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自知乎,已取得原作者Cliffy本人授權
謝邀謝邀,第一次被邀請,我盡力好好答。首先我覺得,要分辨好壞的前提是要提高自己耳朵對於節奏的敏感,要是人家的「加工精度」大於你的「測量精度」,是沒辦法辨別好壞,還有就是要養成一個成熟(不說正確)的審美觀,能夠對鼓手的音樂選擇,品味等等有自己的評價。
怎麼提高這兩點,個人覺得,可以多聽多看一些公認的大師,同時也要去聽業餘愛好者,有比較參照會比較好。
但是這兩點呢我也沒達到,所以以下僅代表個人不大成熟的觀點。
1.time/feel/律動/感覺
鼓手的本職工作就是keep time。本來看到題目裡有"搖滾鼓手"這個定語有點奇怪,鼓手好壞標準應該是共通的,不過我猜樓主這麼問可能是覺得,搖滾的鼓手基本上都是簡單的動次打次,好像沒什麼技術含量,那是用什麼標準評價好壞。那我覺得這裡最大的標準就是time/feel/律動/感覺,同樣一個動次打次,不同的人打的效果還真不一樣。如果一個鼓手拍子穩,分拍(subdivision)準確,分能分得勻,合能合的牢,打出來的律動就會比較緊,會比較好聽。反之如果一個鼓手加個花拍子就走遠了,或者底鼓想踩個切分沒踩準點,或者底鼓和踩鑔本應在一起卻一前一後錯開了,就是屬於「加工誤差」過大,如果聽者對節奏敏感,耳朵的「測量精度」高的話就會覺得難受。
在此基礎上,看他對於各個部分的音色音量的把握,踩鑔能否打出輕重和音色的變化,軍鼓底鼓的重音是否能夠做到音量音色統一。反之有些鼓手能夠有能力在動次打次裡加東西,而且還能做到穩,但是打的複雜了以後,這個小節的「動」和「打」和上一個小節音色音量不一樣(並非有意為之),這就有些瑕疵。
這些都是比較客觀明顯的技術領域標準,在往上就進入到比較主觀的「律動/感覺」領域,畢竟如果我們只追求穩,準,音量統一這些技術標準的話,鼓手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直接去聽鼓機好了,但是鼓機聽起來沒有「人味」,也就是感覺。earth song這首歌,據說MJ本來想用鼓機的,鼓手Steve Ferrone建議用真鼓,說我打一遍你聽聽,最終MJ採納了,Steve這裡基本就是簡單的動次打次,但是那個音色,那鼓打在拍點後面營造的很「肥」的律動(見後文),這都是電腦沒法比的,這個鼓是有態度的,這首歌的震撼力我覺得有Steve的一份功勞。
下面儘量技術化的分析這個「感覺」
到了這個層次,前面說的穩啊準啊都不是絕對的了。比如說穩,齊柏林飛艇的鼓手John Bonham不能說不穩,但是他們錄音的時候不用節拍器,因為他們喜歡速度有一定起伏,仔細聽其實是有點不穩的,但這不叫不穩,這叫做呼吸。。。
齊柏林飛艇(Led Zeppelin)
再比如,Jeff Porcaro絕對不能說不穩,但是著名的Rosanna到了bridge就稍稍的慢下來了,同樣這叫呼吸。這個新手的不穩是不一樣的,聽起來是很自然的。
在說「準」,有的時候鼓手會把軍鼓重音打在拍點前面或者後面一點點(故意為之,和新手打不準是不一樣的),前者比如警察樂隊,後者比如Funkadelic/齊柏林,)steve jordan有個很好的演示(需翻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tTr6kV5Dw.
再比如分拍的「勻」,也不是絕對的。
警察樂隊(The Police)
有時鼓手會故意分的不勻,我們說他有swing feel,這甚至都不是說分成三連音的第一下和第三下,而是更模糊一點,比如前面說的John Bonham, Steve Jordan,比如這首。再比如一些拉丁風格的音樂裡面,16分音符不是分得的勻的而是有長有短,聽起來像是個有稜角的輪子在轉,感覺好的鼓手就能夠打出這些味道。
————————————————————————
以上是昨天寫的,今天覺得寫到這裡有點hold不住了,開始越寫越矛盾,比如你問我憑什麼說這個人不穩是新手打不好的表現,那個人不穩就是有感覺,就是swing,憑什麼說這個人打的準是機械、匠氣,那個人打得準是律動好?到底怎麼辨別?我發現真的很難說,要是有一個唯一的標準(比如打的越穩越好越準越好)就好了,但世界沒有這麼美好,人就是這麼奇怪,有時候會喜歡完美,有時候喜歡稍稍有點「錯」,但又錯的不多,有時喜歡「乾淨」,有時喜歡帶點「髒」,但要「髒」的有底氣。。。「感覺」這種東西很矛盾也很難量化,而且也和技術、品味這些東西分不開,很難獨立出來說,跟聽者自己的審美也分不開。只能說聽多了,自己就有個模糊的審美的範圍,在這個範圍裡的都能欣賞,所謂大師就是落在大多數人的這個範圍裡,或者是定義/拓寬了這個範圍。。。貌似羅嗦了一大堆,又回到了「讓人想跟著搖擺/跳舞的就是好鼓手」這種答案,不過這確實是真(fei)理(hua)。
扯遠了,在time/feel/groove這些方面做到頂尖的大師,最出名的有Jeff Porcaro,Steve Jordan,Steve Ferrone,Steve Gadd,Bernard Purdie,John Robinson,Jim Keltner,John Bonham等等。
2.風格/品味
有個人風格,有好品味的鼓手是好鼓手。這部分更主觀了,僅代表自己。以上這些律動流的鼓手都有一個特點:「少即是多」,克制,服務音樂不喧賓奪主(不要覺得動次打次簡單,如果一個鼓手能忍住「打完四小節一定要加個花」的欲望,穩穩地打動次打次,就是好鼓手,連你聽的人都以為他要起來了但他還是沒有,到了最關鍵時候給你來一下,你終於爽了,還想要但他又不給了,就是大溼。。),而又常有很有意思的小細節出現,這是好的品味,就像一個人,說話簡練而真摯,不說廢話套話,又常有奇思妙想。反之,不分場合的打複雜的lick,破壞音樂就不好,比如一些gospel鼓手個人就不大喜歡。
但是打的複雜,打的忙也可以有好的品味,比如Michael Giles(King Crimson第一任鼓手,第一次聽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這張專輯的時候很震撼,那時從來沒有聽過這樣打鼓的),Bill Bruford(Yes/King Crimson,他和前面一位,都是用比較「爵士」的方法在打搖滾,都很有創意/風格/品味,讓我知道搖滾還能這麼打)。
Bill Bruford
技術點說呢,當時我以為搖滾都是動次打次,至少是Back-beat driven,軍鼓重拍佔主導的,而這兩位軍鼓更像是comping,各種鑔片,桶鼓的聲音都平等的運用到節奏裡(《我對風說》),開放裝飾音的運用(21世紀精分男的各種巨爽的加花),複合跳、壓奏的運用(《日出之心》)等等,都是搖滾中挺少見的(至少當時覺得)。
律動流的鼓手,雖然打的簡單但是也有強烈的風格,有次聽Pink Floyd的mother,突然發現咦怎麼鼓打的這麼好,忍不住反覆循環聽,當時顛覆了我對Nick Mason(PF鼓手)的印象,覺得他確實是挺牛逼的。但後來總覺得哪裡不對,忍不住上網查了一下,發現這首是Jeff Porcaro錄的鼓,當時只知道這是個大師,但是由於之前年幼無知,只知道看那些技術狂solo,對他沒什麼了解。。。從那以後開始迷上這個Jeff,常常能在一首陌生的歌曲中認出他的鼓。(我覺得我Jeff說的有點太多了,這應該放到上面一段裡的,好了最後提一次,放他的打一首:Gaucho)
3.技術(virtuosity)/創新
我這個123其實分的沒啥道理,因為我發現總忍不住去寫上面說過的內容,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有道理,這段不說前面講過的鼓手了。
架子鼓是個很年輕的樂器,技術和風格上還在發展探索之中,這也是它的一個魅力所在。有些鼓手直接拓寬了鼓的表現力,告訴大家「鼓還能這麼打」。。。說幾個這種「驚為天人,前無古人」類型的吧,Buddy Rich(big band,不知道該怎麼介紹了,想到的詞都好土啊直接上視頻BUDDY RICH 鼓SOLO),Tony Williams(jazz,footprints),Vinnie Colaiuta(fusion,city nights),Jojo Mayer(jungle,2005鼓手節-Jojo Mayer Nerve),Horacio "El Negro" Hernandez(拉丁),Virgil Donati(前衛金屬),Tomas Haake(前衛金屬),第一個打blast beat的人(不知道是誰),因為這些人,現在的鼓手越來越變態,技術越來越先進,節奏越來越複合,四肢越來越分裂,我也沒能力仔細分析了,總之就一句話:「還能這麼玩」。也許有一天,他們的東西將成為未來鼓手的技術上的「標配」,但是「第一個把女人比作玫瑰的是天才」,原創性和好品味永遠是牛逼的。這類鼓手有些你根本就聽不懂,但是能聽出他的virtuosity,雖不明但覺厲,這裡我說的virtuosity不光是打多快,用了多少複合跳神馬的,打個比方如果我打鼓是一個小學生,會做100以內四則運算,看到另一個人打很快就像是這個小學生看到一個人心算10位數四則運算,不由得心生敬佩,但看Tony/Vinnie這種就好像是看博士論文。。級別不一樣。
中國的鼓手,至少我覺得以上幾點裡沒有能達到世界級的,這個也很正常,以後我覺得差距會縮小。以下是昨天寫的關於Ringo,今天又去聽了些披頭四,覺得可能不大客觀,Ringo的感覺和品味我覺得還是很好的,也很有個人特色,樂隊牛逼讓人們很難公正判斷,但至少我聽專輯沒有覺得鼓會減分,很多時候還有閃光的地方(come together, she loves you, i feel fine).不過我今天聽到I feel fine,覺得鼓打的有點太好了,鑑於上次聽mother的經驗,讓我有點懷疑是不是他錄得。。。網上查了下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來,看了幾個現場他打的比專輯簡單,也沒有專輯打得好,其實這也正常,但是我還是懷疑,特別是再看看他的all starr band。。。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陰謀論了,我還查到Bernard Purdie聲稱他錄了21首beatles的歌,但是沒有說歌名,不知是真是假...希望高手解答下這個吧。
問題有點大也有點多,留著以後慢慢寫。。。先說下Ringo吧,有人說他是史上運氣最好的樂手,我基本同意。。個人意見,他的「加工精度」略低,但是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大用節拍器,不追求節拍器般精確的鼓點,加上本身感覺/風格這一項不錯,你可以說那叫swing而不是不穩。他是左撇子打右撇子套鼓,有些加花什麼的習慣和正常人會不大一樣,聽起來也比較有個人特色。總之是屬於野路子,有辨識度,適合樂隊的鼓手,Pink Floyd的鼓手Nick Mason也有點像,不過我覺得Nick的技術要比Ringo好一些。Beatles並不是律動很緊的樂隊,他現在的All Starr樂隊有Toto的吉他手Steve Lukather,常會演一些Toto的歌,Toto這種律動要求很緊的歌我認為他是打不了的,事實上基本上都是另一個鼓手Gregg Bissonette在打,他就是打打醬油,打打踩鑔啥的,而且踩鑔還聽不見,相當於林妙可。。。好吧我黑的有點過分了,畢竟人家是偉大的Ringo,我只是為Gregg 大師感到一點不平,不過人家好歹也是在臺上看得見,雖說坐得比Ringo低一點偏一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眾樂紀是一個音樂社群
.
.
.
聽—說
眾樂紀在7月12日會有一場
即興+互動的街頭表演
報名點擊「閱讀原文」
.
.
.
.
本文作者@Cliffy
頭圖+尾圖gif@MAGICMORE
小紀為大家準備了本文所涉及曲目的精選集
「010如何評價一個搖滾鼓手是否優秀?」
歡迎蝦米搜索「眾樂紀」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街頭演出報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