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看到寶寶沒事的時候吐舌頭,模樣那真是萌萌的、可愛極了。雖然憨態可掏的樣子很可愛,但是為人父母的我們總不免擔心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那麼,寶寶這一舉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會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嗎?
醫學上通常將寶寶愛吐舌頭的階段叫做「口腔期」,這一階段一般是寶寶從出生到1歲左右,這時的寶寶通常喜歡將所有的東西都往自己的嘴裡塞。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小寶寶的神經發育是從中心向外圍擴展的,以至於寶寶嘴部的神經要比手上的神經發育得快。這樣,在探索事物時,嘴獲得的信息就會更加直接、準確,因而寶寶更喜歡用嘴進行探索。而作為嘴裡的活躍分子----舌頭,它的探索任務就更加義不容辭,甚至有時都首當其衝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寶寶經常往外吐舌頭。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原來寶寶愛吐舌頭並不是因為他得了什麼病,只不過是他在一定年齡階段的正常反應。小寶寶沒事總是吐著可愛的小舌頭,舔舔這舔舔那,其實是在告訴媽媽:媽媽,你看我在學習呢!
我們都知道,寶寶一出生便已經會吸吮了。其實,寶寶已經將吸吮當作一種生活習慣了,一有東西就喜歡放在自己嘴裡舔一舔,嘗一嘗。寶寶的這些舉動都是在說明自己心情很好,感覺很舒服,對外界的事物很有興趣。
另外,我們都知道一些人的口齒不清是由大舌頭造成的。而大舌頭其實就是因為舌系帶過短而形成的。這樣的人舌頭無法伸出唇外。而我們的寶寶欣然地將舌頭伸出來,其實也是在告訴媽媽:媽媽,我可是正常寶寶哦,我不是大舌頭。
寶寶頻繁吐舌頭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對家長的模仿。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寶寶出生後一兩個月,寶寶的唾液腺就會開始分泌睡液,因而寶寶就會自發地吐舌頭、舔唾液。這時,在旁邊逗弄寶寶的爸爸媽媽很有可能就會學寶寶那樣吐舌頭。而這一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寶寶就會十分專注地看著爸爸媽媽的動作。
在與爸爸媽媽的交流中,寶寶會誤認為這是同爸爸媽媽交流的方式,因而自己就開始延續這種方式。之後再與爸爸媽媽遊戲時,寶寶就會運用這種方式來和他們溝通,用自己的調皮逗弄爸爸媽媽。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與寶寶的交流方式,如果發現寶寶吐舌頭太過頻繁,就要想想自己是否曾經給孩子樹立過這樣一個榜樣。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吐舌頭都是正常的現象,所以在外國的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舉動感覺很放心,只要保證寶寶送進嘴裡的東西乾淨衛生就可以了。而在國內,有的家長就會因此陷入很大的顧慮中,例如擔心寶寶的嘴形受影響、擔心寶寶這樣不衛生、影響健康等。如果爸爸媽媽實在擔心的話,不妨給寶寶一些替代性的物品來減少寶寶吐舌頭的動作,例如衛生奶嘴或者無毒的玩具等。
寶寶吐舌頭這一現象只是一定時期內的正常反應,爸爸媽媽如果沒有發現其他的異常舉動,那就大可不必擔心,到了一定時期,寶寶的「口欲」會自動戒除的。通常來說,隨著寶寶肢體功能的不斷發育,舌頭的探索功能會被隨之而來的更為靈活便捷的探索方式所代替,寶寶吐舌頭的現象在1歲以後就會逐漸消失。倘若寶寶已經1歲多了,仍舊會頻繁地吐舌頭,那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缺鋅。只要家長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確認,給寶寶適當補鋅就可以了。
現在,我們明白了為什麼寶寶會吐舌頭,也知道了寶寶吐舌頭這一動作在告訴我們什麼,那爸爸媽媽也就不必再過多的心思放在寶寶的吐舌頭上了,那就讓我們把更多的時間來更好地照顧寶寶吧!
總之,寶寶喜歡吐舌頭,還喜歡把東西往自己嘴裡塞,這其實是寶寶在探索身邊的事物,爸爸媽媽只要保證寶寶送進嘴裡的東西乾淨就行了。如果確實擔心,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一些替代性的物品,如衛生奶嘴等。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