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與賴清德(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前「行政院長」林全七月份才說不幫軍公教調薪,沒想到賴清德九月初接任「閣揆」後馬上幫軍公教加薪百分之三。對此,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鄧學良接受訪問時表示,賴清德的第一支箭精準且有感,他評估賴清德未來還會射出包括「一例一休」及「兩岸關係」這兩隻箭。賴清德的三支箭恐怕把把瞄準蔡英文要害。
鄧學良(圖中評社)
林全七月份才說不幫軍公教調薪,但賴清德上任馬上幫軍公教加薪3%。有「綠委」緩頰說賴清德此舉是「政府政策」的延續性。
鄧學良笑說,這是憨人說憨話,如果臺灣地區政策有延續性,蔡當局上臺後兩岸關係怎麼會僵成這個樣子?鄧認為,賴清德幫軍公教調薪是他上任後的第一支箭,但賴清德後續還有兩隻箭會射出,其中一隻箭是民進黨包括謝長廷及陳菊都曾經射過,他相信賴清德也不會例外。
鄧學良觀察,賴清德被稱為「賴神」不會只有氣象方面的豪賭,包括賴過去在臺南市議會跟前議長李全教不進議會備詢的鬥爭,他相信賴清德是經過思考且具有充分準備的。換句話說,賴清德在「社會感受面」上是很敏銳的。
鄧表示,包含賴清德之前拋出的「親中愛臺」言論,我們可以再觀察下注,看賴清德之後會不會在兩岸關係上出手。鄧說,現在的兩岸關係需要緩和,臺灣在大中小企業及社會各階層、年輕人等就業,哪一樣沒跟大陸有關?在軍公教加薪、解決「一例一休」爭議之後,賴清德的第三支箭應該就會處理兩岸關係。
鄧學良指出,提振經濟景氣的三大要素是「投資」、「出口」及「消費」。前兩項操之於外,而最後一項操之在己。賴清德幫軍公教加薪其實獲得外界讚賞,根據臺灣「工商總會」統計數據顯示,下一年度的加薪幅度應該可達4.75%,每年臺灣公務預算高達新臺幣1.7兆,賴願意幫軍公教加薪3%或許還嫌太少。但賴進行內部壓縮,尚未開源而先節流,而且不對外加稅,這筆軍公教加薪預算其實是從「政府部門」內擠的出來的。這樣的做法會有溫度、人民會有感覺的。
鄧學良說,我們對於軍公教人員的加薪辦法其實沒有任何法令依據,因此這類加薪都算是「恩惠性地給予」。臺灣民間企業也希望軍公教人員加薪,軍公教一旦加薪就會刺激社會消費、進一步活絡景氣,具有帶動指標性作用。假設臺灣都維持低消費或不敢消費,經濟這個大氣球是不會鼓起來的,賴現在為軍公教加薪就是在幫臺灣的經濟打氣,因此賴清德這一箭算是射的很準。
賴清德與蔡英文(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如果幫軍公教加薪,難道前「行政院長」林全不會操作嗎?
鄧學良笑說,這點他不清楚,但他認為經濟學者跟財稅學者有時候在概念及邏輯思考上是不同的。鄧進一步舉例說,我們學勞動法的邏輯跟學民法、工法的就不相同。我們主張勞動法是社會法,加薪在民法的概念是「贈與」,員工請求老闆加薪,老闆可以說不。但從勞動法觀點出發員工向老闆提加薪就變成「調整事項的勞資爭議」。勞資雙方經勞工局調解,能成立就成立,不能成立就會根據勞資爭議法53、54條的爭議,僱員可以進入罷工。經濟或財稅會有多大差異他不清楚,但司法跟民商法、勞動法的差別就很不同。
兩岸關係應該屬於蔡英文職權,在兩岸沒有政治互信基礎上,賴清德如何突破?
鄧學良表示,把該辦的事情委辦給地方,讓地方政府去交流,未來可能往類似「雙城論壇」的方向去走,讓兩岸地方城市活絡起來。
鄧學良,臺灣臺南人,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學術領域在「兩岸勞動法」比較研究、「兩岸行政法」比較研究。歷任「行政院」「勞委員法規委員會」委員、高雄市勞資關係協進會常務理事、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董事長、高雄市法律人協會理事長等職,現為臺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