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我市組織召開規模化林場試點工作推進會。會議總結了規模化林場建設經驗,對新時期「三北」六期規模化林場建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為推動「三北」地區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切實築牢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打下堅實基礎。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北局總工程師武愛民、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二級巡視員劉海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場種苗司處長鄭欣民,14個省林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共計50人參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陳紹輝作為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規模化林場代表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與會代表現場參觀了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學習借鑑「千年秀林」規模大、質量高、效果好,管理優、機制活、技術新等先進經驗做法。
會議要求,要正確認識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穩步推進組織機構建設,加速造林進度規模,激發管理機制創新,創新投融資機制。要準確把握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方向。堅持規模集約的發展方式,堅持系統治理的基本理念,堅持科學綠化的建設方針,堅持綠色惠民的功能作用。要全面推進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創新管理模式,推進治理能力提升;創新政策機制,引入專業隊造林、公司造林和大戶造林參與規模化林場建設;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實現科技興林;健全管理規範,發揮質量問責作用;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開創試點建設新局面。
2018年,國家將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青海湟水流域、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三地納入國家新建規模化林場首批試點。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要求,我市大力開展河北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編制了《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規模化林場建設規劃》,規劃在淶源縣、易縣、淶水縣、唐縣和曲陽縣五縣,利用2018年—2025年八年時間,實施營造林工程337萬畝,到建設期末林場森林覆蓋率由21%提高到52%,在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構建結構完整、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三年來完成人工造林62萬畝,封山育林7萬畝,完成千畝以上的規模造林示範區26個,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規模化林場示範區,有力提升了白洋澱上遊太行山生態承載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服務保障雄安新區築牢生態屏障。
【來源:造林綠化與工程項目管理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