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語
11月6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燦的署名文章《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鮮明底色》。
▲黨員幹部在紹興府山「清白泉」接受廉政教育,
重溫入黨誓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廉潔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如何推進社會主義廉潔文化建設,發揮文化在一體推進「三不」中的作用,本報就此邀請浙江省紹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陳燦等展開對話。
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鮮明底色
陳燦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任何自信都源自於文化自信。中國特色反腐敗的道路選擇、理論支撐、制度創製,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建立在現實國情基礎之上。今天我們對腐敗的認知有著文化的內涵,對腐敗的治理也有著歷史的傳承。這決定了我們必須尊重歷史規律,傳承創新優秀文化。
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鮮明底色,要把廉潔文化建設納入文化強國戰略中統籌謀劃。近年來,紹興市紀委監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不」一體推進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省委、省紀委監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強化「不想腐」的自覺,立足紹興深厚的文化積澱,堅持梳廉脈、編廉文、演廉戲、鋪廉路、建廉館「五廉並舉」,做好清廉文化弘揚和傳承。
梳廉脈,在歷史人文中探尋清廉源泉。紹興市在2500年的歷史進程中,蘊含著取之不盡的清廉思想。公元1039年,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任越州(今紹興)知州時,在紹興府山上發現「清白泉」,寫下《清白堂記》,發出了「清白而有德義,可為官師之規」的箴言,提出為官要清白廉潔、勤政為民、克己奉公。我們以此為中心點,梳理整合「一錢太守」劉寵、「清官第一」甄完等古今清廉事跡,提煉「清白廉政,潤澤廉潔」的內涵,創設「清白泉」清廉文化品牌,實現具有紹興辨識度的清廉文化建設。
編廉文,以筆為旗書寫清廉文化篇章。近年來,紹興市堅持以詩寫廉、以文述廉。整理歷代先賢的生平、著述、思想,先後編印《紹興名人故事》《紹興清吏》《紹興清廉詩文集》《紹興歷史名人家規家訓選》等著作;連續兩年舉辦「清白泉」杯全國清廉詩歌散文大賽,吸引海內外詩人作家廣泛參與,近兩年累計徵集作品近萬件;發揮書法聖地蘭亭的獨特魅力,連續舉辦五屆「清白泉」杯全國中小學生廉潔文化書法創作邀請賽等,以此讓清廉思想穿越時空,走進「尋常百姓家」。
演廉戲,用傳統弦音奏響清廉新曲。充分利用紹興「戲曲之鄉」的優勢,將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合轉化為接地氣、連民心的群眾性清廉文化活動。藉助越劇、紹劇、調腔等載體,編排《一錢太守》《甄清官》《馬寅初》《王陽明》《于謙傳之兩袖清風》等清廉曲藝作品,其中《甄清官》已在省內外巡迴演出150餘場次。以說廉、演廉、唱廉等形式,推動清廉文化走進基層,形成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
鋪廉路,以點帶面鋪就全市域清風廉路。紹興是聞名於世的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段,四百多位唐代詩人在紹或壯遊或宦遊或隱遊,寫下名詩巨篇。近年來,紹興市把散落在各地的清廉文化元素「串」起來,推動山水之美、詩畫之美轉化為心靈之美、道德之美,挖掘用好「浙東唐詩之路」寶貴資源,努力走出新時代清風廉路。此外,紹興清官廉吏的故居、遺蹟眾多,我們加以整合,改造周恩來風範園、一錢太守紀念館等清廉基地,並深挖紅色教育基地中的廉潔因子,使廣大幹部群眾時時處處受到清廉文化的教育感染。
建廉館,全方位打造清廉紹興建設「新窗口」。建成紹興清廉館,集中展示了紹興歷代先賢楷模的勤廉事跡、清廉思想和十八大以來我市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實踐,以此為依託,常態化、近距離開展清廉教育、警示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同時,堅持線上線下並重,充分利用數位技術,打造清廉文化傳播新平臺,開設「永不閉館」的線上清廉圖書館、「紹興清廉館」雲上VR展廳和廉政微考學等載體,搭建起指尖上的「廉課堂」。(作者陳燦系浙江省紹興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陳燦署名文章: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鮮明底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