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旅遊
旅遊資訊、景區門票
沂州四古剎,羅莊寶寺奇。
平地泉水流,碧綠黃交兮。
總是感覺臨沂最值得近距離觸摸的,
便是那一座走過歷史年輪的寺廟——寶泉寺
安靜的寶泉寺
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鑑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地勢較高,其勢猶如一巨龜,寺廟即位於其龜蓋之上,所以寶泉寺又稱之為「龜馱廟」。寺地周圍,怪石嶙峋,地理生態得天獨厚,古生物化石遍布其間,形成天然景觀,具有很好的考古與觀賞價值。
沐河橫貫景區東西,清泉密布,其最著者有:龍頭泉、潮泉、竹葉泉、葡萄泉、甘泉等,翩花噴浪,蔚為壯觀,載在史志,稱為「勝景」。寶泉寺公園現佔地面積33公頃,其中水域面積60,000平方米。
聞名遐邇
傳說寶泉寺建於唐代,但抗日戰爭前尚有的唐代殘碑,惜已不存,亦無可考。另《續修臨沂縣誌》雖有「建於宋代」的說法,但也旁無佐證。
現唯一有據可考的是寺內元代延五年(1318年)所立之碑(俗稱龜馱碑)文記有:朱陳有舊禪院院內寶泉,因泉而得名也。兵革之際,毀於劫火,碑譜淪沒,其詳不可考,惟故基地存焉……」等語。碑文還謂:該寺經過丁巳(1257年),戊寅(1278年)、戊午(1318年即元延五年)60餘年的三次重修,「殿宇簷楹,丹青赭堊,煥然一新,望之巍然」,「又有清流映帶左右,凡耳目之所接及者,但樹林陰翳,山禽野鳥竹風及月而已。幽人至北,整覺塵消物外,終日徜徉,輒忘返也。」所以推斷,寶泉寺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
不難想像,當年的寶泉寺,不但是著名的名勝區,而且是富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佛教聖地。因此,寺院香火極盛,遊人如雲,詩人墨客,來此飲酒賦詩,流連忘返。
其中,明清兩朝的《沂州志》所載詩人孟海《同諸友遊寶泉寺》七律一首,就可見一斑:
巑岏深處梵王宮,迥隔人寰有路通。
古碣暗藏山色裡,疏鍾遙落水聲中。
參天老柏摩雲翠,繡地繁花映日紅。
撫景放懷拼共醉,狂飲未許去匆匆。
——《同諸友遊寶泉寺》孟海
後經各代歷次增修,使之廟宇恢宏,規模壯闊,香火鼎盛,聞名遐邇。1999年10月寶泉寺舊址擴大重修,並更名為寶泉寺旅遊區。
以泉取勝
寶泉寺的最大特點是以泉取勝。據《臨沂市地名志》中闡述:「寺前涑水之陽,寶泉棋布,其味甘美,其質清澈,故名寶泉。泉最著名者有五,均以泉水噴射之形命名:珍珠泉、葡萄泉、竹葉泉、冒沙泉、滾波泉……。」這些名泉,翩花噴浪,蔚為壯觀,載在史志,稱為「勝景」。由於近年當地地下水開採嚴重和保護管理措施不善,現在能湧現於遊客面前的也只有珍珠泉了。
「珍珠泉」又名「龍頭寶泉」,是原「朱陳八景」之一。其水量極大,且終年不枯,水味甘美,周邊鄉鄰於此汲水、洗衣,祖祖輩輩,代代相傳,哺育了朱陳村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母親泉」。近幾年來,當地政府,從保護文物、觀光旅遊的角度出發,計劃對該泉實行封閉管理,但當地百姓由於對該泉有傳統的依戀性,對封閉管理意見不一致,因此,政府體諒老百姓的感情,暫時還是開放管理。
奇石景觀
寶泉寺的另一特點是奇石景觀。該寺的地界,據地理專家考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在億萬年前曾為海洋,後經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和數億年的自然風化,形成現在奇妙的魚群化石,至今石中的三葉魚化石仍清晰可見。
此外,寺內的天然怪石,起伏連綿,原「朱陳八景」中的「臥虎石巖」、「蟠龍山區」、「叮咚響石」均以奇石為託,加之人們美好的想像而命名,連同「玉帶涑水」、「龜探河源」、「三松合壁」、「一樓風寒」、「珍珠寶泉」這八大景構成寶泉寺的外圍景觀,與古寺相映成趣,集合成一個完美的、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佛教聖區。
然而,歷經歲月的滄桑,和當地居民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像「蟠龍山區」、「叮咚響石」、「臥虎石巖」等處景點都是因當地百姓的炮擊取石所毀壞。據說「三松合壁」是因一農婦把玉米秸堆放於此,不慎失火所毀。還有「玉帶涑水」更是因前些年排汙治理力度不夠,「玉帶」顏容漸失。
更令人痛惜的是,1938年4月5日(古歷三月初五清明節),日本侵略軍侵佔朱陳,抗日軍民與之展開搏鬥,血戰幾晝夜,使寶泉古寺及「八大景」遭到嚴重的破壞,昔日的美景一夜之間,蕩然無存。後又經「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摧殘,已無人無遐顧及昔日的「八景」。直至解放後,「八大景」也只剩個斷壁殘垣了,但作為史話,也仍為寶泉寺的美景捧場增輝。
碑刻石塔
寺前有一處碑林,尚存元、明、清代石碑10座,大部分石碑保存完好,碑文字跡清晰,其中最大的一塊高達丈餘,為元代延祐五年(1318年)所立,碑文為《重修寶泉寺院記》。碑林裡還有少數石塔或塔座,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塔,高3米多,呈六角形,正面刻有「靈宮寶塔」四個大字,塔身有多幅浮雕。寺址周圍有天然石林,爭為奇狀者約裡許,古生物化石遍布其間,考古、觀賞價值皆很高。
北側一座塔保存最完整,從位置看地位也最高,塔由石龜承託,方形塔身,三面開門,上部有仿木結構的四角攢尖頂,頂部寶珠剎,全塔無銘文,以石龜託塔並不多見,印象中只有山東肥城大雲院琛公之塔也是這個樣子。
塔林中另一座較完整的塔是「比丘不動定公靈骨寶塔」,建塔銘文已不易辨識,似乎是建於康熙年間,六角形三級石塔,各層有精美的人物、花卉雕刻。塔林中另一座半截塔是「比丘智明源公靈骨寶塔」,僅存底座和一段六角形塔身,無建塔年號銘文。在塔林南部還散落著大量石塔構件。
生物化石
2011年5月12日,寶泉禪寺公園施工人員在清理古泉周圍石群時,發掘出一批骨質遺物及化石,經專家證實是古代猛獁象的遺骨及化石,具有珍貴的考古價值,其發掘對於研究古沂州地質、文史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在寶泉寺著名的葡萄泉西北側的巨石上,記者看到這裡有數量較多的清晰的三葉蟲以及遠古魚類的化石。據地理專家考證寶泉寺地質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在億萬年前曾為海洋,後經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和數億年的自然風化,形成奇妙的喀斯特地形,從這裡堆積的奇石上,人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古魚群化石、三葉蟲化石等。
民俗文化博物館
臨沂羅莊民俗文化博物館成立於2014年4月,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寶泉寺公園園內,是由山東省文物局批准建立,博物館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館內陳列出以當地民俗風情文化為主題,來反映古代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依託當地古瓷窯遺址,展出的各類瓷器、青銅器、字畫、民間生產生活用品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四面觀音金佛像
寶泉寺景區內的露天四面觀世音菩薩金佛像,高18米,由青桐製造,貼金完成。端莊安詳,俯視人間萬物,顯示出普度眾生,佛法無邊的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