到2017級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葉贇,小姑娘在普通高中讀了差不多一年後,卻毅然選擇入讀東技校區,認定在這裡能獲得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 曲式結構介紹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音樂基礎知識課堂」提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知識(視唱練耳、音樂常識)等考級課程精講視頻及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學、西方音樂史、曲式分析等課程精講視頻。
  • 音樂考研-曲式分析
    在音樂考研專業課中,和聲學和曲式分析是我們必考的兩個科目,今天呢,我們就來講解一下曲式分析中的結構。首先,什麼是曲式分析?音樂是聽覺藝術,曲式分析指的是我們通過視覺將其分段,分析出它的各個部分,然後通過一些音樂寫作手法分析當時作曲家對於該作品的理解,相當於文學作品的創作一樣,嚴格意義上講音樂的斷句與和聲學的知識是密不可分的。其次,當我們看到一個樂譜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來入手呢?
  •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18183首頁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抖音很火的一首歌是什麼 2019最火前20首歌盤點
  • 假如無副歌時代來臨...
    而像Outkast, Jay-Z和Eminem這樣的藝人,則擅長為自己編寫吸引人的副歌,這些讓人記憶深刻的Hook也始終沒有與它所銜接的那些高質量歌詞段落相衝突。  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假設從一開始就沒有Hook這個概念存在呢?或者我們進入了一個無副歌時代?  如果沒有副歌的存在,哪些歌手的歌仍然還是值得一聽的?
  • 你想和別人一樣玩改編?教你如何為彈唱歌曲編配前奏、間奏、尾聲
    這兩天終於閒下來有點時間了,和大家聊聊:怎麼樣為彈唱歌曲編配前奏、間奏、尾聲。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改編或者彈唱歌曲的時候,為歌曲適當的加上適當的前奏、間奏等能加強音樂的感染力,加深聽眾對音樂作品的印象,讓音樂的主題思想、音樂情緒等得到更加完美和統一。
  • 在每個學校,都有這麼一首歌:體院校歌大揭秘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就將你拉到了那個青春歲月。有沒有那麼一首歌,當大家一同唱響,就會覺得振奮人心。有沒有那麼一首歌,多年以後,當你唱起就會熱淚盈眶。而在每個大學,都有這麼一首歌,那就是校歌!無論是校歌、還是我們前些日子的亦或是校徽,他們都是學校的精神圖騰,不管是對外的自我展現,還是對內的自我激勵,它都是學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裡,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各大體育專業院校的校歌,讓我們跟隨歌聲一起回到校園時代,重拾那段青春歲月吧!
  • 曲式與作品分析
    曲式就是音樂作品的結構,作品分析就是對音樂內容的分析,當然也包括結構的分析。常見的音樂作品結構大概包括:一段曲式、二段曲式(有再現的單二和無再現的單二)、三段曲式、復三部曲式、變奏曲式、迴旋曲式、奏鳴曲式等;作品分析的內容包括:旋律、節奏、織體、和聲、對位和調式調性等。一、一段體由一個樂段構成的曲式稱為一段體。
  • 曲式分析圖示不會畫?點開
    這篇文章看完一定讓你對圖示怎麼畫有了一個更清晰全面的認識,請你睜大眼睛。    很多考研小夥伴都有過這種感受,學曲式就是一個坑,最開始第一關是識譜,過完第一關,第二關是各種曲式的基本結構,單三復三奏鳴這類的,接下來就是劃分句子結構,段落及部分結構,之後,就是把結構轉化為圖示的形式,最後就是分析報告寫作。
  • 這位嘉興音樂人給林宥嘉、李宇春寫過歌
    張葉帆和林宥嘉因為一首歌有了交集  很快,唱片公司的製作人老師給張葉帆打來了電話:「葉帆啊,這首歌確實很不錯,不過可惜了……」可惜在哪裡?電話那頭,製作人老師停頓了一下後,委婉地告訴他,這首歌的優點是主歌很棒,缺點是副歌和主歌的區別不明顯,而作為一首流行歌曲,令人印象深刻的副歌往往是其能夠流行的關鍵。
  • 鋼琴音樂作品中三種主要的曲式
    如果能去分析並熟悉它的曲式,就能看清楚作曲家對全曲的基本構思,掌握作品的表達意圖。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去詮釋作品。那麼,什麼是曲式呢?曲式就是樂曲的結構和設計的形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鋼琴音樂作品中常見的三種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