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到秋,她已經上高中了。
那天我匆忙走進辦公室,一個高個子女生站在門口,朝我微笑。我禮節性地報以微笑,心想新來的實習教師還挺親和有禮。不對,這面龐熟悉,哪裡見過?我抬頭端詳這個女生,除了個子長高不少,笑容與從前一樣恬淡,原來是秋。
記憶中,回校看望老師的學生都是三五成群約好的,秋不一樣,總是一個人來,靜靜地坐著和我聊天,不親暱也不生疏,就跟她小時候一樣。
「老師,我覺得我沒怎麼變。」
「我也覺得,小時候你就這麼老氣橫秋了。」
秋是我的第一屆學生,一個比較特別的孩子。
入職第一年,我接手了三年級的一個班。為了讓他們給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我在教室板報區域製作了一棵「許願樹」,告訴學生只要將許願貼粘貼在許願樹上,願望很快就能實現。學生對我的話深信不疑,在許願貼上書寫「宏圖大志」並搶著讓我看。作為老班的我頗感欣慰,因為我看到的都是正能量:我希望考試能得100分,我希望能當上三好學生,我希望多得到老師的表揚……突然有一雙稚嫩的小手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工整地寫著「不做媚世之態」。是秋,我暗自驚喜,卻又不免好奇。
「這真的是你本學期的願望嗎?」
這個女孩眉眼彎彎對著我笑,然後一字一句地回答:「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媚世。」
10多年前的那節班會課,本來是我精心設計用來教育學生的。但是一個9歲的小女孩,用一張小紙條給我這個剛入職的教師上了一堂課。陶行知先生說,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我這才體會到其中的意味。那時起,我常常告誡自己,孩子小的只是身體,心靈和能力未必不如成人。不做媚世之態,這個無數成年人尚且悟不出的處世智慧,經由一個三年級學生之手寫出來,我怎能不心生敬畏?怎可小看了眼前這些小傢伙?對這個女孩,我心裡多了一分敬佩。
秋小時候身體素質不好,經常生病,所以很少像其他學生一樣一下課就跑得沒影。課間休息時,她喜歡一個人看書,時而陷入沉思,時而掩面竊笑,在書中她自有一個可以肆意奔跑的世界。平時我在班中推薦閱讀書目,她總是很自豪地說「已經看過了」,五年級時,秋已經給我推薦讀物。
「老班,平時都是您推薦我們看什麼書,今天我推薦您看這本書!」是阿富汗作家胡塞尼的書《燦爛千陽》。
「我記得之前推薦你們讀了他的《追風箏的人》吧?」
「我更喜歡這本書,老師您一定要讀哦!」
從秋喜歡的書中,我看到了這個孩子的影子,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內心溫暖而堅定。果然,愛讀書的孩子不會差,凡有所讀,皆成性格。
在秋的世界裡,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沒有什麼高高在上的權威,老師可以推薦書讓學生讀,學生自然也可以推薦書給老師讀。這也是一個孩子不媚世的處世之態吧。
教師最幸福的不是教育別人,而是在一次次的教學相長中相互觸動,彼此學習,暗自歡喜……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南京市紅山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0年09月16日第11版
作者: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