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陳文琦:傳統文化學會的「活化石」

2021-02-15 山東師大報社

      「我要在學校多待幾天,把我這些年的生活角落再認真地看一遍、走一遍,再與山師好好說聲再見。」在這特殊的畢業季裡,相比其他畢業生的來去匆匆,2020屆畢業研究生、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專業的陳文琦顯得異常從容。2013年,成為一名山師學生的他,沒想到竟與這座學校結下了7年的緣分。從本科生到碩士研究生,山師在變,他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對山師傳統文化學會的熱愛。」

  自2012年春季,山師傳統文化學會創社以來,陳文琦已和這個社團走過7載春秋。2013年的「百團大戰」時,一直對傳統文化喜愛的他斷然決定加入該社團。從此,他就與傳統文化學會開啟了不解之緣。2014年,他接過了社團發展的接力棒。作為負責人,他組織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吸引了更多同學加入協會,一起共讀聖賢書,分享、討論先哲經典。2017年,再次以新的身份回到山師的他,參與了山師傳統文化學會5周年慶典,與眾多駐濟高校社團負責人暢談精義,共享社團發展經驗。雖然研究生生活繁忙,科研任務重,但他依舊堅持與社團大家一起早晚共讀,一起品讀四書五經,領略聖人哲理。

  他是該學會中很多人的「指路人」,帶領大家走進國學,走入傳統文化。筆者還記得第一次加入山師傳統文化學會參與晚讀時,陳文琦師兄在進行主題分享,跟大家講述詩詞戲曲的音律,分析這戲曲裡的「十三轍」。講到興處,直接與其他師兄一起來上一段京劇,「吱吱呀呀」地唱上一通,神採飛揚,不亦樂乎。旁觀的師弟師妹們圍成一圈,痴痴地聽著、望著,被他們帶入了曲藝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作為社團的「前輩」,陳文琦對於剛加入學會的師弟師妹們也是關懷備至。據2018級的總負責人、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徐文倩回憶道:「有段時間我在準備主題,需要去圖書館查閱很多資料,但是內容繁雜,條理不清,焦頭爛額。文琦師兄見狀,送給我一本《四書章句集注》,供我查閱。社團納新時,連續幾天在戶外「擺攤」。為了宣傳,冒著寒風,飯點的時間都紮根攤位,飢餓無比。師哥得知後,給我們送來了糕點。在那個寒風刺骨的時候,讓我們倍感溫暖。」作為社團傳續的見證者,在每次交接儀式上,陳文琦都會與學會諸人分享社團的發展歷史,追溯過去,並闡釋學會宗旨理念。「他是我們社團的『活化石』。」徐文倩說道。

  「望學會日新不滯,新故相推,在山師沃土繼續耕耘傳統文化,讓國學經典發揚光大。」在畢業論文的致謝詞中,他這樣寫道。

  未來的路很長,陳文琦將繼續與傳統文化相伴,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書寫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關焦點

  • 陳文琦董事長一行回校參加2015年開學典禮
    9月22日,我校2015年開學典禮在體育場隆重舉行,威盛集團董事長陳文琦、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朱黃杰、威盛集團副董事長黎少倫、HTC(中國)副總裁鄭列、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米輝波、惠水縣委書記萬慶華、惠水縣縣長王文旭、我校執行校長孫偉博士、黨委書記陳懋南、常務副校長楊紹先教授、副校長盛華博士、校務委員會委員陸凡、農政、網際網路營銷學院院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姜旭平教授、茶學院院長
  • 鬱南,傳統舞蹈「活化石」禾樓舞的發源地!
    您可能聽過動物中的「活化石」、植物中的「活化石」,但對傳統舞蹈中的「活化石」或許還不太了解,今天地道國際·農旅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傳統舞蹈「活化石」禾樓舞的發源地鬱南看一看。 01 鬱南,她在哪裡?
  • 2019福布斯中國保險精英評選兩連冠:中國人壽陳文琦
    10月24日至25日,在由福布斯中國主辦、RFP中國聯合主辦的「2019福布斯中國保險精英頒獎典禮暨中國保險大會」上,中國人壽新疆分公司高級組經理陳文琦榮獲了「2019福布斯中國保險精英評選黃金獎」。雖然身為女性,但是陳文琦天生就具備一種不滿足於現狀、喜歡挑戰高目標的性格特徵,這也是當初促使她放棄銀行的安穩工作,進入保險業的重要推動力。
  •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嶺南寫真:客家服飾傳承漢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2015-05-21 11:33:04「活化石」  作者 楊草原 蔡欣欣 曾思蕾  「客家服飾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徵和載體,它承襲了漢代以來的中原文化,是漢民族優秀文化的『活化石』。」
  • 探秘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石頭厝
    探秘海島居住文化的「活化石」 ——平潭石頭厝 (1/6) "← →"翻頁
  • 【風採】本周之星—陳文琦老師
    新新崗位 心踐行- --記法律一系新教師班主任陳文琦2 2015年9月,根據學院黨委安排陳文琦同志到應用法律一系工作,系裡安排她擔任法律事務工作以來,陳文琦老師認真負責,勇於實踐,把「學生之事無小事」作為她工作的座右銘,努力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扎紮實上好開學第一課---為了讓學生一開課就能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紀律意識,也為了能更好的融入到1503區隊這個大集體中,她在開課第一周連續3天沒有回家,住在學校,陪伴著她的學生熟悉了解學生一日生活,帶好頭開好局。
  • 中華祠堂文化的「活化石」——惠山古鎮
    其中,惠山古鎮,作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是區域內擁有核心價值的旅遊資源。惠山古鎮位於無錫市錫惠名勝區東側,西起惠山天下第二泉,東臨京杭大運河,南抵錫山龍光塔北側,北至通惠西路,佔地面積1.53平方公裡。
  • 臺灣威盛集團總經理陳文琦和美國JMEagle集團董事長王文祥一行到...
    16日下午,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在武昌會見了陳文琦和王文祥一行。  李鴻忠對他們來湖北表示熱烈歡迎,對威盛集團在鄂投資發展取得良好業績表示祝賀,尤其是認為與長飛光纖光纜的成功合作,更是強強聯合,如同在打造一艘「國際航母」。
  • 八閩千姿:拯救閩南文化「活化石」泉州歌訣
    中新社泉州11月16日電 題:拯救閩南文化「活化石」泉州歌訣  作者 蘇巧鳳 陳龍山  「燕仔燕仔真好看,同飛同歇不拆散。飛來袂赴清明節,飛去袂赴七月半。」在中新社記者面前,今年80歲的老人傅孫義情不自禁吟唱起自己熟稔於心的泉州歌訣《燕仔燕仔真好看》。  泉州歌訣又稱泉州童謠,是閩南童謠在泉州地區的稱呼。
  • 尋訪「天下第一莊」臺兒莊:運河文化的活化石
    尋訪「天下第一莊」臺兒莊:運河文化的活化石     1938年春發生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化為廢墟,臺兒莊也以「中華民族楊威不屈」而聞名於世。
  • 【人物專訪】教學助理-陳文琦
    陳文琦,Chloe【教育背景】英國杜倫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華威大學經濟學碩士
  •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中國古代印染技術活化石 「夾纈」入選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發布時間:2018年12月27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12月27日消息:「夾纈」是一種古老的印染藝術,「蒼南夾纈」稀世而獨立,不僅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古代夾纈印染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流程,同時還保存了天然靛青的配方、配液和以天然靛青為染料的技術,成為了中國古代印染技術的活化石
  • 付彪:「大學畢業季」何以淪為「奢華消費季」
    原標題:付彪:「大學畢業季」何以淪為「奢華消費季」  文|付彪   「畢業旅行」、「畢業聚餐」、「拍幾套不同著裝的畢業照」……不知何時,曾經簡單的大學畢業,悄悄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儀式」。對很多畢業生而言,假如錯過這些「必經」環節,即便拿到了畢業證也不算真正的「畢業」。
  • 「乘風破浪」的畢業季
    @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2020年的畢業季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非同尋常,各高校都在為畢業生的大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句號。「乘風破浪」的畢業季過後,值得高校深思的有四點:一是處理好形式和內容的關係。既要注重形式、有儀式感,更要重視內容,使畢業生、在校生及其家人受到正向的激勵和鼓舞,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健康的輻射和影響。二是處理好眼前和長遠的關係。
  • [畢業季]7月30我們的畢業旅行English Talent Show 闢一處古雅之地,襄一次文化之旅
    English Talent Show is Kicked off by WPESOur School Time 我們的畢業季-我們的畢業秀闢一處古雅之地,襄一次文化之旅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與結合向愛好英語和傳統文化的所有人免費開放
  • 【劍河】民族文化——生態舞蹈「活化石」
    苗族水鼓舞 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大稿午村「苗族水鼓節」是該村苗族獨特的傳統祭祀節日活動,水鼓舞苗語稱「zuk niel eb」。zuk niel意為踩鼓。eb有水流、雨水等意。據考證,水鼓舞之辭源應有兩層含義:一是因在水中踩鼓而得名;二是因祈求上天降雨以保豐收而得名。
  • 樂器碰撞只是開始,《國樂大典》第三季如何讓傳統文化也嘹亮?
    從個人競演到成團競演,節目在概念設計、模式構成、新媒體互動上不斷升級,進一步突破國樂小眾的瓶頸,弘揚和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模式創新帶來的「可看性」構成了《國樂大典》第三季的整體框架。有網友評論道:「真是玩音樂耍樂器的人都會魔法是吧,這傳承與創新之間,時尚的中國內核,挺有看頭。」
  • 激發熱愛傳統文化熱情《我愛古詩詞》第二季節目正式啟動
    磅礴大氣的長三角百人「雲誦讀」,文情並茂的詩詞小課堂,全國各地文化名人的詩詞寄語……12期電視節目圍繞不同的傳統文化主題展開,共吸引江蘇省內13地市百餘所中小學校,3萬多名中小學生報名參與,在全社會掀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您的母校有什麼畢業傳統嗎?畢業的那些「奇葩秀」……
    每每到了畢業季,南京理工大學校園內就會上演一幕幕「自行車」掛樹的場景。祝畢業季愉快!」學校每年都會這樣叮囑。為什麼要掛自行車呢?對這種傳統有很多解釋:掛在高樹上,指曾掛過高(等)數(學)這門課;把自行車掛在樹上就寓意以後不會「掛科」,畢業後一切順利等。總之,這種看似瘋狂的舉動成為南京理工大學學子們的畢業必備節目。畢業季自然少不了畢業照。為了「一照驚人」,畢業生們可謂絞盡腦汁各顯神通。
  • 【學會動態】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
    成立大會由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孟剛主持,山東省教育學會副會長王積眾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顧問謝嘉幸教授在講話中也對中心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念魯宣讀了傳統文化教育中心成立公告,及中心第一屆委員會的批覆意見,並發表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