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玉米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它的營養價值是非常的高的,有許多人都喜歡吃它,那你知道玉米有哪些健康的做法嗎?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玉米是什麼
玉米原產於南美洲,後被傳至世界各地。如今是全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有的地區以它為主食。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壓與他們主要食用玉米有關。
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是一種長壽食品。常吃玉米的人,不只發生高血壓病和心腦血管病的機率低,發生癌症的風險也明顯低於不吃玉米的人。
玉米須的功效與作用
1、利水、消腫
在婦科方面,它可用於預防習慣性流產、妊娠腫脹、乳汁不通等症。玉米須對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都有一定的療效。
2、降三高
髙血脂、髙血壓、髙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壓、血糖。其降壓機制主要是中樞性的,亦有認為主要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果。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玉米須含維生素K,對維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礙有治療作用。
3、利膽作用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洩的作用,能使膽汁內有機物和渣質減少,粘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作為利膽藥用於沒有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或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
4、保護心臟的作用
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鮮玉米中的纖維素含量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5、治黃疸
和退黃的茵陳配合,還可以治療肝炎導致的黃疸。
6、止血
因為玉米須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提髙血小板數目,能夠抗溶血,所以可以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藥,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還可以用於急性溶血性貧血。
7、抗過敏
因為它有抗過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於治療蕁麻疹和哮喘等。
玉米的吃法做法大全
一、炒
松仁玉米
原料:玉米、松仁、紅菜椒、蔥末、白糖、鹽。
做法
1.紅菜椒去籽洗淨,切成1釐米大小的菱形片;玉米棒去皮和須,剝下玉米粒。
2.大火將平底煎鍋燒熱,撒入生松仁,調小火焙乾。要用鍋鏟經常翻炒,使松仁滾動,顏色均勻。
3.當焙至松仁全部為金黃色時,盛出攤在大盤中晾涼。
4.煮鍋中放水,大火燒沸,將玉米粒放入,調中火煮5分鐘,然後取出瀝乾水分。
5.大火燒熱炒鍋,倒入油,待油溫升至六成熱時,先放蔥末煸香,隨後再放入玉米粒和紅菜椒片,調入適量鹽和白糖翻炒片刻。
6.沿鍋邊加入約1湯匙(15毫升)清水,再蓋上鍋蓋燜3分鐘。
7.打開鍋蓋,加入松仁,大火翻炒均勻即可。
素炒玉米三丁
原料:玉米粒一碗、胡蘿蔔半根、青豆小半碗、精鹽、油。
做法
1.首先將準備好的胡蘿蔔用清水衝洗乾淨,然後將其去皮切成小丁,玉米剝粒備用。
2.將準備好的青豆洗淨放沸水裡焯一分鐘,去掉青味,放入碗中留著備用。
3.油燒熱後,先放胡蘿蔔粒炒半分鐘,然後放入玉米粒和青豆,炒均勻後,加點水蓋上鍋蓋燜幾分鐘,途中要開蓋翻炒一下,以免糊底。
4.出鍋前加點鹽調味即可出鍋。
蛋黃焗玉米
原料:熟玉米粒200克、熟鹹鴨蛋黃2個、精鹽、吉士粉、澱粉、麵粉、花生油。
做法
1.把生玉米煮熟,剝下玉米粒,取三勺麵粉放容器內,加一勺吉士粉拌勻,把玉米粒放裡邊,用筷子翻動,使玉米粒均勻的粘上一層麵粉。
2.炸鍋坐火上燒熱,倒入半斤花生油,油溫6成熱時把玉米粒放入熱油中,快速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
3.熟鹹鴨蛋黃碾成末,炒鍋放少量底油,5成熱時把鹹鴨蛋黃放溫油中炒,見微微起泡後放入炸好的玉米粒,迅速翻炒幾下後出鍋。
二、煮湯
排骨玉米湯
原料:排骨、玉米、水、鹽、柴魚味精、香油。
做法
1.將排骨洗淨後用熱水汆燙去血水,再撈起洗淨瀝乾備用。玉米洗淨切段備用。
2.將所有材料及調味料一起放入內鍋,加熱煮沸後改中火煮約5~8分鐘,加蓋後熄火,放入燜燒鍋中,燜約2小時即可打開盛起食用。
三、烤
培根烤玉米
原料:玉米棒、培根、黃油、鹽、芥末。
做法
1.首先將準備好的玉米棒去皮、去絲然後用清水衝洗一下,將其切成段,用鹽水煮20分鐘,瀝乾水分。
2.在玉米棒上均勻塗抹一層芥末,然後裹上兩片培根,放在抹上黃油的燒烤盤或烤箱的託盤裡。
3.將燒烤盤放在炭火上烤15~20分鐘即可。
四、榨汁
鮮榨玉米汁
原料:甜玉米4個、白糖30克、三花淡奶100ml或牛奶1袋。
做法
1.把玉米去皮去須,洗淨後把玉米粒剝下來。
2.把玉米粒放入鍋中,並加入適量礦泉水,然後小火煮至玉米粒完全熟透,期間撇去表面的浮沫。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吃玉米須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玉米須中含有的類黃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進而可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另外大家也可以根據文章中提供的做法進行嘗試著做給家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