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供需原理基本概念的法學重構

2020-12-14 人民論壇網

【摘要】供需原理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之一,其基本概念包括需求、供給、價格、需求定理、供給定理和均衡。上述六個經濟學專屬概念存在被法學重構的可能性。法學視角下的需求是行使請求權,供給是履行特定義務,價格是義務人履行特定義務的難度,市場均衡則是權利群的完全行使與義務群的充分履行。

【關鍵詞】供需原理 基本概念 法學重構 供給需求 交叉學科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識碼】A

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法學重構的意義

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法學重構是經濟學的法律分析誕生的基礎。經濟學家推開「科斯之門」走進了法學之後,卻隨手關上了門。法學家如何走進經濟學?法學能否分析經濟學?經濟學家用科斯定理告訴法學家們,效率是一種公平,法學家們是否能提出逆向「類科斯定理」從而告訴經濟學家,公平是一種效率?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皆離不開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法學理解。美國著名法學家理察·波斯納大法官以整個法學為研究對象撰寫了鴻篇巨製《法律的經濟分析》,實現了經濟學對法學的深度交流。然則何時可見以整個經濟學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的法律分析》呢?

對經濟學概念進行法學重構是法學視野拓寬的必經之路。法學界已對部分原本專屬於經濟學的概念進行了重構,比如公司、股票、銀行、壟斷、傾銷以及補貼等。這種對經濟學專屬概念的重構無疑為法律的調整範圍和法學的研究領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礎,使得包括商法、經濟法在內的諸多法律部門的理論體系得以完善、研究廣度和研究深度得以發展。但以壟斷為例,壟斷是現代微觀經濟學中市場問題中不完全競爭範疇裡的一種極端形式,①法學界重構了壟斷的概念卻至今未能以法學視角審視不完全競爭、市場以及微觀經濟學。對經濟學的概念進行法學重構並非無意義之事。筆者認為,對經濟學概念的法學重構是將經濟現象納入到法律調整和法學研究的第一步,法學視野的拓寬非經此路不可。諸如失業、通貨膨脹以及通貨緊縮等問題至今仍不被法學界認為是法律調整的對象,對其法學重構也被法學家們認為是旁門左道。令人不禁感嘆相較於開放的經濟學帝國,德沃金的法律帝國是否真的已經是封閉的「老大帝國」。法學的進一步發展固然離不開對原有理論的持續深入研究,也同樣離不開新研究領域的開闢。對經濟學中尚未成為法學研究對象的領域進行法學重構具有相當的潛力,而對經濟學基本概念的重構將加快這一進程的速度。

經濟學中的供需基本原理

需求與供給的分析方法是經濟學家獨有的思維模式,也是微觀經濟學的重要基石。可以說,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對法學有多大意義,供給和需求的概念對經濟學就有多麼重要。為了能夠清楚地闡釋供需原理中基本概念,有必要先簡單梳理一下供需原理在經濟學體系中的邏輯位置。

由於任何資源相對於人類欲望的無窮性都是稀缺的,所以社會和個人無時無刻不面臨著選擇,經濟學所研究的是如何進行選擇的問題,所以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又因為所謂「選擇」所要決定的是三個基本經濟問題,包括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這三個問題統稱為資源配置問題,所以經濟學又是研究如何分配稀缺資源的科學。正如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經濟學》中寫道的:「經濟學研究我們社會中的個人、企業、政府和其他組織如何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決定社會資源的使用方式」。在資源配置的方式選擇問題也即經濟制度選擇上,主要有政府主導進行資源配置的指令經濟或稱為計劃經濟、以市場規律自發調節的市場經濟以及市場自發調節與政府適當幹預相結合的混合經濟三種模式。其中混合經濟模式由於兼具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優勢,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所採用。②

現代市場經濟之所以能夠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主要是依靠「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調節。而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價格。市場的運行離不開價格機制,但價格的決定因素從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的「勞動決定價值」即「單一要素說」到《人口論》的作者馬爾薩斯所秉持的「資本與勞動共同創造價值」即「兩要素說」,而後又經歷了無數經濟學家的執著探索,在「邊際革命」後由梅納德·凱恩斯的老師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將價格的決定因素概括為供給與邊際效用即需求。

總而言之,在任何一種經濟制度中,都不得不在各種競爭性的用途之間分配稀缺資源。市場經濟利用供給和需求的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供給與需求共同決定了許多不同物品與勞務的價格,而價格又是引導資源配置的信號。③

法學視角下的需求與供給

需求。法學視角下的需求是行使請求權的意思表示,請求權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的權利,在權利體系中居於樞紐之地位,④包括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在經濟學理論中,所謂需求是在某一時期內在某一種價格時消費者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量。⑤在這一概念中,「商品」應做廣義理解,既包括狹義商品即有體物,又包括服務。雖然每個人需求的種類與數目各不相同,但是從個體主義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需求應當具有四個特徵即:需求的主體必然是特定的,需求必有確定而具體的內容,需求必向特定主體提出,需求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滿足。這與合同法中的要約極為類似。作為合同訂立之必需部分的要約是指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提出合同條件,希望對方當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要約必需是特定人所為的意思表示,必須向相對人發出,必須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確定。⑥在合同法中,雖然在合同訂立的過程可能出現要約的撤回與撤銷、反要約或者新要約等反覆締約過程,但在合同成立之時的要約內容必然是確定的,而要約之內容即為要約方行使請求權的依據。

總之,因為需求的內容等於合同訂立時要約人的要約內容,又因為合同訂立時要約人的要約內容也即債務標的乃合同履行時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內容,所以需求等於行使請求權。換而言之,需求即一方當事人請求合同相對人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一定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義務的意思表示。

供給。法學視角下的供給是履行特定義務。與需求對應,經濟學中的供給是某一時期內在某一種價格時生產者願意並且能夠生產的某種商品量。與需求不同,在經濟學上需求只是主觀願望,而供給則是供給願望和供給能力統一的結果,相較於供給願望而言,供給能力更為重要,供給的範疇小於需求的範疇。而以法學為視角對供求原理的研究有必要將供給限定在供給能力與供給願望同時具備的前提下。其意義在於需求僅僅是一種主觀上的意思表示,而供給是意思表示與履行行為的主客觀統一,這將體現在供給在法律概念上與需求的差異。

儘管需求與供給在客觀性上有本質不同,但對其研究卻不能分離。正如不存在沒有義務的權利一樣,供給方也不能脫離需求方而存在。如前所述,需求即行使請求權,請求合同相對人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一定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義務,需求方實為請求權人。供給可以被理解為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一定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義務,供給方實為義務人。在微觀經濟學中,市場經濟中活躍著無數筆交易。以最基本的買賣行為為例,消費者去商場購買電腦則消費者是需求方,銷售者是供給方。在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後買賣合同得以訂立時。買賣合同訂立時消費者是請求權人,銷售者是義務人,消費者得依據買賣合同請求銷售者轉移電腦所有權而銷售者負有交付電腦之義務,買賣合同因消費者支付價款而銷售者轉移財產權而履行完畢,消費者對電腦的需求因銷售者的供給而滿足。在上述過程中,電腦的銷售者作為供給方實際提供的是義務,即轉移電腦的財產權。由上述實例可知,供給即一方當事人按照合同相對人的請求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履行一定的作為或者不作為義務的意思表示與行為。

相關焦點

  • 重構供需平衡
    重構供需平衡時間:2015-04-28 17:45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最近看到一些網際網路創業項目,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概念的熱門程度不用多說,行業內外的輪番解讀直到現在都能佔據媒體的重要位置;各種跟網際網路沾邊的項目或概念,不管是在早期還是二級市場,價值都跟著媒體熱度水漲船高。   關注度高不是壞事。但越是在這種時候,其實越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清楚認識「網際網路+」背後的本質是什麼,而不是任性地爆炒概念。我也拋磚引玉,談談自己對「網際網路+」的理解。
  • 教育學核心概念的嬗變與重構
    關鍵詞:新時代 教育學話語體系 教育實踐 核心概念  教育學核心概念是構成教育學話語體系的基石和基本材料,是教育思想的基本表達工具和分析工具。核心概念的構建和使用體現了教育學的核心技術與核心標準。中國特色教育學話語體系的構建,要回到核心概念原點,以在中國教育的現實存在處境中生成的、新的核心概念對以西方教育學話語為主的概念體系進行重構,進而重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教學設計中的32個基本概念】五星教學原理
    五星教學原理作為有效教研究的集大成者還是非常厲害的不僅僅可以用於教學也可以用於生活中五星教學原理真真很牛啊【五星教學原理的由來】五星教學原理又稱為首要教學原理是由當前國際著名教育家梅裡爾先生提出的這裡面的因緣是
  • 解析基本放大電路概念,工作原理,工作特點
    打開APP 解析基本放大電路概念,工作原理,工作特點 發表於 2017-05-09 15:52:51    基本放大電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基本放大電路一般是指有一個三級管和場效應管組成的放大電路。
  • 章志遠 | 部門行政法學歷史使命的三重維度
    參見謝海定:《法學研究進路的分化與合作——基於社科法學與法教義學的考察》,《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2] [奧]歐根·埃利希:《法社會學原理》,舒國瀅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547頁。[3] 羅豪才、畢洪海編:《行政法的新視野》,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卷首語」,第5頁。
  • 中考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中考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主要考點: 1. 常識:核外電子排布,原子結構示意圖,原子團的概念 ①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層(K層)最多排2個電子,第二層(L層)最多排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排8個電子;先排滿內層,在排外層; 原子團在化學變化中,有可能改變 ② 硝酸根離子NO3-;氯酸根離子ClO3-;氫氧根離子OH-;碳酸氫根離子HCO3-;碳酸根離子CO32-;硫酸根離子SO42
  • 法理思維的基本特徵
    法理思維是新近提出的一個概念,反映了法學思維和法學方法論(法律方法論)研究與實踐的最新成果,也標誌著我國法理學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法理思維作為一種既包容又超越法律思維和法治思維的新的法學思維範式,必將引發法學思維發生質的飛躍,推動法學方法論的深刻變革。那麼,法理思維有哪些基本特徵呢?在我看來,法理思維具有反思性、規範性、實踐性、整合性等鮮明特徵。反思性。
  • 法學學科(基本專業):民族學專業介紹
    法學學科(基本專業):法學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公安學類   民族學類:民族學   【民族學】: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 88年出生的法學博導,了解一下!
    郵箱:yuhao200412@126.com 教育背景: 2007年09月——2011年06月,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法學專業,法學學士2011年09月——2013年06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法學碩士2013年09月——2016年06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山東大學2021年法學一考研招生考試初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2.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3.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核心內涵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主要內容5.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十二)立法原理1.立法的概念及特徵2.立法的體制3.立法的原則4.立法的程序5.立法的延伸:規範性法律文件的規範化與系統化(十三
  • 【重磅】中國法學會警察法學研究會警察行政執法專委會2020年年會線上召開
    在開幕式環節,江蘇警官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韓德明教授作了開場致辭,並代表警察行政執法專業委員會主任、江蘇警官學院院長張蘭青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到會,並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韓德明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確立,緊扣安全主題,認為當前公安機關通過警務數據平臺建設和多項執法業務渠道,掌握了海量公民個人信息、單位數據,在執法過程中,如何在規範嚴格公正執法的要求下,確保公民信息和單位數據的安全,切實保障他們的信息安全權利和權益,如何實現安全和公正之間的價值平衡,這是擺在公安執法實踐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行政法學界、警察行政執法研究領域的一項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價值的課題
  • 萬字長文解讀GAN:從基本概念、原理到實際應用
    1.1 GAN 的基本概念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從其名字可以看出,是一種生成式的,對抗網絡。再具體一點,就是通過對抗的方式,去學習數據分布的生成式模型。所謂的對抗,指的是生成網絡和判別網絡的互相對抗。
  • 新時代下行政法學的變革與回應
    2018年度行政法學界就制定行政法總則和推進行政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制定行政法總則的基本定位和思路、主要框架結構等進行了探討。  「制定中國行政法總則,推動中國行政法法典化」,①成為當前我國行政法學發展創新之路的重要開拓。
  • 權力監督與制約的基本原理 法學中國
    當然,如何對制約作非常寬泛的理解,這種結論並無不妥,但監督與制約的界限就模糊了。 (二)制約與制衡的關係 近年關於「制衡」的提法逐漸多起來,但對制約與制衡的關係則沒引起人們的關注。 有的學者認為,「監督」、「制約」兩個概念是由中國古人的實行封建君主集權制的國家制度背景下,在封建社會就提出使用的概念。
  • 市場比較法的基本定義和概念
    市場比較法的基本定義和概念  【考生回憶】2020年《城鄉規劃相關知識》真題解析   基本含義:根據替代原則,將待估土地與在較近時期內已經發生交易的類似土地交易實例進行對照比較
  • 《法學研究》2020年總目錄
    3.鄉村基層執法的空間制約與機制再造 陳柏峰(2·3) 4.中國行政訴訟中的府院互動 章志遠(3·3) 5.中國政法體制的規範性原理 黃文藝(4·3)
  • 陳啟昌:概念隱喻視角下看詩歌意境的重構
    本文以著名的唐代古詩《楓橋夜泊》為個案研究對象,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概念隱喻理論,基於方位隱喻、本體隱喻和結構隱喻三個維度對原詩文本及其四個英譯本進行對比研究,揭示各譯本是否以及如何實現原詩歌中意境的重構,以期為將來的詩歌翻譯實踐提供些許借鑑。
  • 法學理論的幾個基本問題
    法學理論是整個法學的基礎理論,它研究的不是某一部門法學或某項法律的具體問題,而是對整個法的原理、原則、概念、範疇和規律性的東西進行理性思考,探求其精神實質。如法的產生、發展、本質、特徵、作用、形式,法與國家和社會其他諸現象的關係,法的制定和實施等普遍性的、深層次的問題。
  • 普通消費者需要了解的四個經濟學基本概念
    看上去遙不可及的經濟學,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確實可以解釋我們如何以及為什麼做出選擇。普通消費者需要了解的四個關鍵經濟概念:,這些可以解釋我們做出的許多決定。四個關鍵的經濟概念-稀缺性,供求關係,成本和收益以及激勵措施-可以幫助解釋人們做出的許多決定。
  • 經濟法學
    教材基於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培養目標,參照學界和國務院法律白皮書確定的體系,以中國現行法律為基本內容,堅持理論和制度、總論和分論相統一,系統闡述經濟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教材體系完整,內容全面,資料豐富。除正版之外,我們還結合知識要點提供了近百萬字的電子資料,包括圖片、視頻、案例、法律條文、相關政策、實務操作、研究動態以及思考練習題等信息,供讀者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