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看到寶寶長出第一顆小牙齒都會欣喜不已,同時,也會開始關心寶寶的牙齒健康問題。如何讓寶寶擁有一口美觀又健康的好牙齒呢?今天就來聊聊寶寶長牙順序、症狀及牙齒護理的全方位小知識,有需要的爸媽速來收藏吧!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萌牙呢?
沒有具體的時間點,一般來說,從寶寶4個月開始,13個月之前萌牙都屬於正常時間範疇,如果超過13個月,才是萌牙延遲。
為什麼寶寶萌牙的時間會相差這麼多呢?主要是2方面因素的影響:
1、遺傳因素:多數寶寶萌牙的時間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特別大,父母或者祖父母的萌牙時間都會對寶寶有影響,當然,這並不是絕對因素。
2、營養因素:這裡所說的營養是指均衡營養,而非我們所說的單一的鈣。
根據《崔玉濤育學園》數據顯示,寶寶在萌牙期,口腔裡已經有了兩副牙齒,一副是乳牙牙胚,一副是恆牙牙胚。事實上,牙胚在牙齦中的發育過程,早在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只不過寶寶在出生後,牙胚會繼續生長並逐漸成熟,最終頂破牙齦,完成我們能看見的萌牙過程。所以,鈣能讓牙齒礦化的更好,但不一定能促進牙齒的生長。
具體來說,0-6月小寶寶一定要保證充足的奶量,添加輔食以後的寶寶,要注意每餐中的主食、菜、肉的合理搭配,比例大致是2:1:1。(這裡的比例,指的是食物做熟的量)
寶寶萌牙分為哪些階段?萌牙又有哪些順序呢?
總體來說,寶寶萌牙分為5個階段:
2顆牙齒階段:寶寶一般在6-8個月的時候,下頜的一對乳中切牙會萌出,從此寶寶就脫離沒有牙齒的行列。
4顆牙齒階段:大概8-12個月的時候,寶寶的上頜又會長出兩顆牙齒甚至更多。
6-8顆牙齒階段:寶寶在9-13個月的時候上頜的側門牙齒會萌出,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門牙齒會萌出。
8-12顆牙齒階段:在此後的16-20個月裡,寶寶的20顆乳牙逐漸長齊,完成了乳牙的全部萌出過程。
萌牙是寶寶的一個裡程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出現很多不適的情況,媽媽們要細心觀察和護理。
1、發燒:小寶寶萌牙時,有的會出現發低燒的情況,體溫多數在38°以下,媽媽們要特別留意。
處理方式:寶寶發燒要先用物理降溫的方式,用溫水擦拭寶寶的手心、腳心、脖頸、大腿股溝處,如果寶寶的溫度超過38.5度,要及時就醫。
2、唾液分泌變多:牙齒剛萌出時,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末梢,使唾液分泌變多,但是此時的寶寶還不會吞咽過多的唾液,造成不自主的流口水。
處理方式:做好衛生護理,給寶寶圍上圍嘴,防止口水弄髒衣服,也防止出現口水疹。父母要經常給寶寶輕輕擦拭嘴邊的唾液,並用溫水清洗,擦一些潤膚露。
3、牙齒發癢:胚芽由於萌出時向上頂,會讓寶寶有發癢、不舒服的感覺,因而喜歡咬乳頭、咬人、咬堅硬的東西,以消除不適感。
處理方式:為寶寶準備一些專業的磨牙棒或者牙膠讓寶寶啃咬,啃咬不僅能緩解不適,還是最好的刺激牙齒萌發的辦法,所以,媽媽們要多鼓勵寶寶多多啃咬。
牙膠可以適當的冷藏,涼涼的感覺,寶寶會更加舒服。在寶寶牙齒萌出以後,就不要再給寶寶用牙膠了,因為會加速寶寶的牙齒變平。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並不推薦啃咬一些蔬菜、水果塊兒,因為太硬的食物雖然可以達到磨牙的效果,但是並不適合吞咽能力,如果寶寶不小心咬下來一塊兒,很有可能被噎到。
4、寶寶哭鬧不止:萌牙的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的情況。
處理方式:此時,做一些能轉移寶寶注意力的事情是最好的,比如:媽媽們可以抱起寶寶,輕輕拍打,安撫、哼唱寶寶喜歡的歌謠;或者給寶寶磨牙棒等,寶寶就會安靜下來。
寶寶萌牙期間有哪些護理誤區呢?這幾點要注意:
1、寶寶平躺餵奶:
用奶瓶喝奶時,不要讓寶寶平躺,因為此時奶瓶會壓著孩子的上唇,寶寶想要喝到奶,必然會用下頜努力去夠,長期下去,孩子的下牙會因為過度用力而往前伸,容易出現「地包天」。正確的做法應該讓孩子半躺喝奶。
2、安撫奶嘴使用時間過長:
一般情況下,1歲以後不建議給寶寶過多使用安撫奶嘴,會影響牙齒及牙床的發育,導致咬合不正。
3、喝夜奶時間過長:
因為孩子是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牙,所以之前喝夜奶,對牙齒影響不大。如果開始萌牙,甚至到了1歲還在喝夜奶,就會增加乳牙患齲齒的風險。
4、喝奶以後不餵白開水:
孩子喝奶以後,少量喝些白開水,能起到衝刷口腔,衝掉口腔殘留物的作用。如果奶渣長時間殘留在牙齒上,會增加患齲齒的風險。這裡喝水的量要少,只是為了保持口腔清潔,並非給孩子補水。
5、含著乳頭、奶瓶入睡:
有很多媽媽喜歡這樣哄孩子睡覺,但其實,孩子在入睡以後,唾液分泌會減少,吞咽功能減弱,奶渣很容易殘留造成齲齒,另外,這樣也容易讓寶寶噎住,比較危險。
6、食物過於精細、過於軟:
寶寶經常吃這樣的食物,就不需要過多的咀嚼,會減少牙齒啃咬這一生理功能的鍛鍊,這樣有可能會導致換牙時,牙齒排列不齊。
寶寶萌牙無小事,乳牙的健康程度也會對寶寶的恆牙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在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時,媽媽們就要精細護理,畢竟,讓寶寶有一口美觀又堅固的牙齒,是我們共同的心願!