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狀元提分寶典: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學習,成績遙遙領先
在學習中要做到積極主動,就要先明白什麼是主動和被動。主動,是不等待外力推動而行動,能夠造成有利局面,不能使學習按著自己的意圖進行。被動,是等待外力推動而行動,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不能使學習按著自己的意圖進行。
對課內的學習,常規的方法是課堂上老師講,同學們聽,結合老師的提問,然後再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利用課餘時間複習鞏固。這種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同學們需要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一方面,同學們容易感覺疲勞、乏味;另一方面,老師在講課時提出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同學們在聽課中,由於長時間緊張引起的疲勞而容易忽略。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就是被動的學習了。對課外的學習,按著常規的學習要求是老師留作業,學生在課外完成作業。有很多家長也常常以此為標準,問孩子作業寫完了嗎?孩子說寫完了。於是,家長和孩子都認為今天算是完成學習任務了。其實不然,在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看來,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只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要堅持每天預習,如果再有時間的話,看看課外參考書,完成一些相關的實驗活動。
以上就是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差別。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學得死板、乏味,學習成績不一定好。凡是在學習過程中能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的人,都學得靈活、輕鬆,且學習成績較好。根據同學們在課內、課外的些學習方法對比看到,由於積極主動與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同,其學習效果也大不一樣。要想積極主動地學習,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在課前要擠時間預習
按照課程表,在老師講新課之前,自己先自學一遍。在預習的分析、思考與書後習題的試做中,你會發現一些難點、疑點,這些難點和疑點就是你學習、聽課時的重點。這樣,在老師講課時就能心中有數,帶著問題聽課,比較主動靈活。
(2)敢於發現和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將自己預習的筆記與老師講的內容相對照,從中發現自已什麼地方理解對了,什麼地方理解錯了。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必須跟上老師的思路,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別怕答錯。老師提出問題時,要快速思考,迅速搶答。在別人回答問題或老師總結時,自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真正做到勇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提高自學能力
在閱讀、分析、總結、寫作、快速解題等方面加強自學能力的訓練。最簡捷的辦法是不會就學,不懂就問,要迎著困難上。
(4)要學會自我調控
①心理調控。自覺排除各個方面的幹擾,克服厭學、懶惰心理和膽小怯懦、自卑感,防止驕傲自滿等不良心理。鍛鍊自己敢打、敢拼的不甘示弱心理。
②學習內容的調控。隨時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某一個學科、某方面的知識有缺欠。自覺進行學習評價、分析與總結,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
③學習時間的調控。對起居、學習、生活都應該有規律性,有計劃。當天的作業要儘量在校內完成。業餘時間,一是複習鞏固當天學過的課程,二是按照第二天的課程表進行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