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在學校多待幾天,把我這些年的生活角落再認真地看一遍、走一遍,再與山師好好說聲再見。」在這特殊的畢業季裡,相比其他畢業生的來去匆匆,2020屆畢業研究生、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的陳文琦顯得異常從容。2013年,成為一名山師學生的他,沒想到竟與這座學校結下了7年的緣分。從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山師在變,他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對山師傳統文化學會的熱愛。」
自2012年春季,山師傳統文化學會創社以來,陳文琦已和這個社團走過7載春秋。2013年的「百團大戰」時,一直對傳統文化喜愛的他斷然決定加入該社團。從此,他就與傳統文化學會開啟了不解之緣。2014年,他接過了社團發展的接力棒。作為負責人,他組織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吸引了更多同學加入協會,一起共讀聖賢書,分享、討論先哲經典。2017年,再次以新的身份回到山師的他,參與了山師傳統文化學會5周年慶典,與眾多駐濟高校社團負責人暢談精義,共享社團發展經驗。雖然研究生生活繁忙,科研任務重,但他依舊堅持與社團大家一起早晚共讀,一起品讀四書五經,領略聖人哲理。
他是該學會中很多人的「指路人」,帶領大家走進國學,走入傳統文化。筆者還記得第一次加入山師傳統文化學會參與晚讀時,陳文琦師兄在進行主題分享,跟大家講述詩詞戲曲的音律,分析這戲曲裡的「十三轍」。講到興處,直接與其他師兄一起來上一段京劇,「吱吱呀呀」地唱上一通,神採飛揚,不亦樂乎。旁觀的師弟師妹們圍成一圈,痴痴地聽著、望著,被他們帶入了曲藝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作為社團的「前輩」,陳文琦對於剛加入學會的師弟師妹們也是關懷備至。據2018級的總負責人、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徐文倩回憶道:「有段時間我在準備主題,需要去圖書館查閱很多資料,但是內容繁雜,條理不清,焦頭爛額。文琦師兄見狀,送給我一本《四書章句集注》,供我查閱。社團納新時,連續幾天在戶外「擺攤」。為了宣傳,冒著寒風,飯點的時間都紮根攤位,飢餓無比。師哥得知後,給我們送來了糕點。在那個寒風刺骨的時候,讓我們倍感溫暖。」作為社團傳續的見證者,在每次交接儀式上,陳文琦都會與學會諸人分享社團的發展歷史,追溯過去,並闡釋學會宗旨理念。「他是我們社團的『活化石』。」徐文倩說道。
「望學會日新不滯,新故相推,在山師沃土繼續耕耘傳統文化,讓國學經典發揚光大。」在畢業論文的致謝詞中,他這樣寫道。
未來的路很長,陳文琦將繼續與傳統文化相伴,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書寫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