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中,超聲是婦科疾病的主要輔助檢查手段,但超聲檢查僅僅是一種影像學檢查,不可能代替病理檢查。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超聲表現不典型時,超聲診斷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同的醫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診斷。
B 超結果均示:子宮內膜回聲不均
正常子宮內膜:超聲聲像中,在冠狀面上近似三角形,三邊均清晰、光滑、整齊。內膜呈均勻的強回聲。內膜形態正常,邊緣光滑,回聲均勻,呈粗線或三線樣,厚度 8.9±3.6 mm。
但很多情況下,遇到 B 超結果提示:子宮內膜回聲不均。往往缺乏明確診斷。那么子宮內膜的不均質回聲,是否存在異常,以下總結了 7 種病變可能。
1
子宮內膜增生
超聲聲像表現:肌壁回聲均勻,內膜均勻增厚,厚度為(9~21 mm 之間),沿宮腔形態分布,呈梭狀或橢圓形的強回聲,邊緣粗糙不光整,其內可見散在大小不等的小暗區,直徑(1~5 mm),形態不一,與肌壁分界清晰。
臨床表現為不規則的多量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可以在長時間閉經後出現持續的出血,也可表現為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等。
2
宮腔粘連
超聲多表現為:宮腔失去了正常的倒三角形的表現,邊緣不規則,內膜線回聲缺損、不連續,不連續區可見不規則低回聲區,
宮腔粘連主要表現為月經量稀少、下腹痛、繼發閉經、不孕及復發性流產等. 系列症狀, 對女性生殖功能影響嚴重。
3
子宮內膜息肉
宮腔內見不均勻低回聲或稍高回聲周邊高回聲,與子宮壁邊界清楚,形狀呈橢圓形, 內部可見大小不一的等透聲區;子宮內膜與息肉相連的纖維蒂清晰,子宮內膜弧線偏移; 可見子宮內少量積液,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顯示部分息肉內部可見星點狀或條狀血流信號。
子宮內膜息肉主要表現為子宮出血、絕經後不規則出血、不孕,也可表現為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等。
4
黏膜下肌瘤
超聲多表現為:在子宮內膜冠狀切面圖上,子宮內膜的三角形輪廓不完整,存在某一邊不規則或有缺損,宮腔內見肌瘤的低回聲影,形態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分布均質,邊緣清楚,可以看到與子宮肌壁之間有裂隙,在裂隙處可見有較明顯的蒂。
黏膜下肌瘤患者常伴有月經過多、月經期間出血、不孕或流產。
5
慢性子宮內膜炎
超聲影像表現:內膜形態正常,回聲不均勻,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內膜厚度內膜稍厚,肌層路厚,回聲偏低。
慢性子宮內膜炎臨床上往往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包括盆腔痛、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以及異常白帶。在子宮內膜活檢時靠病理診斷,如鏡下漿細胞的出現。
6
胚胎殘留
超聲聲像表現:子宮體積正常或略大於正常;宮腔線分離,宮腔線不清晰,可見許多密集的光點散在分布,邊緣不整齊,回聲強弱,也可見線狀或片狀液性暗區。CDFI 宮腔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
胚胎殘留可表現為下腹痛、不規則陰道出血。
7
子宮內膜癌
早期內膜形態可正常,中、晚期病變處邊界不清,宮腔內見不規則,強弱不等的雜亂回聲及積液,基底層與肌層之間的低回聲中斷,侵犯肌層時與肌層分界不清,肌層內可見不均質回聲,晚期在宮頸內口、宮頸兩側可見低回聲或不均質包塊,內膜厚度增厚。
子宮內膜癌患者極早期無明顯症狀,不容易被發現;隨著病情的進展,會出現陰道出血、陰道排液、疼痛等症狀。
同時,有研究顯示,超聲提示子宮內膜不均質回聲的患者,不孕及異位妊娠概率高於正常回聲女性,同時,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患者其成功率也偏低。
因此,超聲提示子宮內膜不均質回聲,可以行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