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 比較常見的5種心理疾病

2021-01-20 集集屋

如今,世界各地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數正在持續增長。其特點是人們在頭腦中所經歷的不良狀況,但有時也涉及到身體症狀和情緒健康,而且如今導致許多心理健康障礙的原因尚待發現。然而,許多症狀是可以用科學理解的。而今天,安迪就將介紹,如今現實世界中最為常見的5種心理疾病。

1、抑鬱症:失去了快樂,感到悲傷、內疚或低自我價值感

在世界範圍內,抑鬱症影響著大約3億人,真實數據或許比這還要更多得多,它是如今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女性通常要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它的特徵通常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失去原本的興趣或快樂,出現普遍的悲傷、內疚或低自我價值感。此外,他們難以入睡,飲食模式也發生了變化,身體開始變得疲憊和難以集中注意力。抑鬱症並不像以往人們經常描述的那樣,僅僅是大腦化學物質「過多」或「過少」的結果,尤其是血清素。相反,遺傳、生活事件、醫療問題和藥物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會導致抑鬱症的出現。

由於抑鬱症可以長期存在或反覆發作,因此抑鬱症會嚴重幹擾一個人在工作或上學時的功能,並可能對其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在最嚴重的狀態下,抑鬱會導致自殺的念頭和行動。為了在某些情況下有效治療抑鬱症,認知行為療法、心理療法和抗抑鬱藥可能很有價值。

2、焦慮症:莫名感到驚恐和緊張,甚至害怕離開家

當定期進行諸如公開演講或工作面試之類的事情時,許多人會感受到這些感覺。患有焦慮症的人會經常且長時間(六個月或更長時間)經歷這些感覺。焦慮症患者通常會在看似毫無外因的情況下,感到驚恐和緊張,甚至害怕離開家。

患有抑鬱症的人也經常會出現焦慮症狀(反之亦然),僅在美國,這種疾病每年就影響到4000萬的成年人。焦慮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遺傳學、腦化學和生活事件,儘管這是一種可以高度治癒的疾病,但只有36.9%的焦慮症患者實際尋求治療並最終獲得治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控制和管理焦慮症中起著重要作用。

3、雙相情感障礙:伴隨狂躁和抑鬱發作

這種疾病有時會導致狂躁和抑鬱發作,因而也叫躁鬱症。有時候它會表現出可怕的後果,但有時也會表現出「正常」或穩定的情緒,這種疾病影響了全世界約6000萬人。狂躁發作可包含情緒升高或煩躁、活動過度、自尊心增強和缺乏睡眠欲望。低狂躁症是一種不太嚴重的狂躁症。抑鬱發作通常表現為極度悲傷、絕望、精力不足和睡眠困難。雖然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遺傳、神經化學和環境因素的混合可在疾病的發展中發揮作用,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社會心理支持來治療。

4、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的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全世界有2300萬人受其影響,其特點是思維、感知、情感、自我意識和行為的扭曲。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可能會在青春期末期或成年初期開始經歷幻覺和妄想,這使人們難以工作、學習或進行社交活動。由於受到汙名和歧視,許多患有這些精神疾病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健康和社會支持(有時會導致住房不安全),而這可能有助於治療這種疾病。

5、痴呆症:記憶、思維、認知、語言等問題

痴呆症通常是慢性或進行性疾病,它會導致認知功能惡化,超過正常衰老,其影響了全球約5000萬人。從記憶、方向和思維到理解、計算和語言,認知功能的下降通常會伴隨著情緒和社會控制的下降。痴呆症是由影響大腦的各種疾病引起的,目前還沒有治癒方法,但有一些緩和療法旨在減輕患者的痛苦和困惑。

事實上,精神健康疾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們幾乎以某種方式觸及每個人,而這些只是最常見的記錄中的一些。雖然每種情況都是獨特的,但也有治療和康復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現代社會為什麼患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按理來說,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關於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知識也越來越普及,社會提供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於維護和增進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問題應該越來越少才對。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現代社會的發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社會越發展,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似乎就越多。
  • 常見的心理疾病
    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很多種,在臨床上一般分為輕型心理疾病和重型心理疾病兩種。輕型心理疾病包括:1、神經症,如: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2、癔症,如:人們睡覺醒來之後對現實中的食物有種模糊不認識的感覺。3、人格障礙,如:偏執性、情感性、分裂樣、衝動性、強迫性、表演性、反社會性、依賴性、邊緣性、其他類型等。4、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常見的如:病理性偷竊、病理性縱火、病理性網癮等)。
  •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目前存在的十大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十大常見心理疾病:   1、對於都市精英來說,工作緊張會使人身心過度疲勞,對什麼都沒有興趣,長而久之會導致內心的一種心理疾病,出現抑鬱症。   2、還有這樣一個群體就是離婚人士,尤其是女性在離婚後受心理打擊,往往無法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長時間的心理負荷引發了心理疾病的病灶。
  • 8種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們真的離你很近
    現今,精神疾病對大眾來說已經不再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但是大多數人並不了解怎樣算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又有哪些種類,今天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幾種臨床上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自閉症患兒常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眼睛像星星一樣純淨,但是他們聽不懂我們的話,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和我們互動,喜歡的東西也比較特別,如轉動的風車、電扇等,行為模式比較刻板,不喜歡改變。六、多動症多動症是兒童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活動較多,做事拖拉,丟三落四。自控能力差,沒有耐心,容易衝動。
  • 哪些疾病看中醫比較好?6種常見疾病須知
    其實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非常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非常大的疾病的,那麼你知道我我們出現了疾病的時候,看哪些東西才是最好的呢?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傷害的六種常見的疾病,我們也是應該疾病知道的,到底是哪六種常見的疾病呢?就讓我們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 兒女不可忽視的幾種老年人常見心理疾病
    但當今社會年輕人都在外邊打拼,很少有時間陪陪父母,這時老人應該走出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幾個能說心裡話兒的人,遠離孤單,樂觀向上的情緒會讓老人受益匪淺。 2、不喜歡疾病人老體弱常愛疾病侵襲,如果身體本就偏弱,可能會反覆遭遇到不同的疾病,造成老年人心理脆弱,對生活失去信心,惡性循環,對他們恢復健康極為不利。
  • 心理疾病是怎樣產生的?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答案凝縮成兩個心理疾病的發病模型:匱乏模型和衝突模型。01.簡單地說:能力因為被壓抑顯得有點弱的人,是匱乏型的;能力比較強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是衝突型的。心理諮詢中絕大多數人,是匱乏加衝突的混合型的。
  • 常見22種典型心理疾病
    常見22種典型心理疾病  1、神經症:朋友們缺少和自己內心的溝通5、人際關係敏感:對自己害怕的東西敏感繼而抗拒,過敏是對自己認為不利的東西的過度反應,過敏是強大的抗拒和攻擊性的表現,一種攻擊性心理,我們只會攻擊自己害怕和可能傷害到自己的東西,抗拒就是不讓對方進來,人際關係敏感者希望的人際關係是最簡單的,最單純的,他們有壓抑的情緒有待釋放,內心深處有恐懼。
  • 常見22種典型的心理疾病
    常見22種典型心理疾病    5、人際關係敏感:對自己害怕的東西敏感繼而抗拒,過敏是對自己認為不利的東西的過度反應,過敏是強大的抗拒和攻擊性的表現,一種攻擊性心理,我們只會攻擊自己害怕和可能傷害到自己的東西,抗拒就是不讓對方進來,人際關係敏感者希望的人際關係是最簡單的,最單純的,他們有壓抑的情緒有待釋放,內心深處有恐懼。
  • 井邊灣心理: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答案凝縮成兩個心理疾病的發病模型:匱乏模型和衝突模型。01.匱乏模型匱乏模型的大約表達是:萬病源於早年缺少養育者的共情性回應。這一類人,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療簡單地說:能力因為被壓抑顯得有點弱的人,是匱乏型的;能力比較強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是衝突型的。心理諮詢中絕大多數人,是匱乏加衝突的混合型的。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我們就越不應該讓謠言來影響我們的觀點。在不太遙遠的過去,社會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避而遠之。有些人認為,邪靈或神靈的報應是導致精神疾病的原因。雖然這種思維方式已經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被推翻,但它仍然在人們心裡投下了漫長的陰影。隨著2020年的不確定增多,全世界的心理健康已經受到了衝擊。
  • 當下最常見的4種精神疾病,希望你都沒有
    貪食症、厭食症等數百種精神疾病,又稱精神障礙。雖然焦慮症也會十分影響人的生活,但相比抑鬱症和強迫症來說,焦慮症算神經症中比較輕的心理疾病,可儘管焦慮症相對容易治癒,但只有36.9%的焦慮症患者實際尋求治療並最終獲得治療。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控制和管理焦慮症中起著重要作用。
  • 心理疾病產生的十大誘因
    電影《黑天鵝》 心理疾病,是一種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幹擾,而使自己思維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的現象。 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
  •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答案凝縮成兩個心理疾病的發病模型:匱乏模型和衝突模型。八種常見的衝突按照心理發展階段分類——5)傳統與現代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4、疾病會帶來一些好處。5、你以舊的模式應對新的人際關係,改變意味著不熟悉和充滿危險。
  •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5種常見的「病態」心理,第四種幾乎人人都有
    心理學:人際交往中5種常見的「病態」心理,第四種幾乎人人都有人的心理在處理不同的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表現。而人際交往中,由於我們要和別人進行互動,因此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下面這5種情況,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1)討好型討好型人格的背後是自我價值的缺乏,在一段關係中,他們沒有自我,他們的一切都取決於別人,因此在關係中容易被控制和受到虐待。討好型人格最打的特點就是不會拒絕,哪怕他們感到很不快樂,依然不會選擇反抗。因此,受傷的總是他們。
  • 「共情」不是現代社會疾病的心理良藥
    在過去幾十年中,心理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自我肯定」、「競爭性」以及「自我陶醉」這些當代人的主要心理特徵,而現在,我們終於迎來了在這個充滿挑戰和危機的世界裡分享情感的時刻。  尤其在我們和別人交換「同謀」的眼神,或者一起愉快地合作一項共同計劃的時候,我們會在真正意義上被一種愛和「共情」的激素「澆灌」。
  • 女性六大常見婦科疾病
    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現代女性在面臨來自生活和工作雙重壓力的同時,還要忍受各類疾病的「圍攻」。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今天,相關專家就女性常見疾病做出指導,呼籲女性朋友應關注和維護自身的健康。
  • 挑食是種心理疾病嗎?
    小孩挑食很常見,但如果一直持續到成年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並且可能嚴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為了滿足她獨特的口味,她的母親幾乎每次購物都會給她買上十來袋這種方便麵,其他方便麵中可能有蔬菜,但讓她無法接受。雷德曼從5歲開始就因為看哥哥吃方便麵而愛上了這種食物,而真正為它「痴狂」卻是在8歲的一次食物中毒後。食物中毒讓她對蔬菜和水果產生了恐懼心理,每一次嘗試吃蔬菜和水果,她都驚慌、冒汗和噁心。從此以後,這種方便麵幾乎是她唯一的營養來源。一年中,她會吃下5公裡長的麵條。
  • 心理知識:常見的心理疾病之狂躁症
    一旦人的心理健康遭到了破壞,那麼人們就很容易患上一些心理疾病。而躁狂症就是一種比較多見的心理疾病,當疾病病發的時候,患者就會出現感情高漲、行為與意志不調的情況。 到底為什麼人會容易患躁狂症呢?
  • 情緒和心理疾病,大都與這8個內心衝突有關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答案凝縮成兩個心理疾病的發病模型:匱乏模型和衝突模型。簡單地說:能力因為被壓抑顯得有點弱的人,是匱乏型的;能力比較強但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是衝突型的。心理諮詢中絕大多數人,是缺乏加衝突的混合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